分享

人物 | 周有光: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

 wangyqzy 2017-01-20

周:我这一辈人当中啊,我是,他们都过去了,我还没有过去,所以我可以说是漏网之鱼。

周先生和沈从文是连襟,他们分别叫对方乡下人和周百科

50岁之前,他是金融学家。50岁之后,转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后来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没。

那么这位老人有着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呢?

青果巷

碰得很巧,赵元任呐,他也是青果巷,而且他的家跟我们是近得很

周有光出生在江苏常州的青果巷,青果巷是常州一条著名的弄堂,因为这里走出了三个大才子,赵元任,瞿秋白和周有光。赵元任瞿秋白很早就都致力于拼音方案的研究,他们各自的成果最后都为以周有光为主将的新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打下了基础。三位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语文的大学者都成长于这个小弄堂里,不得不说是个惊人的巧合。

那个时候提倡白话,课堂上面不能讲白话的,还有写信给父母不能写白话的,写白话信给父母那就是糟糕了,那不行的,时代不一样嘛。

圣约翰大学

周家原来是常州的名门望族,后来家境衰败下来,他17岁那年考上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却是家里最穷的光景。

圣约翰大学学费极贵,周有光借钱交上了学费,在这里周有光在一入学就大开了眼界,学校的拼音管理系统让他耳目一新。

周:那么我就是碰到了一个新的东西,就是叫字母管理法。字母也是一门学问,这个学问在当时虽然很少人研究,但是这门学问大家都认为是重要的,我是作为一个兴趣来弄的,我没想到后来有用处

但翻开圣约翰大学的校史,一场发生在1925年的动荡无法被忽略。当时有17名中国教员及553名学生脱离圣大,于当年8月另组光华大学,圣大的离校事件在整个世界上都是件大新闻。在这553名离校学生中,就有愤怒的19岁的周有光。

周:上海日本人办的工厂里面把一个中国女工啊打死了,这样子呢,是全上海的大家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最反对厉害的就是商界,许多商店都关门了抗议,(教会)学校里面并不禁止学生抗议,可是不许学生到外面出去游行,学生就跟学校发生矛盾了,这个矛盾呢,就发展到后来学生就离开学校。

光华大学后来成为那个年代很多有识之士的聚集地,胡适、鲁迅等都曾在光华大学讲学。

张家二小姐

我跟她从做朋友到恋爱到结婚,可以说是很自然,也很巧……常在一起,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地发展,不是像现在“冲击式”的恋爱,我们是“流水式”的恋爱,不是大风大浪的恋爱。

有两个人,不!两颗心从吴淞中国公学大铁门走出来。一个不算高大的男的和一个纤小的女的。

他从口袋里取出一本英文小书,多么美丽的蓝皮小书,是《罗米欧与朱丽叶》。小书签夹在第某幕第某页中,写两个恋人相见的一刹那。

她不理会他,可是她的手直出汗。在这深秋的海边,坐在清凉的大石头上,怎么会出汗?他笑了,从口袋里又取出一块白的小手帕,塞在两个手的中间。她想,“手帕真多!”

而在张允和的《最后的闺秀》中,这样表达自己对这份爱情的态度:

当她的第一只手被他抓住的时候, 她就把心交给了他。从此以后,将是欢欢乐乐在一起,风风雨雨更要在一起。不管人生道路是崎岖的还是平坦的,他和她总是在一起;就是人不在一起,心也是在一起。她的一生的命运,紧紧地握在他的手里。

……一切都化为乌有,只有两颗心在颤动着

美国——回中国

为什么要回来,这个问题在当时不成问题,什么道理呢,因为日本人侵略中国8年,中国受苦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我们那一代的人呢,是特别爱国。

回到上海后,周有光一边任新华银行秘书长,一边在复旦大学经济所任教。这段时间,他写完了新书《新中国的金融问题》,因为他有实践经验,理论能和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这本书在当时很受关注。

从进入圣约翰大学到去美国求学,周先生没有放下自己对拼音的爱好,一直在坚持学习。

拼音计划

当时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可是老百姓85%都是文盲,这个文化不提高,你新中国是建设不起来的……我业余啊是喜欢研究语言学、文字学……我说我搞语言学是业余搞的,我是外行,那么领导说这是一件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

1955年,周总理亲自点名要周有光先生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1955年开完会,周有光就留在了北京,第二年,和语言学家王力、吕叔湘等人做起了同事和邻居。

在周有光加入之前,文改会就对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字母为汉字注音,一直争论不休。

周先生对最后的决定起了不小的作用,这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周老的一本小书有关:

苏培成:新中国建立之初,他写了一本小书叫《字母的故事》,通俗的小册子,开始把字母学从国外引到国内。他说那个时候,说中央办公厅有人到他家找他要《字母的故事》这本书,说毛主席要看,当然毛主席怎么看那我们不知道。所以后来主席同意改用拉丁字母,我觉得跟周先生他研究字母学,把西方的拉丁字母的情况介绍到国内,甚至于影响到高层的决策,恐怕是起了很主要的作用。

1957年10月1日,周有光和同事们捧出了三年辛苦的成果,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

从1958年开始,全中国小学生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汉语拼音。

人家讲笑话 你们真笨 几个字母搞了三年 不知道这里面 这要求啊 复杂得很

我还是那句话,要了解过去,要开创现代,中国的传统当中有一个缺点,就是只讲四海之内,没有四海之外的观念的,这是中国人的缺点,可是今天呢,整个要改变。

老年的周先生每天仍然继续读书,读到有趣味的就写些文章。满满的书架上,有那套4000多万字的百科全书,它和所有的藏书一起给了老人一个最熟悉,最温暖的归宿。这里就是周老105岁的天空。

余英时先生曾惊叹道,一百多高龄的周老仍然能笔耕不辍,已是人间一大奇迹。而从经济到语文,他一直在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他是真正从'传统'成功过渡到'现代'的知识人。

周老的人生,其实是个“错位”的人生。大学毕业,大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但他却选择了国家最需要的经济;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越的生活,但他却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了不小的成就,但他却被指定去研究语言;这些转变,究其原因,无非是“国家的需要”。对于此一大事,他真做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地步。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周老曾经说:“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一切都打乱了,人生,原来就是一朵浪花” 。

播放GI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