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牧溪(法常):被历史忽视的禅画大师

 浑圆流韵 2017-01-23




牧溪 莲燕图 


牧溪,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俗姓李,佛名法常,生卒年不详,南宋灭亡后圆寂。在有些史料中,牧溪的“溪”亦作“谿”。日本古籍《松斋梅谱》中评价牧溪的绘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其画笔墨淋漓,颇具禅意。遗迹多流日本。其《远浦归帆图》真迹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馆。其《松猿图》对日本禅画尤有影响。甚至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 代表作《老子图》《松猿图》《远浦归帆图》《潇湘八景图》。


《观音、猿、鹤》三联幅·观音



《观音、猿、鹤》三联幅·观音局部


史籍关于牧溪的记载语焉不详。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有关于这位画家比较多的文字描述:“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


《观音、猿、鹤》三联幅·猿



《观音、猿、鹤》三联幅·猿局部


牧溪的画被归为禅画的范畴,禅画不同于文人画,不拘泥于笔墨或气韵,“将生命的解脱视为最高存在意涵。一切存在现象都是生命最纯真的现实界的烙印…禅者一生随时皆处于生命的转化以及变与不变之间,时时与处处皆能展现玲珑透彻的生命样态,所有墨迹、语录都留待悟者与悟者间的机锋应对”


《观音、猿、鹤》三联幅·鹤



《观音、猿、鹤》三联幅·鹤局部


七百多年来,牧溪在我国本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在日本得到崇高的地位。当时的日本僧人把牧溪大量的作品带到了日本,现在,他的作品主要收藏在日本。牧溪传世之作《观音、猿、鹤》三联幅、《龙、虎》对幅、《蚬子和尚图》、《潇湘八景图》、《渔村夕照图》、《远浦归帆图》、《平沙落雁图》等目前都在日本收藏。当时日本幕府将收藏的中国画按照上、中、下三等归类,牧溪的画被归为上上品。


牧溪 罗汉图 痴绝道沖赞


牧溪的《潇湘八景图》,如同无数璀璨瑰宝中一颗蒙尘的珍珠。潇湘地区指潇水与湘水交汇的湖南零陵至洞庭湖一带。这里水域宽阔,湖泊众多,降水丰沛。牧溪便是以最为朴素的材料——水和墨,最大限度地利用二者所产生的变幻丰富的晕色,绝妙地展现了潇湘地区的湿润之气与空濛之光。然而在数百年的历史风云中,“八景”已各自分离成单独的挂轴,且有四景遗失,仅存《烟寺晚钟图》、《渔村夕照图》、《远浦归帆图》、《平沙落雁图》四幅真迹。


牧溪 《烟寺晚钟图》


《烟寺晚钟图》,画面的大部为淡墨表现的浓雾,左侧有树木丛生于浓雾之中,树丛深处隐现着山间寺院的房檐,悠扬的钟声仿佛正穿透云烟飘然而至。意在晚钟却不见钟,仅有若隐若现的小小房檐以静态展示着动态,以无声传递着有声。


牧溪 《渔村夕照图》


《渔村夕照图》同样云雾弥漫,不同的是有三条光带从密云间隙倾泻而下,左侧是隐没于险峻山峦之中的小小渔村,画面正中摇荡着寥寥几笔勾出的一叶渔舟。


牧溪 《远浦归帆图》


《远浦归帆图》,虽然表现的是急风暴雨,但并没有压抑和窒息,还是雾蒙蒙,雨蒙蒙,充满了机趣和平和。水面空阔,真有船子和尚所说的“终日江头理棹间,忽然失济若为还。滩急急,水潺潺,争把浮生作等闲”的韵味。


牧溪 《平沙落雁图》


《平沙落雁图》在横幅一米的宽阔画面中,首先抓住人们视线的是远方的雁群,依稀可见。仔细观看,才发现近处有四羽大雁,形态各异,清晰生动——此为“平沙落雁”。




《潇湘八景图》作为牧溪所创造的美,“余白”不是作为简单的‘虚’的‘无’,而是一种充实的‘无’,即用‘无心的心’来填补和充实。这样的禅宗不仅促成了水墨画的兴盛,同时也催化了空寂幽玄美意识的形成,而水墨画又以直观的画面表达了禅思,映现了空寂幽玄的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