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庞氏骗局,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它背后的故事。 100年前,有位叫查尔斯.庞兹的意大利老头,不远万里来到美国。 1919年一整年他就干了一件事。 什么事呢? 骗人。 骗大家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 许诺投资者,你们在三个月内, 将得到40%的利润回报。 然后他就把新投资者的钱, 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 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率很好啊, 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 吸引力3万名投资者。 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 人们才真正地清醒过来。 后来他顺理成章就成为了金融诈骗的“老祖宗”, 这就是著名的庞氏骗局。 近二十年来庞氏骗局进入了中国, 庞兹的徒子徒孙们, 在中国土地上大行其道。 虽然所有的骗局都离不开“老祖宗”庞兹身上一脉相承的特征, 但五花八门的形式很容易让人看花了眼, 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当中。 特别是新型互联网平台和金融技术的出现, 为这种骗术提供了更难分辨的外衣。 “比特币”虚拟货币,原油、白银期货交易和微信朋友圈的传销骗局, 让许多普通人,甚至是大学生、教授、公务员都深陷其中。 金融诈骗包裹在技术外衣之下 风险与回报成正比乃是投资铁律, 不管如何包装, 庞氏骗局宣传的核心却是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 那么, 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精心设计出远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率, 而绝不揭示风险的投资路径, 是如何让投资人忘记一切,奋不顾身加入其中的呢? 贰 被骗无关智商! 一说到上当受骗,很多人理所当然想到是没文化、没有分辨能力、贪小便宜的人才会遇到的事情。 事实并非如此。 在所有大型骗局中,真正受到严重损失的往往都是自以为聪明的投资者, 他们能投入足够多的金钱和难以掩盖的野心。 用“飞蛾扑火”,都不足以表达他们前仆后继的行为。 我们来复盘一个前两年非常有名的项目,看它是被参与者们一步步亲手打造成非法庞氏骗局的,也看看其中的参与者:普通投资人、代理商、投资平台管理层、投资平台董事会之间将出现怎样的博弈困境。如果是你,你会采取跟他们一样的行动吗? 市面上99%的原油交易平台是不合法的,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证监会发言人曾公开提醒大家注意辨别这种“黑平台”。 既然不合法,参与进去亏钱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有人说,我交易技术高难道也会亏钱吗?答案是肯定的。 原油平台有一套通用的对赌方式,叫“A B Book仓。” 所谓A Book仓是合法途径,是接到上海期货交易所去的,如果发现有特别厉害的团队,就接A Book赚手续费。 绝大部分顾客,是接B Book仓非法途径,也就是对赌的,榨干该客户的最后一分钱。 什么意思呢?大部分参与这种“黑平台”的中国原油投资者大都是受身边亲戚朋友的影响开始走上投资原油的道路,他们本身并不具有投资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大多数人都跟着平台提供的所谓“专家”或者“老师”的意见买卖。随着行业的发展,各个平台发现,这部分客户的交易结果是十个有九个里面亏钱赔本,另一个直接爆仓,于是“聪(ji)明(zei)”的平台商们想出了个邪法子,美其名曰“做市”,实则是对赌。 例如你通过某平台买入一手原油,你的订单压根就没去上海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而是仅仅在对方的服务器上记号了一下,你在账户信息里看到的也只是一个模拟页面。因为你总是会赔本爆仓,投入10000,出金时可能只剩几百或是一分不剩。整个过程如果赚取手续费的话能赚个几百块就不错了,但如果采用“B Book仓”的方式,订单根本没去上期所交易,而仅仅做个模拟页面给顾客装装样子,这1000块钱的人民币就几乎全是平台的利润了。其实什么交易都没发生,就相当于你给平台送了10000块钱。 如果有的客户特别厉害,或者运气特别好,赚大钱了呢? 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其他客户赚到的钱垫付给他。另外一种是突然消失走人。后者的情况居多。 当时,这个原油平台是个纯'B Book仓'交易的黑平台,而当时的法律是完全空白的。该平台一心想成为行业老大,就想出一记狠招——送红包。 送红包就是,你如果投资10000RMB进入平台的话,账户上会显示20000RMB,这多出来的10000RMB就是平台送给你的红包。当然,这多出来的钱只能用作交易,不能直接提取。 平台的逻辑是:反正你迟早要亏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一分钱不花,就能白白吸引大量客户充值,还能建立优势一举打败其他平台,何乐而不为呢? 可事实是,通过这种策略,平台短时间确实获取了大量客户,一举成为行业老大。 但散户有没有一如既往亏得血本无归呢?没有!反而有大量客户不知为何赚的盆满钵满。 难道,发了红包之后突然间所有的客户交易水平都突然提高了?这不科学啊。 其实非常科学,只不过有一群套利者利用了这个送红包策略的天生漏洞而已。 赚钱的方式非常简单,一方面利用平台账户的20000元(实际投资10000元)选择一个原油投资标的,另一方面去正规的上海期货交易所花20000元也购买同一个投资标的,总投资30000元,一手做空,一手做多。不考虑其他费用,一个账户必然爆仓,一个账户必然净值翻倍也就是40000元。 套利者无需掌握任何投资技巧、没有任何判断,没有任何风险,一倒手就能获得33.3%的收益。可以无限次做,每天做,借钱做...... 但是,你赚到的每一次钱那可都是要平台给你的,你做的越多平台亏得越多,亏损的平台哪有钱支付你呢? 叁 接下来有意思的地方出现了,涉及到博弈论,心理学,组织架构的学问,财务的学问。 上面的情况出现后,傻子都能看出问题,平台管理层能不知道吗? 况且这种赚钱的法门,传播起来那是相当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让公司迅速变成净亏损,那为什么平台还一直坚持这样的愚蠢策略呢? 其实事情发生以后,出现了很多微妙的变化。 平台董事会开始着手整治套利,一旦发现立马取消账户红包,禁止交易。 部分散户投资者越做越大,成立公司规模化运作该平台,甚至发布理财产品。他们通过贿赂平台员工让纠察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平台员工的灰色收入已经远高于工资,原本和公司的隶属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刚开始还担心公司的长期发展,后期已经完全被利益所蒙蔽。平台管理层联合财务合力编撰了一个谎言,用财务的语言完全看不出任何端倪,反而显示平台进账越来越多,形成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 董事会很满意,公司“盈利”相当可观。 套利者们很满意,无风险纯套利。 员工很满意,收入越来越高。 但是钱不满意了,“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呢? 平台必然是无法兑现的,当平台董事会意识到被耍了,一场原油投资就此演变成了庞氏骗局。 为了加快筹措资金兑现,平台加大了红包赠送力度和宣传力度。企图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来实现承诺的投资回报,以此延续时间更长的骗局。 本来套利者心知肚明,这种模式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根本不可能长久。但他们自己给自己编撰了种种故事,平台其实是洗钱的,平台其实是俄罗斯黑帮的工具,平台其实拿大家的入金去做了其他交易,利润足够覆盖套利所得。 在刺激之下,被冲昏头脑的投资者开始新一轮借贷投入平台从事套利交易,傻傻的把钱送进去。 然后剧情终于回到了正常的样子,平台完全兑换不了,所有的钱都提取不出来,投资者砸了平台办公室,打伤了平台员工,代理商被追债,董事会跑路,据称,平台在庞氏骗局式收官之前,当时的兑付压力至少在1亿美元以上。 然而即使到了这种地步,还有各种版本的故事在投资者当中流行,不理性的群体用了最让自己大脑舒服的方式,集体说谎骗自己。 肆 在这场疯狂的游戏中,所有人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不理性,旁观者似乎无法明白这种不合理的情况是如何一步步产生的? 但推演了整个“棋盘”之后我们发现,这一切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都异常合理。 博弈一:如果大家都慢慢玩,平台用不套利交易者的损失来填补套利者的利润,大家都有得玩,而如果一方加快套利获取高收益则会让其他人眼红,越来越多人参与到高杠杆投资后,最后平台入不敷出,庞氏骗局崩盘,大家血本无归。 博弈二:董事会不想赚庞氏骗局的钱,一直加大监察力度,平台员工没有收贿赂的机会,平台会在低利润情况下延续较长时间。一旦董事会放松要求,或者平台员工贿赂收入超过工资太多,就会出现进一步滋生疯狂套利的局面,最终导致平台崩盘。 博弈三:代理商本身和平台利益一致,代理商给平台介绍客户,然后找平台拿交易回扣,但代理商为了保证客户在自家交易的忠诚度,总会给投资者一定的好处,会教他们如何钻平台的漏洞,而平台亏损后又拒绝支付代理商返佣,最后平台倒闭,代理商完蛋。 三组囚徒困境摆在这里,不合作才是优势策略,注定造成一场零和博弈的局面。 所以当有人问,遇上刚开局的庞氏骗局是不是应该立刻投钱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到,刚开盘不代表最后会获利,如果操盘团队内部发生博弈,或者你过于贪婪不知道啥时候离场,最后照样会亏的血本无归。 从刚开始的红包漏洞发展到最后的庞氏骗局,一切都好像充满了随机性但其实又充斥着必然。在利益诱导下,已经完全不是个人知识和理性能控制得住局面了。任何时候,只要有利益博弈的存在,人就大概率会做出不合作的策略选择,最后两败俱伤。一旦要是这种选择从个人变成了群体的时候,那悲剧发生的概率就将会是99.9%以上。 五 不要责怪人性,不是人性决定的,囚徒困境的博弈结果本该如此。 当然,在这个故事中,有没有人赚到钱呢?有的,是那些套利刚刚疯狂的时候,放大杠杆做套利交易。并且在危机爆发以前,全部兑现利润走掉的人。庞氏骗局中,如果拥有这种火中取栗的胆子,那我们说这个人,是拥有赚钱的理由的。 可怕的是,大部分套利者并不知道,在每一场套利风暴中,自己能异于常人获得收益的特殊理由是什么,是资金、是技术、是消息还是人脉?上当与不上当之间,也许就是是否相信上帝掷骰子这种概率事件的存在。一旦某个获利项目出现了投资诀窍的不可知性,那离骗局的揭开也就不远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 地下到处有陷阱。 在利益争辩的你来我往中,所以的贪婪者终将尝到失望的苦果。 文章来源:云投汇 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