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作文:他们为什么得满分?解密两篇满分作文构思真相

 华教数媒一小兵 2020-11-02

文/陆大勇

第一篇作文中,作者有两点异常聪明之举:

一是巧妙设置悬念,懂得隐藏信息,从而让读者在兴致中读完全文。你看,作者始终不主动交代和“我”对话的另一个人是谁,直到文章写到近500字,都快结束时,才在对话中出现“女儿见老爸”这样的字眼,读者才明确知道和她对话的是自己的父亲。

其二,作者对文题的巧妙转化。你看,当很多同学还在冥思苦索当中,该学生已经巧妙地转移了“这堂语文课”的授课主体,不再是课堂上的语文老师,而是自己的父亲。有了这两点,那么这篇记叙文的整体构思,核心的故事情节,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你看,文章中的核心故事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不过是一个父亲以宽容的心对面没有考好的女儿而已。

第二篇作文中,作者也巧妙转移了授课的主体,不再是课堂中的语文老师,而是自己的姨夫。姨夫也是一个语文老师。另一个特点是姨夫带作者去爬山,从登山的实践中,让作者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同时,作者在文中融入了一些写作文的技法,紧扣了语文课的写作要求,让文章始终围绕题目要求来写,可见作者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

两篇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作者都回避或绕开常见的语文老师讲语文的主体,另设一个超乎意料的授课主体。这种迁移思维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极大地拓宽视野,不再局限于题目本身。题目是固定的,规定好的,但经过作者迁移思维的作用,题目反倒给作者起到一种隐藏消息的良好效果。

当然,从审题的角度看,两个作者对“也是一堂语文课”的关键词“也是”充分注意到了,就是说:作者要写的文章内容,可以不被视为语文课,至少和平时课堂上的语文要有某种区别才行。这是命题者对写作者的一种阅读能力上的考验。

作文1:也是一堂语文课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语文课,但最让我难忘的却是那一堂……(★得分点:点出这节课的与众不同,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在微风中像满天飞舞的细沙。

只有我和他,慢慢地走在路上。我和他手中都有一把雨伞,可是谁也没有打开,任雨肆虐地打在脸上,或许那样我的心会舒服一点。

眼前是朦朦胧胧的一片,绿色在雨水的洗涤下显得更有活力,周围的一切都如仙境般迷人,可我却提不起精神去欣赏。(★得分点:雨中景的实写,起到烘托“我”和“他”心情的作用。)

“你冷吗?”他关切地问。

“不冷。”我回答说。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你为什么不问我怎么不回家?”我终于打破了沉默。

“哦!因为你不想说。”他不紧不慢地说。

“我生物才考了77分。”我紧紧地咬了咬嘴唇,声音低得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嘿!还不错,满分是80分吧!”他半开玩笑地说。

我一声不吭。

“难受吗?”他关切地说。

我闭上眼,眼前黑糊糊的一团,雨水打得我眼睛酸痛。一不小心,踩上了一块硬硬的石头,眼看就要跌倒了,突然,一只强壮有力的大手把我扶住了。

“你不生气吗?”我问道。

“为什么要生气?我英语交过白卷,吃过鸭蛋,你这算小巫见大巫,女儿见老爸啊!”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平时对我严厉的老爸。我迷惑了。

“是呀,我和你妈都希望你能念好书,将来有出息。你都这么大了,知道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谢谢你——老爸!”(★得分点:上下文之间对话很精彩,推进了故事的进展。)

“谢什么?”他望了望田野、庄稼,满怀希望地说,“夏天到了,丰收的秋天还会远吗?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

刹那间,我释然了,“长安城何在?只在马蹄下!”我应该奋起直追。

凝望着这初夏的小雨,忽然感到爸爸的言行就像这小雨伴随着和煦的微风,悄悄地飘洒大地,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影响着我,让我理解了杜甫的诗句“润物细无声”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人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最高境界。(★得分点:景与人融为一体,揭示了主题。)

我和老爸在雨中漫步的场景,就是那一堂语文课。

【评点网评点】

1.对话展开,紧扣题旨:本文把故事置于小雨的环境中,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紧扣题旨。雨中爸爸关切、宽容,循循善诱,启发诱导,颇具“语文老师”的风范,而小雨的环境以及雨中的感悟又紧扣语文课本中杜甫的诗句,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环环相扣,结构严谨:开头的“他”是谁,下文才作出交代。人物对话衔接合理,自然流畅,开头总领全文,结尾巧妙呼应,可谓环环相扣,给人浑然一体之感。

作文2:也是一堂语文课

我很喜欢抄抄写写,信笔涂鸦,对自己所写的文字时常自鸣得意。到了初三之后,这种得意却经常被无情地粉碎,几次考试的作文得分都不高,试卷上曾不止一次地出现“没有叙述”“空发议论”“没有自己的东西”等这样的字眼。(★得分点:略写事情缘由以及作文存在的问题,为后文的指导及转变埋下伏笔。)

我迷惘了,灰心了……

星期天,妈妈拿着我的期末试卷,找来了教语文的姨夫,帮我“诊断病情”。姨夫看了之后,眉头紧蹙,什么也没说,提出带我去爬山。(★得分点:不提及如何指导作文,而是去爬山,吊人胃口。)

我去了,时为傍晚。山顶的景致甚为壮观。从山顶俯视,远处的群山在夕阳的笼罩下如梦如幻,显得更加迷人,山腰云雾缥缈,恍如仙境;清风徐徐,令人心旷神怡。

正当我沉醉于这美景之中时,姨夫拍了拍我,问道:“这景色如何呀?”“太美了!”我脱口而出。“能描述给我听吗?”我怔了一下,然后应道:“好吧。”

我将我见到的山峰、树木、远处的建筑、夕阳等一一说了出来。姨夫笑着说:“很好,但似乎缺乏一定的顺序和组合,缺乏描述,你不妨调整一下,发挥一下想象,借助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再试试看。”我稍作思考,然后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姨夫对我的文辞表示赞赏,不住地点头,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说得越发起劲,直到我将眼中的景色说了个遍。

“可都记得?”“当然。”姨夫随即从包中拿出纸和笔放在山间的石桌上,说:“把你刚才说的写下来。”

我拿起笔,把刚才的话原原本本地写了下来,还略作修改,姨夫又说:“自己读一遍。”我充满激情地放声阅读。“自我感觉如何?有什么想法吗?”姨夫问。我突然间茅塞顿开,脱口而出:“我知道了。”“知道了什么?”“我手写我心。”

姨夫点头微笑,说:“你应该知道自己作文的问题了吧。你的文笔不错,就是很少写自己的东西。其实,作文很简单,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把它写出来。”(★得分点:指出方法,适时解悬,回扣开头,脉络清晰。)

这虽然是一次短暂的登山之旅,但在我看来,也是一堂语文课,一堂精彩出色的作文指导课!

【评点网评点】

1.内容丰富,非常切题:姨夫真可谓是一个高明的语文老师,在他的巧妙指点下“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写作方法。这是“写作指导课”,扣住了题目中的“语文课”;而这个课堂是一次短暂的登山之旅,扣住了题目中的“也”,彰显了“生活即语文”的理念。

2.选材别致,贴切生活:本文选择了一节别出心裁的“作文指导课”,紧紧围绕中心,题干、开头略写,指导的过程详写,可谓详略分明,剪裁合理。

责任编辑:颜语(zuowenjingl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