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全州农技协工作现状和发展的思考

 kdlp 2017-01-21

  王露霞

  自2010年11月以来,本人重点针对全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状况、管理体制及运作效果等,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调查研究。通过广泛调研,对我州农技协工作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对农技协的发展也有了一些思考。

  

  

  

  到2011年末,全州共组建农技协499个,有会员34806人(户),其中2011年度新发展农技协40个。目前,运作较好的农技协有文山市民族野生药物种植销售协会、文山市开化镇小石洞石榴协会、砚山县稼依辣椒产业协会、砚山县稼依镇鱼腥草产业协会、西畴县柏林乡生态养牛协会、西畴县莲花塘林果专业技术协会、麻栗坡县杨万茶叶协会、麻栗坡县八布乡小粒咖啡协会;马关县蔑厂乡草果产业发展协会、马关县马白镇坝尾村鹏程养鸡协会、丘北县兴牧养殖协会、广南县凯鑫生态茶叶产销协会、富宁县剥隘镇标村甘蔗协会等近100个。

  近年来,我州各级科协组织十分重视农技协建设工作,农技协发展较好的是麻栗坡县和广南县,最近两年,尤其是麻栗坡县,先后成立了麻栗坡县农村贫困资金互助协会、麻栗坡县何首乌种植协会、麻栗坡县石斛种植协会等一批农技协,使全县农技协不断发展壮大,到2011年底止,共有农技协150个,会员7644人,分别占全州农技协及其会员总数的30.1%和22%。全州6年累计受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9个,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农技协负责人)8人。

  

  

  

  农技协工作是农村科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服务为纽带,把农民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组织起来,将专业生产、科技服务、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起来,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州各级科协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找准科协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切入点,积极引导和发展农技协组织,充分发挥农技协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农技协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社会力量

  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发展商品经济,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原来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面临体制不顺、运转不良的问题,而长期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的困难境况,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及其推广服务日益强烈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这些由农民按专业和地域自愿组织起来的农技协,上联国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技术推广机构,下联农村千家万户,使农业科技的需求者、应用者和推广者三者有机结合,架通了农户与科技、市场的金桥,疏通了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流向农村千家万户和各个生产环节、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渠道,正逐步取代政府农技推广机构而发展成为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社会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州农技协共承担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试验任务18项,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80余项。

  (二)农技协促进了农村科技、经济、市场一体化服务,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开展自我服务,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会员及农户的需要,及时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信息、优良品种、生产技术、生产资料、代购代销、储运加工等科技、经济、市场一体化的服务。农技协的服务可以做到产前统一购买优良品种、生产资料和借贷资金;产中统一技术培训、分户指导和形成商品生产规模;产后统一产品质量标准、销售价格和集中代销等,切实为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户从事商品生产、参与市场竞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农技协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组织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变革,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

  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合作经营体制,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农村组织制度和经营服务体制的重大创新,它提高了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一家一户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有利于发展专业化合作、商品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农技协以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为骨干,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积极引进、应用和推广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而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择业情况看,农技协突破了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和普通经济作物,而主要从事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较好的特种种植、养殖业,并从生产技术领域向流通、加工、储运、营销等领域延伸。从经济发展看,许多农技协通过“协会+农户+基地+公司”的组织形式,为会员和农户提供科农工贸一体化、产供加销一条龙服务,有力地推动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批以农技协为龙头开发形成的专业村、特色产业乡(镇)和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在我州大量涌现。

  (四)农技协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普示范群体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科普示范、技术推广和综合服务等方式,既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同时也开发了农村智力资源,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他们的科技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以及互助协作、共同致富的集体主义精神,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州农技协共组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和开展各项科普活动684期(次),有4.1万农民接受了技术培训和科普教育,培养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600余人。在农技协发展得好的地方,农村普遍出现“四多四少一提高”的局面,即:热心学科技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忙生产经营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家庭邻里和睦的人多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崇尚科学树新风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人少了;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了。

  

  

  

  农技协虽然遍布我州7县1市,涉及行业较多,但各地发展还不平衡,覆盖面还十分有限,农技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个人认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农技协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形势下农技协的重要作用还未被充分认识,有些地方对农技协的性质、地位和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国家和省、州有关扶持农技协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把农技协建设放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看待,缺乏研究,在宏观上缺少政策法规及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指导。

  (二)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示范带动面不广

  由于农技协多数是以各类“土专家”为核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和各种专业学会建立合作关系基础还比较薄弱,没有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导致一些新技术、新成果无法迅速传播和推广。

  (三)缺少资金支持,发展后劲不足

  缺少活动经费,是各级农技协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协会因缺少经费无法开展活动,发展新产业和扩大规模等许多业务无法有效开展。大多数农技协的主要产品约80%集中在种植、养殖业上,获利和发展空间小,难以建立强有力的经济实体,可持续发展空间狭小。

  (四)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州部分农技协内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组织机构和自律机制不健全。协会与会员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循环机制,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能力较弱。即使有实体的协会,组织仍较松散,凝聚力不强。有的产业还没有建立协会,少数乡(镇)农技协还处于空白,整体运作和产业发展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一些协会没有进行社团登记,不具备法人地位,社会信誉度、影响力较低,一旦遇到经济纠纷,往往束手无策,造成服务质量不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视和肯定,同时,农技协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机遇。

  (一)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农技协工作的认识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技协建设纳入地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范畴,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和内容。各级领导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农技协在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农技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将农技协的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出有利于农技协建设与发展的各种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技协自主自愿、因地制宜、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要高度重视农技协的组织建设与发展

  充分发挥农技协会员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把农技协的组织建设和发展作为深入开展农村科普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市)科协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技协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给予农技协和其技术经济服务实体最大限度的优惠,确保农技协权益不受损害。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广一批有特色、规范、带动作用大的典型农技协,扩大农技协的影响力。让农技协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宽松,内部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活动动空间更加广阔,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要全力促进现有的农技协联合起来做强做大

  要加快我州农技协联合会的建设,认真借鉴麻栗坡县的经验,成立县级农技协联合会,使目前以单个专业技术协会形式存在的农技协有一个更加完善的组织体系,以改变农技协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地域和规模的限制,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提供服务以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受到一定局限性的状况。同时,各级科协和相关部门要搭建平台,加强各类农技协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加强对农技协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加大对农技协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技协做强做大。 

  (四)加强农技协自身建设,实现民主办会,规范发展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技协自办或联办经济实体,建立利益联接机制,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对会员的凝聚力、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使农技协的发展不断趋于完善。各级科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农技协的管理、服务和指导,引导农技协在组织体系、利益分配、内部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加以规范,建立科学的组织体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五)继续开展不同层次的示范农技协申报评比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各县(市)科协在抓好本级示范农技协建设的同时,积极做好州级示范农技协的培育和申报工作,要加大对一般农技协的培育、发展、提高力度,要求示范农技协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提供它们成功的经验,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技协步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力争全州农技协总体迈上新台阶。

  (作者为州科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