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在天上的身份是绛珠草,对于绛珠二字,脂砚斋解释为,绛为红色,绛珠岂非血泪乎。三生石上旧精魂,黛玉的出身自是与众不同。关于黛玉的名字,宝玉根据《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黛本是一种颜色的称谓意思为青黑色。比如皂,即黑色;朱,即红色;靛,即青蓝色。 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句子中有:“眉如远山含黛,肤若桃花含笑。”此后黛字便多用于形容山石或眉毛的颜色,例如“南望千山如黛色,愁君客路在其中。”又如“窗中远轴青如黛,门外长江绿似苔”、“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在李白的《对酒》中有:“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李煜诗句:“汗手遗香吱,痕眉染黛烟。”张籍的诗句:“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话离情翠黛低。”又如晏几道在词中写道:“愁黛颦成月浅,啼妆印得花残。”所以宝玉才给她起了字,叫颦颦,这颦字就是根据黛玉的眉而来的。 关于黛玉的眼睛;现在有很多版本写为: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但另有版本为: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因为老曹遁去,脂砚斋又故弄玄虚,现在肯定哪一个版本都只是一家之言,官司是打不到头的。不过就其优劣,我个人比较认可后面的,林黛玉本来就是还泪下界,若直接给标榜上情字,可见就是淫了,有点偏向潘金莲的风采了。 黛玉之才;黛玉师承贾雨村,贾雨村何许人也?莽、操之辈,贾雨村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诸公可否记得开篇第一首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首诗还是写的极工整,对仗用流水对,一气呵成,起承转合,功力不低,将当时雨村的心境临摹刻画的十分贴切,贾雨村考取进士全凭自己的本事。故而从黛玉的身上可以看出贾雨村的身影,反之,从贾雨村的身上也可以看出黛玉的身影。你看她教香菱学诗:“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黛玉的思想并非拘泥,这和雨村的爽快明决倒是相似。当然黛玉之父乃前科探花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聪明灵秀,自非常人。很多人喜欢将黛玉与宝钗比,她们两个谁的才情更好些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好久突然想起两个典故,觉得还合适些。黛玉乃八斗之才,宝钗为学富五车。换成俗语说,黛玉很聪明,但是宝钗很博学。这个是两个概念,你看黛玉写的白海棠诗,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才情敏捷,反映特别快。相对与宝钗而言,黛玉就是偏科生,而宝钗属于全才,就跟咱们现在说的百事通,没有不知道,在大观园里简直就是活字典,书中有多处都可以得知,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不过二人对于诗词文章的看法却截然不同,宝钗认为诗词不过是末事,可对于黛玉而言诗词则如同生命里的血液,有诗则灵,无诗则枯。 黛玉之诗;黛玉的诗词名篇不少,深爱黛玉者都能吟咏一两句,此处就不介绍了。就文中黛玉对两个诗人提出批评,谈一下看法。南宋的诗人陆游;香菱对黛玉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出自陆游《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二首》其二,全诗为: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陆游作这首诗的时候年近七旬,人已到了返璞归真之境,诗词也不再过于追求境界,只是平淡于生活而已,连黛玉说的“不以辞害意”都是末事。换一个浅显的比喻,作诗如同书法,一般越是年轻人写的字越是工整清秀,多以楷书为主,可越是老年人的字便龙飞凤舞,多以草书为主。黛玉对诗的理解犹如在行书的级别上,还做不到无欲无求,随心所欲的状态。但是对于初学者香菱是否可以看这些‘浅近’的诗呢?便如初学书法者,如果让其先学草书,尚且不会走,便先教跑,终究难成才。那么陆游这一首诗真的很浅近么?在七十六回中黛玉和湘云在凸碧山庄、凹晶馆谈论凸凹时,湘云还说“只陆放翁用了一个‘凹’字,说‘古砚微凹聚墨多’,还有人批他俗,岂不可笑!”林黛玉自己也说:“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江淹《青苔赋》,东方朔《神异经》,以至《画记》上云“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不可胜举。只是今人不知,误作俗字用了。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你看黛玉自己还用这个凹字呢,岂肯说陆游的这句诗浅近。她不喜欢陆游,我想不是不喜欢陆游的诗,而是不喜欢陆游这个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有一首词特别有名,叫钗头凤,原词录下<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词是怎么来的呢?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实绍兴乙亥岁也。换成白话是说,陆游娶了表妹唐婉,夫妻感情很好,奈何婆婆不喜欢唐婉硬逼着陆游休妻,后来陆游再娶,唐婉另嫁,在沈园相遇,唐婉在征得相公的同意后,给陆游送去酒肴,聊表抚慰之情。陆游不胜感慨,写下了这一首词。据说唐婉在看到这首词后也附了一首,不久便在悲伤中去世。唐婉何许人也?我国历史上很有名的才女。在得知这样的背景后,黛玉还会喜欢陆游吗?而唐婉和黛玉何曾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尚未婚配,若自己的命运真和唐婉一样,岂止薄命而已。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四十回中,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林黛玉真的不喜欢李义山么?李商隐,字义山,号樊南生,可以说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特别是描写看似爱情的无题诗,缠绵悱恻却又过于隐晦迷离,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到了宋朝更出现了西昆诗派,由此可见李商隐的影响。录几首李商隐的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实林黛玉自己也受李商隐的影响,她对诗的要求便是构思新奇,如果有这样,即便平仄虚实都可以不要了。清人陈其泰说黛玉:“落花诗哀艳,似晚唐人手笔。凄凄切切,不堪卒读。”我觉得林黛玉说不喜欢李义山的诗是假话,李商隐的诗大多是描写爱情,她心里喜欢只是嘴上不承认罢了,况且颦儿一贯喜欢说反话。 林黛玉之貌;书中多处描写林黛玉的美貌,就不在此费墨了。但是有些读者特别喜欢将她和宝钗比较到底谁最美呢?其实是两种美,环肥燕瘦。但如果依照贾府的标准来看还是薛宝钗更美些,或者大众更认可一些。在四十九回中宝玉忙忙来至怡红院中,向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像是宝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黛玉给人的是一种病态美,而宝钗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美。黛玉美在感性,宝钗美在理性,黛玉美如诗,宝钗美如画;黛玉美在情,宝钗美在德;总而言之,情人眼里出西施,美这个概念并没有完全绝对的定义。 黛玉之情;黛玉可以说是为宝玉活着,她的身心完全系在宝玉身上,却是宝玉的那句话:“你好我才好。”但是黛玉与宝玉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精神恋爱。黛玉对于婚姻也有过想法,唯一表露出来的是父母早逝,虽有刻骨铭心之言,却无人为其主张。这里面我要强调一点的是,黛玉如果和宝玉结婚绝对会留住袭人,因为黛玉深深知道没有人别袭人更懂得照顾宝玉更会照顾宝玉。所以黛玉特别敬重袭人,甚至当面喊袭人嫂子,虽是玩笑话,却也是实话。因为黛玉爱宝玉所以她也爱袭人,在五十二回中<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黛玉便又叫住他,问道:“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黛玉之所以会有这一问,是担心没有袭人在身边照顾,宝玉过的会不会不好。所以黛玉是很依赖袭人的,同样袭人不喜欢黛玉也是因为爱宝玉,正因为袭人和宝玉是亦母亦妻的关系,所以她不喜欢黛玉。 黛玉之美;我们这里的美指的是心美,红楼梦里面每个人物都有缺点,很多人都被口诛笔伐,甚至被冠上罪名。贾政假正经,贾赦色到家,王夫人假慈悲,薛宝钗真无情。袭人伪善,晴雯恶强;赵姨娘更可恨,王熙凤也当杀;细细数来,贾府里每个人都足以定罪。宝玉尚有淫辱母婢一说,但唯独黛玉没有罪,所有读者可以指责黛玉小心眼,尖酸刻薄,但是没有一个人会说黛玉有暗害他人之心之嫌疑之行径。即便嘲笑过刘姥姥也不过是尖酸刻薄的范围,但是在整部书前八十回中没有干过一件让我们气愤填膺,伤天害理的事。黛玉和宝玉是全书中唯一没有阶级观念的人,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黛玉之美,在于万物平等,从未有过黑心待人。黛玉之美,至情至性至真至善。 末,旧年诗作附上,不堪成吟,聊表其心:悼林黛玉 自古佳人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茜纱窗寒心牵念,黄土垄冷魂情深。 金玉良缘愁杀人,木石前盟泣乾坤。梦里鸳鸯两相愿,梦醒神仙送鬼门。 倾国倾城卿颜瘦,多愁多病多疑心。今宵红颜成枯骨,明日埋香肮脏土。 当年葬花锦囊收,葬侬可有香丘墓。花落人亡春朝尽,春风愁葬花落人。 无情东风有情春,去年人在今留身。可怜最是人无情,春风依旧笑花君。 落红尚可嫁流水,流水无情娶芳芬。可怜颦儿枉至尘,花容月貌为谁存。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真。紫鹃吐血掩伤痕,血作梅开又红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