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买,还是不买?—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长沙7喜 2017-01-21


一到假期,父母总会带着孩子出入各种消费场所。超市购物、外出旅游、餐饮娱乐……本是轻松休闲的时光,可是这样尴尬的情景却常常可见——在超市要零食、要玩具,不给就大发脾气;旅游景点购买纪念品,不考虑价格和是否需要,喜欢就买;在外就餐,一定要随自己的意思,把健康和节俭丢在脑后;游乐园里玩个遍,父母一次次掏钱着实心疼,却又不想扫他的兴……

到底买还是不买?


买,还是不买?这总是让父母纠结的难题。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有时连父母自己都把握不住。


家长要教孩子分清“想要”和“需要”


现今的孩子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购物诱惑——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简单方便的网络购物、大卖场疯狂减价的标语……这些信息不光是对孩子,对父母而言也处处是陷阱。


有的妈妈一去超市就忍不住把各样东西装满购物车,回到家后塞满冰箱,可几天后就发现:不少食品根本没吃就变质了。还有的父母沉迷网络购物,接二连三地在网上买东西,结果发现购买的很多商品都不是生活必需品。父母的购物理念和消费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你常常看到的商场里“见啥要啥”的小刺头儿,往往受到父母的消费方式影响。


我想要的是不是我真的需要的?针对这个关键问题,家长首先要省察自己。从吃、穿、用到电子产品、文化消费,家长有必要对自己的消费方式来个盘点,然后删除不必要的项目。清理衣柜后,你可能会发现有的衣服一直没有上过身,据此你可以减少今年购买衣服的计划。同样,当你盘点孩子的物品之后,对于孩子的要求(诸如他提出某某同学拥有某个品牌的运动鞋,他也想要),你就可以告诉他,他已经有了两双运动鞋,足够换的了。


家长一定要明白:不是别人拥有的,我就得有;不是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家长要教导孩子对自己已经拥有的心怀感恩。


在金钱使用方面为孩子立界限


一般情况下父母可以遵照漏斗原则:孩子越小,给予的选择空间越小。在幼儿时期,父母决定孩子该有多少玩具,该吃什么样的食品,该玩游乐园的哪些项目。记住,这个时期该买什么决定权在父母,不在孩子,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去除自我中心。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父母被孩子所控制,孩子一哭一闹就轻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的妥协造成孩子逐渐成为掌控局面者,这样到了青春期,父母就完全没有权威来要求孩子合理消费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给他界限,并且切实执行。这对孩子来说不是难以承受的,反而会给他安全感。在立界限方面,任何人不能取代父母的权威。父母可以提前跟孩子说好,去游乐园时可以玩几个项目,进超市购物,一次只能挑一样他想要的东西,并且让孩子知道哭闹的后果。父母要说到做到。其实孩子对规则的适应与喜爱超过我们的想像。


具体处理原则和方式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零花钱,并且要教孩子如何把金钱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一般情况下,孩子的零花钱有这样几个来源:过年长辈给的压岁钱,平时上学父母给的餐费,额外的奖励。孩子的压岁钱,父母可以帮他存入银行,并且告诉他可以在重要的事情上使用压岁钱。什么是对孩子来讲重要的支出呢?爱好绘画的孩子可以用它来购买绘画材料,喜欢航模的孩子可以用它来参加一次航模比赛,小摄影迷可以积攒压岁钱以购买摄影器材,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服务,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奉献爱心……



说到孩子上学时父母给的餐费,里面可隐藏着不少“情况”。如果孩子老老实实吃食堂,父母还比较好把握孩子就餐的花费。因为除了固定的餐费交给学校,父母只要给孩子少许零花钱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孩子在外就餐,他就很可能把午餐的钱花在买饮料、冰淇淋和小食品上了,而不选择正正经经吃顿饭。在一些学校的周围,到了中午就餐时间,你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拿着冰棒闲逛。常此以往,不仅孩子养成了乱花钱的习惯,而且会大大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上学期间的午餐花费,最好与老师沟通,尽量让孩子在学校食堂就餐,也可以选择学校附近声誉较好的“小饭桌”。当然,如果离家近,孩子最好回家吃饭,还可以在家午休一下。


有的家庭会在孩子做了额外的家务劳动之后,给孩子一些奖励。这不包括日常的洗碗、收拾自己房间、洗内衣,而是指为全家人做的事,比如做晚餐、擦全部的窗户等。孩子通过额外的劳动付出挣来的零花钱,当然会比较珍惜,父母也可以借此引导孩子合理支出,把钱用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


节制但不吝啬,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们有时可以在孩子们当中发现这样的情景:一些孩子在画画,有个孩子舍不得用自己的彩笔,因为怕自己的彩笔水用完了,就拿别人的笔使劲画。这样的作法不是节约,而是吝啬。父母要帮助孩子了解:我们使用金钱节制,不浪费,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资源,以使那些资源不足的人也能得到供应。因此,孩子们在学习金钱节制的同时,也要学习慷慨,愿意分享,主动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这样做会在同伴当中带来美好的影响力。


做好金钱的管家


建立预算,避免冲动购物


许多父母和孩子在金钱使用上粗心大意。他们把钱花完了,然后问:“钱都哪儿去了呢?”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方法,是建立一个预算,并记录所有的开销。父母在建立家庭预算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让他们知道使用金钱要按照计划,而不是想花就花。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零花钱预算。



为了避免冲动购物,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遵行“延迟行动原则”。就是当你迫切想购买某个东西,或者受到促销人员鼓动时,你千万不要马上购买,而是要花几天时间考虑这件事。往往几天之后,你就会发现,不购买这项物品并不会对生活有什么妨碍。对于孩子来讲,他当时非要不可的东西,可能过几天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教导孩子不能把零用钱一古脑儿花完用完,要留一些钱以备急需


每个家庭都有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或许是医疗费用,或许是汽车开销。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一整天在外上学,难免会有急需用钱的时候。因此,家庭要留出一些钱,急需时可以支付这些意外的费用,而不至于打乱你的预算。父母也要告诉孩子,要在他的零花钱中留出一些以备急需,不能花光用光。


教导孩子不要欠债,记得及时还钱


毫无疑问的是,当我们欠了债,就失去了某些自由。一个家庭要获得财务上的自由,就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行动。账单过期不付或有债不还是不好的事,如果你轻易看待“现在消费,以后付款”,而过度使用信用卡,你就很容易负债而无力偿还。大多数欠债的人认为,要脱离债务,需要更多的收入。但是,事实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人收入不多的时候,欠了债;当收入多一点的时候,他们还是欠债,甚至欠得更多。父母在这方面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否则,孩子很可能也效法父母,随便向同学借钱或过度消费不计后果。



父母也要提醒孩子,借同伴的钱一定要记下来,按承诺的时间还给同伴(若不能按时也要提前告知),这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在这件事上不能随意。因为金钱关系导致的信任和不信任,会直接影响别人评估你的人品。如果认为金额不大对方无所谓,或对方肯定已经忘掉,小贪心或者大大咧咧看待借钱,会给你的孩子成年后带来巨大损失。


不同的金钱观,迥异的人生


这是两个真实发生的场景。一个场景是:超市里,爸爸带着儿子偷偷拧开几瓶饮料的瓶盖,看有没有中奖;另一个场景是,几个成年的孩子为老父亲庆贺生日,父亲阻止了孩子们为他买贵重的礼物,可几个孩子还是执意为老父亲凑了礼金。老父亲说,如果是这样,请你们把这些钱捐给非洲一家机构,用来帮助贫困儿童购买图书。


我们的生活如果以金钱为核心,当我们失去金钱时,就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其实,我们只是金钱的管家。正确的金钱观是:不是不停占有,而是智慧地付出。我们的生活可能并非富足有余,但我们可以在不贪图财富和物质享受的压力下生活。


父母从自身开始,学习合理地管理和使用金钱,并且教导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将给孩子以后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祝福和心灵的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