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教育部: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得更名!你怎么看?

 抱朴守拙169 2017-01-20

  2017年1月15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和课程,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此消息一出,立即成为教育界高校圈最热议的话题。小伙伴们知道教育部为啥指名师范类院校不得更名吗?

  教育部不准师范类院校更名的原因

  原来我国师范类院校最多,在行业性院校中占比最大,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就有120余所。但近年来,不少师范院校开始向综合性高校转型改名或缩减师范生招生比例。

  比如,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就在其百年华诞之际明确提出,将在未来15年内,建成为一所综合性、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2006年,烟台师范学院更名“鲁东大学”;2012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更名“江苏理工学院”。

  再比如,江苏省2015年招生,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约占20%,江苏师范大学占25%,淮阴师范学院不足25%,南京晓庄学院不足20%,盐城师范学院则不足15%。

  而各地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占学校全部专业的比例已经达到60%到70%,非师范专业的在校学生也已经超过50%。

  师范大学为不安于师范定位?

  小编觉得,部分师范院校不安于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急于想“脱掉”师范这一帽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想脱离传统行业形象,提高逼格

  在2000年前后,当时的改名潮还有一个动机——大学改名之后,可以获得更多的经费,也会获得更好的生源,并且能提高学校的级别。

  于是,中师消失,很多师范院校通过合并、转型、升格,变成了综合性高校,不再以“师范”命名。尤其师范院校毕业生还要和综合大学的毕业生一起考教师资格证,这更淡化了师范专业的师范性。

  2、师范专业“不景气”,毕业生就业需求不旺

  调查显示,现在全国每年毕业的师范生有60多万,但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只有25万,并且每年新入职的教师中,有四分之一来自非师范类院校的综合性大学。

  3、师范学校阴盛阳衰,快成“女儿国”

  近年来,师范院校长期存在的性别比例失衡,也是一大问题。据媒体报道,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800余名新生,校园里川流不息的人群几乎被女生“全线占领”,该校去年男女生比例几近1:9,稳居江苏第一。

  目前,为了吸引更多的男生就读,江苏、广西、福建、湖南和四川五个省份实行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一度引发争议。

  名与否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师范院校更不更名,表面上看是师范院校本身的事,但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小编认为,只有在教师地位和待遇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在教师的管理和评价科学合理并体现尊师重教指向的情况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当教师,才会有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愿意进入师范院校学习。

  这样,师范院校也就能招到更好的生源,得到更高的声望和地位,更名的动机也就自然消失。

  对此,爱吐槽的你,怎么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