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中国 | 神秘的千年大柱子

 璇玑悬斡 2017-01-20

陕西

从西周到唐朝,在11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十三朝古都,前后近80位帝王长眠于地下。这里的村民常常一锄头挖下去,就会挖出一个宝物,使得这里有了“地下文物看陕西”的说法。家住陕西省蒲城县的老王,就在挖土时碰到了“宝物”,随着进一步挖掘,五根十几米高的柱子破土而出。

五尊顶天立柱

这五根顶天立柱,究竟来自哪里,当地村民有人推测,这可能是盗墓者留下的盗洞,直通某个帝王的陵寝,或者是连接地下宝藏的神秘通道。科考队随之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秘之旅,然而,除了五根立柱之外,科考队员还对当地的气候产生了浓厚兴趣。

气候谜团

地处黄土高原的蒲城,年降水量不到5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是降水量的6倍。据史料记载,蒲城自古就是西部主要的粮食产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来到蒲城,子路治理蒲城三年,出现了“田间沟渠纵横,庄稼茂盛,百姓丰衣足食”的壮观景象。而到了汉、唐时期,蒲城更是出现了粮食产量的高峰。

在如此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却自古就有着繁荣昌盛的农耕文明,这不禁令人好奇,浇灌庄稼的水从何而来?经过科考队的不断发现与验证,最终,一座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浮出水面——龙首渠。

龙首渠

在古代蒲城,由于地表水分蒸发太快不利于农耕,古人想到了在地下,建立一个灌溉用水的管道系统。

矗立在黄土中的这些泥柱,很有可能就是西汉修建龙首渠时开凿的竖井。一方面通过竖井可以把挖出的土运到地面,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通风作用,向暗渠中输送氧气,从而通过竖井和地下通道,利用地势的落差来进行灌溉和生活用水。不仅如此,地下暗渠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保护水源。

如今,龙首坝在旧址重塑真身,龙首渠虽然早已被黄土掩埋,踪迹难觅,然而残留的几根泥柱,却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最好见证,它也是这片黄土地上的古代先民,面对不利自然条件巧妙应对,趋利避害,寻求生机的无穷智慧的体现。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依靠洛河的区域优势,最大限度利用其蕴藏的资源生生不息,世代绵延。

《地理中国》

《千年奇柱》

播出时间:1月20日 17:43



“预约回看”你喜欢的节目

猛戳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