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大秦帝国之国命纵横》有感

 茂林之家 2017-01-21

每次读《大秦帝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每次思考,都会得到新的启发。突然想起《大秦帝国》第二部中关于秦国外交的情节,反思现在的外交,让我感到现在得外交啊,那算是外交吗?根本就不是。

在《国命纵横》篇里,苏秦张仪属于不同的团队,虽然苏秦最终也没有实现“天下均势”的愿望,但是,他的才能,是不可能被忘记的。苏秦张仪同属鬼谷一门,修习的又是同一种学问,那就是邦交。在出山以后,张仪最想呆的,是富饶的魏国或者山东六国中的某一个国家,苏秦倒是很愿意到秦国。可是阴差阳错,他们都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张仪在楚国失利以后被逼无奈去了秦国,苏秦在秦受挫以后回到了家乡(周)。张仪很幸运的遇到了赢驷,而苏秦则是在沉寂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与战国四大公子一起驰骋六国。

苏秦在六国中不断奔走,说动六个有那么多龃龉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而张仪则选择齐国为突破口,慢慢化解了六国的联盟,使得秦国避免了被六国封杀的大祸。他们是真正的外交家,做的也是真正的外交。试看现在我们的外交,他们除了交涉以及所谓的抗议,有没有一点成绩?和平共处,那是说给外人听的,真正的外交是要让别的国家互相牵制争斗,为自己的发展挣得空间和时间,而不是用和平共处来麻痹自己。张仪在与齐的谈话中就是利用了秦齐和平共处来使齐国退出了六国的联盟,让后与燕签订协议,使六国联盟分崩离析,然后提出与六国和平相处,为秦的发展壮大赢得了非常珍贵的时间。但是在秦有足够的实力时,和平协议立成空谈,司马错立马就开始进攻六国。现在看ZF的外交,你以为还是外交吗?除了在文字上、口头上抗议,为我们挣得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了吗?

在说国防。张仪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也是司马错军事支持的结果。在张仪奔走六国,化解六国联盟时,司马错无时无刻的不在准备着,一旦谈判不成,立马精兵压阵,局部狠狠的打击,直接把一个国家打疼了,使得他不得不退出。再看看现在我们的国防,整天都是说什么演练,说我们又取得什么什么成绩,他又为我们的外交提供了什么支持呢?我们的军队,应该做的是为外交提供军事的支持,哪怕是发动局部战争、冲突,也在所不惜。其实发动局部冲突是自己最好的练兵,也是对外宣示自己实力的最好方式,为什么就不敢呢?难道现在得士兵都是姑娘吗?

不管怎么样,这是我的思考。我们的外交需要的是苏秦张仪那样的人,而不是只会说“我们密切关注、严正交涉”等空话的人,我们的国防部需要的司马错那样会运筹,能打仗,能显示国家实力,挣得生存空间的人,而不是只会说“我们坚决执行党的领导、听党的指挥”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