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鱼刺扎了一下 半条胳臂就没了 这事就发生在广州! 1月10日傍晚,妻子买回一条太阳鱼,广州市民朱俊杰在处理鱼的时候,右手不慎被鱼刺扎了一下。 一家人并没有重视及时处理伤口,以为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没想到,第二天朱俊杰就突发高烧、右手发肿发黑。 在医院“等待门诊叫号过程中,爸爸开始全身发冷、呕吐、眩晕并陷入半昏迷,马上就被抬进抢救室,经抢救苏醒过来后,右手持续肿胀、异常发黑,还伴有剧痛。”朱俊杰的女儿朱婷婷告诉记者。 因为朱俊杰手部肌肉和筋膜已腐烂,医生为其进行手术清理后拿了部分坏死组织去鉴定是否感染了海洋弧菌。 12日晚,朱俊杰确诊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并于次日凌晨进行了紧急截肢手术。直到凌晨3点多,经过手术成功移除感染病灶。 昨日,省医向记者证实,朱俊杰确实正在该院危重症监护室住院,情况不稳定,院方医护正在全力救治该病人。院方证实,朱先生右上肢确实发生创伤弧菌感染,诊断为坏死性筋膜炎、菌血症等。 创伤弧菌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呢? 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黄琼博士介绍,创伤弧菌,也称海洋弧菌、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在海岸环境中自由生活的细菌。 人体被创伤弧菌感染后,引起的病情轻重不等,从轻症、自限性损害,到进展迅速的蜂窝织炎和肌炎都可能发生。 “伤者感染创伤弧菌后,约3~4小时伤口就会红肿。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还会导致组织溃烂坏死。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和治疗,很快就会引起败血症甚至导致死亡。” 小编随便在网上一搜就发现好多例因为创伤弧菌被截肢甚至死亡的案例。 扎伤、生吃海鲜易感染 创伤弧菌感染人体,途径一般有两种:一是伤口感染。最常见的是渔民、牡蛎剥壳者等发生职业性创伤,伤口暴露于港湾水体; 其次是水运事故中,伤者的伤口暴露在水体中;近年也多见市民处理海鲜时被扎伤、钳伤,从而被感染。 黄琼博士说,食源性创伤弧菌感染还可表现为“胃肠型”感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水样便)、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一般无发热。 如何预防感染夺命“海里菌” 一、贝类等海鲜要煮熟方可进食。对于带壳的贝类:煮要待水沸至贝壳张开后5分钟;蒸要至贝壳张开后9分钟;不吃烹调中壳未开的贝类。 对于不带壳的海鲜:煮要待水沸后3分钟;炒要至190℃至少10分钟。 二、处理海鲜时,要避免被生的海产品或海水污染。 三、海鲜食品烹调后及时食用,剩余部分密封冷藏。 四、肝病患者、免疫缺陷者及酗酒者勿生食贝类海鲜。 五、身体有伤口或者免疫力低下,避免下海游泳。 快过年了 海鲜是很多家庭不可或缺的菜式 小编最后提醒一下 海鲜一定要煮熟 处理海鲜时要小心 如果不慎被海鲜扎伤 一定要去医院处理 千万别不当回事! 快转给你的亲朋好友! |
|
来自: hbjzjlwqhlcyz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