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1月无锡市五年级语文试卷阅读解析

 赵都城2016 2017-01-20

2017年1月无锡市五年级语文试卷阅读解析

原创 2017-01-20 张老师 小学语文学法
小学语文学法

gcwq089

立足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探究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关系。为家长教育,学生学习指点迷津,导引方向。如有转载,敬请注明出处!谢谢!

2017年1月无锡市五年级语文试卷阅读解析


阅读理解(25分)

(一)黄果树瀑布(片段)

黄果树瀑布(     )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       )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 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3分)

(解析:这里如果能按照课文内容来填最好,如果不能只要填入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也是算对的。如:“虽……但……”“虽然……但是……”“虽然……却……”等。)

2、 文中已用“//”把片段分为两层,请写出层意。(4分)

第一层:                           

第二层:                           

(解析: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八字原则: 明确、完整、简要、通顺。“明确”是指让人一看就明白这段主要写什么。“完整”是指该概括的要点不能遗漏。“简要”是指语句要简洁,做到言简意明。“通顺”是指概括的语句要通顺。概括层意相比较而言更简单些,因为它的内容较少,更易于总结。


概括层意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来操作:?先看有几句话;?再看哪些话意思相同或接近;?把相同意思话中的关键词或者要点罗列出来;④把要点组合成完整的句子。


上面的文字其实只有四句话,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句话是一个意思,关键词是“宽”,讲的是形态方面的特点;第二三四句话是一个意思,讲的是声音方面的特点。第二句话的关键词是“雷声轰鸣”,是说声音大;第三句话的关键词是“仿佛”,是讲声音带给我们的感受;第四句话的关键词是“像”,也是讲声音带给我们的感受。


因为短文分层已经指出,所以我们在答题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后两步,即找到关键词、组合句子。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作如下层意的概括。第一层可以为“黄果树瀑布形态宽的特点”“黄果树瀑布很宽”“黄果树瀑布因为宽所以有气势、很壮观”或者以小标题概括为“形态宽”。第二层可以概括为“黄果树瀑布声音的特点”“黄果树瀑布声音很美”“黄果树瀑布声音带给我们的感受”或者直接以小标题总结“声音美”。)


3、 作者运用了       修辞手法,并通过写出自己听瀑的       ,突出了瀑布声响的特点。(2分)


(解析:对于写修辞手法的题目,大家首先应该想到小学里用得最多的是什么?当然就是比喻、拟人了,而这里就是比喻。其实这道题很有意思,它既为上一题写层意暗示了答案,还为这一题第一个填空划设了范围。同学们可以根据“听瀑”“瀑布声响”等关键词找到第二句,把“瀑声”比作“雷声”;找到第三句,把“谷底”比作“乐池”;找到第四句,把“瀑声”比作“乐声”或者把“声浪”比作“海浪”。而无论哪一句,都写的是听瀑的感受。所以第二个空填“感受”“感觉”都对。)


(二)           

8月中旬,我所在的科考队乘船来到哈苏里奥克土著族部落,考察那里的风土人情。中午时分,我们把船停在离岸约十五米的河面,准备吃饭。这时,我看到一家土著人屋后有一棵大树,样子很奇特,以前从没见过,问船上的人,也没人知道树名。岸边有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洗衣服,一个小女孩在旁边玩耍,估计是他的女儿,六七岁的样子,皮肤黝黑,光着膀子,清晰的肋骨显示出营养不良。我请随行的翻译帮忙问一问那是什么树,他用土著语高声询问,妇女(果然  显然)明白了翻译的话,于是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了看我们,然后转过身进屋去了。


过了一会儿,她从屋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交给小女孩。她对小女孩比划着,用手指着塑料袋又指指我们。小女孩跳进水里,左手托着塑料袋举过头顶,右手(奋力  用力)地划水,向科考船游过来。


“她过来索取小费!”我立刻反应过来。因为事先看过一些资料,当地有这样的传统,别人为你提供帮助或服务,就应该付小费。入乡随俗,我赶紧准备好零钱。看着小女孩向我们游来,我开始担心她的安全,心中责怪那个狠心的母亲,仅仅为了一点小费,却让这么小的孩子冒险涉水,值得吗?她还是顺利游过来了。


小女孩被我拉上船。她的小脸已经涨红,微微喘着气,把手中的塑料袋交给我。出乎意料,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张小纸条,纸条的一角已经被水浸湿,上面写着一行字,我看不懂,把它交给翻译。翻译告诉我纸条上写的是:我是哑巴,不能说话,我让孩子送来树名——大科里亚树。


我十分羞愧,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我没有付小费给小女孩。因为,那是无价的,我付不起。


1.短文叙述了“我”因为      而认识了土著族部落母女俩,目睹小女孩     送来塑料袋,以为            不仅责怪其母亲    。当“我”看到纸条内容时,为自己的“     ”  而感到          。(6分)


(解析:这道题六个空,一看就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所以熟读全文,扣紧线索是答好这道题的关键。我们可以化繁为简,把这六个空分解成六个小问题来作答。这些问题可以是:“我因为什么而认识了土著族部落母女俩?”“我目睹小女孩怎样送来塑料袋的?”“我以为小女孩过来是干什么的?”“所以我心中责怪她的母亲怎样不好?”“当我看到纸条内容的时候,心里怎样想的?”“此时我又产生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呢?”。我们还可以紧紧扣住题目中的“因为”“送”“以为”“责怪”“看到纸条内容”“感到”等关键词,在文中合适的位置寻找答案。这样六个空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可以是“问树名”“划水”“索取小费”“狠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羞愧”。


答这种题目的技巧是,尽量使用原文中的词句,如“划水”“羞愧”等,如果没有就要概括,如“问树名”。这里还应该掌握的一个技巧就是,凡是题目中带有双引号的填空都应该填写原文中的句子,不能有丝毫的改动,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用“\”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2分)


(解析:答这种题目容易出现审题不清的错误,如用“”或者横线选择正确的词语等。对这种非此即彼的题目学生还会产生轻视思想,认为不管怎么答都有50%的正确率,这是要不得的。其实,这种似是而非的近义词选择题目特别考验我们的语文基本功,只有那些读书多的,语感好的才能全对。


答题策略是:采用结合上下文,逐字分解的方法,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差别;在保证答题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把词语代入句子中反复品读。这道题分别划去的词语是:果然  用力)


3.文中有三处划线部分,分别写了小女孩的        和神态。从第三处划线部分可以看出什么    (3分)


(解析:答题的策略是抓住“紧扣划线部分”和例子“神态”来思考。为什么说“神态”是例子?因为“神态”和前面两个空是并列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三处划线部分”其实就是写了小女孩的三个方面。根据短文,结合老师平时所讲写人的四大要素我们不难填写出“外貌”和“动作”。


最后面的一个空其实就是句子分析,解题的策略就是抓关键词。通过“涨红”“喘着气”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很累很辛苦,通过“交给我”可以看出小女孩完成了任务。合并起来理解可以是:小女孩为完成任务付出了很多,令人感动。)


4.在短文结尾处作者写到了“我没有付小费给小女孩,因为,那是无价的,我付不起”,作者认为什么是“无价”的?(3分)


(解析:虽然题目问的比较直接,似乎只要填上一个“助人为乐”或“无私奉献”就可以过关,但我们在答题的时候还应该充分阐述,否则就不会是问答题了。实际上,批阅者也不会那么容易让你拿走这三分的。那么,到底该怎么答题才符合要求呢?


对于像上面的这类分值较高的题目,我们的答题策略是:在充分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这个句子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其实就是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如果你能够对这个中心句子进行分析,应该就可以得到满分。如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分析理解:“我”为什么打算付小费给小女孩?后来发现小女孩是来要小费的吗?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做了什么,让我觉得是无价的?我认为付不起是因为她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精神品质的体现?


这样一番追问下来,我们就可以写出这样的答案:作者认为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是无价的。妈妈是个哑巴,她本可以不用理会我们;小女孩是一个幼小的孩子,她更不用冒着危险为我们服务,但为了我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她们都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这种不求回报,热忱待人的精神是永远也无法用金钱所能衡量的!)


5.把下列最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标题横线上。(2分)

a小女孩的故事  b母女俩   c最难忘的一件事  d付不起的小费。


(解析:拟定题目的方法有很多,基本应该达到三个标准:妥帖、精炼、新颖。经过分析,首先a可以排除,因为短文写的是小女孩、她的妈妈和我之间发生的故事;b可以排除,题目太笼统,缺乏新意,如果改为“乐于助人的母女俩”稍微好些;c也可排除,这样的题目缺乏新意,无法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选到最后当然就是d了。为什么要选“付不起的小费”做题目呢?首先,题目新颖。只要看题目就能一下子产生阅读的想法:付什么小费?为什么小费都付不起?其次,这是文章的关键词,是从中心句中选出来的,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人赞赏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