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无法给予,只可引你领略其中

 老爸的修行 2017-01-22

自由和人生很多宝贵的东西一样,如同一处内心的风景,别人无法给你,你也无法给予。唯有指引静待发现,别无他法。

--------陈易

“自由”,我给不了你,只能带你去领略内心的风景自由,谁也无法给予

看了我上一篇文章的朋友给我打电话,“你说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窍门,是给孩子自由。我尝试过,给他自由,只会变本加厉的玩,根本不可能学习。”

我笑着问他“我说过‘给’孩子自由吗?你认真仔细的读读,我只是说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自由’。这两句话天壤之别哦。”

“有区别吗?你说有啥不一样,我管着他,他就体会不到自由。我不管他,他就为所欲为。要是我家宝贝能跟你说的那种状态,那我可就舒心了。”

“教育孩子,可不是快餐,仔细想想我说的和你说的有什么不同。有时间咱俩好好聊聊,我可没把握一句话点醒你。”我想如果电话里讲这件事,收效应该不大。

“那你写篇文章呗,我仔细看看,你说的自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其实是沟通的常见问题,我们看到的文字,听到的话语,都在自己的经历和知识范畴中,进行理解。难免用我们已有的见闻、看法,去解读未曾深思熟虑的简单道理。

没有办法,每天我们看到的朋友圈有浩如烟海的消息,每天有几千万的公众号传播着不计其数的“奇闻异事”或是煽动着各种情绪的观点。我们每天只有24小时,除去工作生活,那么多的信息,哪有时间沉静的思考。

自由,其实是一个简单却难以被理解的概念。别人给不了你,你也给不了别人。

今年早些时候,跟一位朋友讲了自由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与孩子相处的几天,引导了她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于是那位朋友开始尝试应用“自由”的方法,结果没过几天便生气的打来电话:“我给她自由,她就一直玩,根本不写作业、不学习。最后,我实在忍不下去了,我发了脾气。告诉她,既然你自己没有办法管理自己,妈妈只好帮你管理,你不喜欢也没有办法。”那一天,朋友情绪不好,也就没有去讲自己关于“自由”的道理,谁又喜欢在不高兴的时候听道理呢。

自由,我们真的给不了别人,我们说给别人自由的时候,往往只不过是在想别人能够在我们不要求的情况下,做到我们希望的事情。又或者,我们真的不再想管对方了而已。而我们可爱的孩子,要么信以为真,去尝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要么早已看穿父母的伪装,用尽方法去让我们原型毕露。

“自由”,我给不了你,只能带你去领略内心的风景歌德说过“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很喜欢歌德的这句话,前一句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

自由是辩证的,只不过这里提到的限制,是客观的局限,而非别人主观意志的束缚。如果感受到别人意志的束缚,便无法感受到自由。

既然,我们给不了孩子自由,又该如何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自由呢?

道理枯燥,听听我的故事吧。

当我接手儿子的学习“督导”任务,儿子是逃避学习这件事的。于是,我告诉儿子,爸爸觉得学习不是爸爸妈妈的事情,也不是老师的事情,而是他自己的事情,以后就交给他自己来安排。

儿子怀疑的看着我,有些蒙。他也许搞不清楚爸爸妈妈这是想干什么。

我开始引导他想想,晚上都有哪些事情需要做,学习、弹琴、玩,主要的不外乎这三件。我把重点放在“玩”上,真诚的问儿子“晚上,你希望完成学习任务之后玩什么?”

“能陪我玩‘打仗’游戏吗?”

“没问题。那你安排你的时间吧,告诉爸爸你准备玩多久,弹琴和学习怎么安排?”

“玩两个小时,弹20分钟”儿子停了一下,“作业太多了,要写很久,玩完再写吧。”

“作业明天需要交给老师吗?如果没写完,会怎样?”

“必须交给老师,必须写完。”听见儿子这么坚决的回答,我安心了。

“哦,如果爸爸知道你没写完作业,玩的时候会总是担心你没有时间完成作业。估计玩不尽兴。”

儿子也同意这样的看法“嗯,老想着作业的事。”

“今天都有什么作业?”我趁热打铁讨论核心的问题。

“语文要写生字,复习课文。数学完成测试全练书老师留的习题。英语老师要求预习对话。”

“哦,听着不算多,你按照你喜欢的顺序,先把这些做完吧。你觉得你需要多少时间?”

“估计1个小时吧。”说到时间,儿子有些沮丧。

“你试试看,我给你计时,我倒想看看到底需要多久。”看着孩子说的那点作业内容,我心里盘算也就最多40分钟。“看看表,我们马上开始,爸爸不打扰你,你集中精神,早点完成任务,我们开始‘打仗’游戏。”

孩子毕竟是孩子,听到这里,原来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早就忘了,开始完成这些“讨厌”的作业了。

大约45分钟后,孩子兴奋的喊我“爸爸,我写完了,用了多少分钟?”

“写完了?45分钟,你根本没用1小时嘛。”我微笑着走过去,竖起大拇指。

看着儿子有点潦草的字迹,马虎错误的数学题。我没有去指出来,我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些问题以后慢慢的去引导。今天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安排的成就感和乐趣。

“你还挺牛的吗,自己安排学习好像比以前完成的快啊。”

“我们开始玩吧,我去拿枪。”儿子迫不及待了。

“琴呢?周六去上课的曲子练熟没?老师上节课留的什么作业?”

“快了,还差点。我练20分钟好吗?”

“哦,老师留的基本功,曲子的左右手都练完就行吧。时间不是关键。”

“行,爸爸你等我会,等我练完了,咱俩就开始玩。”儿子小跑着去到自己的琴旁,开始弹奏起来。为了营造气氛,我特意在旁边安静的听着,不时的“扭动”着我笨拙的身体。

等孩子练完,时间早已过去了半个小时。

“可以玩了吗?”儿子一边关琴,一边问我。

“当然,今天你来安排。”

“自由”,我给不了你,只能带你去领略内心的风景道法自然,说或是不说,规则都客观存在

不知道这样的例子是否有启发的意义,啰嗦一点道理吧。

1、自由,是给孩子选择的权利,选择需要引导范围。

给不了自由,却可以给选择的权利。只不过,不是自由的选择,而是引导孩子“看见”客观存在的局限,在并非父母圈定的范围去有条件的选择。

2、选择有条件限制,这些限制源于学习的客观要求,而不是父母的主观要求。

明确了选择的范围,还需要引导选择的条件,不是想怎么选就怎么选。比如原则上学习完成之后,才选择玩。而学习的顺序大可不必要求孩子,先学语文还是数学,父母就不要去操心了。

3、引导孩子思考选择的自然后果,而非选择会面临父母怎样的对待。

孩子做出的如果让父母觉得不太靠谱,这时候不应用我们的反应来逼迫孩子改变选择。而是引导孩子思考这样的选择,会产生怎样的自然后果,是这些后果提醒我们调整自己的安排。

写到这里,觉得父母真的很冤,明明是我们替孩子考虑了很多客观现实的要求,却不知不觉统统变成了父母的要求。加上情绪的对抗,一下子就跑到了孩子的对立面,蒙受这些不白之冤。

4、赏识,而非纠错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总会表现出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发现优点,给予肯定。只要我们引导出不断前进的趋势,不足的解决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毁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趋势,才是最大的问题。

5、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虽然写在最后,却是最重要的)

亲子关系是教养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哪里有父母的影响力。多花些时间,花些精力和孩子在一起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吧。

有些事情,面对面的说,才知道自己说的是否明白,不知道“自由”这个问题写清楚没有。有兴趣的给我留言吧,你的反馈,对下一篇文章很重要。

文章好难写,总是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写明白。也许该约个时间,我们咖啡馆里聊了。2017,在一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