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末有福利』非遗馆年味全攻略,小编教你怎么玩!

 田园牧韵 2017-01-20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大人吃饱三顿饭,娃儿要拿挂挂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年味儿在我们的记忆中越来越淡,

春节也越来越没传统味道了。

每当新一轮春节临近的时候,

那些深藏功与名的过年记忆便开始复苏,

仿佛整个空气都是火辣辣的!

洋溢着年味儿和肉香!

有人说,小时候的过年才叫过年, 

剪窗花、画糖画、捏面人、挂灯笼……

各种充满着浓浓年味的趣味,

如今想来,甚是怀念。


2

1

7

这不,小编邀请大家来非遗馆寻找逝去的年味啦!


体验地点:非遗馆民俗区

说起窗花,不知又要勾起多少人深深的记忆!

一把剪刀,几张彩纸,

一工一笔,将您对新年最为真挚的期盼,

注入到这色彩斑驳,造型精美的窗花之中!


体验地点:非遗馆民俗区

“年画”一词出自道光年间李光庭所著《乡言解颐》一书中,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在汉族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体验地点:非遗馆民俗区

民间传,左手面人,右手糖才叫过年。彩色的泥在手中捏、搓、揉。刻,顷刻间,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就诞生了!今年过年,我们一起学做各种形态的小鸡吧!


体验地点:非遗馆美食区

小时候逢年过节才有得吃的花生糖,是记忆中最有年味儿的零食了。在传统的春节来临之前自己动手做上一些,增添一份喜庆和甜蜜~~


体验地点:非遗馆民俗区

灯笼据传诞生于西汉,东汉有纸之后出现了纸灯笼,而正月十五灯会的习俗,也始于东汉。东汉明帝提倡佛教,而那时僧人有正月十五点灯敬佛的仪式,于是明帝下令皇宫与寺庙看齐,士族庶民也都在这天高挂明灯,后来就成为了民间盛大的节日,到唐朝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花灯节。春节来临,少了照亮幸福的灯笼怎么能行?尤其是家有小朋友,这种仪式感更要做足。

新春福袋免费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