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是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就是笔者当下使用的这个平台,就是尊敬的读者您目前所阅读的平台。根据百度百科上的信息显示,其经历了以下若干重要的时间点:
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异军突起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独角兽,有望成为BAT之后的第四级,其发展的速度令人惊叹不已。在2016年8月份的时候,有消息称今日头条其目前的估值为92亿美金,信息真假莫辩,但是其价值和影响力可见一斑;今日头条在阅读自媒体领域的江湖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 目前今日头条也已经将触角伸向了短视频、音乐等领域,这里将不涉及到这些内容,我们将聚焦在其异军突起的阅读自媒体领域背后的产品逻辑。 2 今日头条的竞品分析在我们分析今日头条其产品逻辑之前,先让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江湖上其类似竞品的状况: 微信公众号 2012年8月份开通公众号服务,依托微信其庞大的社交网络和用户群体,根据艾媒的消息,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200万个,相比2015年增长46.2%,预计在2017年增长到1415万个,微信公众号将成为阅读领域一个庞大的存在。 笔者个人理解其背后的产品逻辑是: 依托订阅用户立足于熟人社交的朋友圈实现其信息的传播;熟人社交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彼此信任或者熟悉,故其可信度是非常高的,故优质的内容传播是非常快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依赖陌生人的阅读传播能力有限。 除了朋友圈的传播路径,其还可以通过微信App的搜索以及搜狗提供的微信搜索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是这两个路径相对使用率比较低。 目前公众号主要通过发送软文宣传文章、文章下面的广告条以及打赏等几种形式实现变现。微信公众号有非常好的原创保护机制,包含原创作者的利益和权限,对抄袭进行有力的惩戒。 根据笔者个人使用体验,其欠缺阅读推荐,主要依赖各自的订阅号的推送来实现文章的获取,对于公众号的发送频次都是有非常严格的约束。由于微信本身庞大的真实个人信息的存在,故对于公众号本身获取个人信息有严格的约束和限制。 综合而言,优势明显,读者和订阅号都是非常庞大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不足之处是微信公众号做为微信App的二级菜单目录,且没有针对公众号阅读受众的智能推荐,故其只是一个依托订阅的信息发布平台;原因可能还是源于担心过多的推荐会干扰用户的使用体验,毕竟微信首先是一个社交工具,其次才是支付、阅读、理财等等附属的工作。这个限制了微信公众号的阅读方向发展。 另外一点,关于公众号其属性不局限与阅读,微商、微应用等工具或者应用性质,让其不局限于阅读,冲淡了其阅读的属性和特点,大杂烩的感觉会影响其作为阅读平台的读者认知。这个是与微信整体的战略息息相关的,取决于微信的IM与社交战略发展需要。 新闻门户(新浪、网易、搜狐等) 新闻门户做为老牌互联网的起家服务,目前已经日渐没落;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移动互联时代和智能手机兴起,大部分门户都是只做了一个移动版本而已,功能和思路都已经非常的老化,虽多有尝试创建,皆无法摆脱大的框架限制。 >> 个性化阅读的需求兴起让多元化的阅读诉求日趋明显,传统的千人一面的阅读内容已经没落 >> 自媒体的兴起让内容的来源变得丰富,且将取代专业编辑的存在;AI、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让个人性化阅读和自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 >> 政策层面上门户网站的新闻采编权的消失,让门户同质化严重 以上诸多原因导致了传统门户内容阅读的衰落,比如搜狐在2016年的下半年一直盛传将裁撤编辑部,其总编辑陈朝华确认离职;虽然搜狐发布公告说,不是裁撤编辑,其实是转为运营;虽然编辑没有最终被裁员,但是其编辑工作却被裁撤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媒体以及依托AI的智能推荐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 总结一下,传统新闻阅读为代表的阅读形态在丧失采编权之后,要么死亡,要么转型。在编辑消失的时代,依托人工推荐和管理的模式已经被事实所淘汰,至于门户阅读的未来还需要继续探索。 百度推荐 在笔者登陆百度之后,其个人门户之下推荐了若干新闻和实时热点,但是整体而言,质量低下,且其中掺杂很多猎奇夺目的内容,为这些网站导流,的确让笔者感知百度的价值观堪忧。 百度百家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笔者比较认可的一种模式,但是实际情况是一直不温不火,和众多的百度系产品一样,泯然众人矣;其本质上就是自媒体的一种形态,在2013年12月上线,直到现在依然是依托于百度系的掌上百度存在,没有发行自己独立的App,由此可见,百度百家只是百度的防御性产品,不是发展重点,投入、推广等力度欠佳,如同众多兄弟服务一样,注定要被边缘化和没落的。
其与今日头条同类,都是立足于个性化阅读,内容生产依托自媒体形式,机器学习和智能推荐来支撑整个个性化的阅读体系。通过官方信息笔者未曾找到其创建时间,应在2013年左右;故目前其是处于跟随者的状态,对标今日头条。 综合而言,个性化阅读以及自媒体平台上此类领域,是属于赢者通吃,阅读者和自媒体写手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虽然市场容量巨大,但是留给第二、第三者的空间却不大,毕竟 同时安装两个雷同应用的概率不大,所以一点仍需奋起直追。
逻辑思维在中产白领阶层中鼎鼎大名,2016年罗胖在卖书之外,开启了卖知识的得到App,定位于知识服务提供商,实现付费阅读。这个是有别于目前的其他阅读平台的,其他都是免费的。其背后的逻辑是针对若干群体,提供高质量的付费知识和阅读内容,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繁杂,时间变得稀缺,阅读内容参差不齐;付费阅读基于费用交换阅读质量。 笔者个人订阅了其中的2个栏目李翔商业内参以及樊登阅读,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其订阅用户以商业内参达到了8w+的订阅量,以199元的价格来计算,其达到了近2000万的销售额,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基于得到的经验来看,付费阅读将以高质量的专属内容为标杆,与免费阅读并存,核心立足点在于人群的多元化诉求以及中产阶层的差异化高质量诉求;且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相信不久之后,今日头条以及类似平台都会推出类似服务。
微博在2016年一扫颓势,影响力继续扩大,可以从其在纳斯达克的市值可以感知其价值的提升。微博是在干掉blog之后,对标于twitter的资讯社交平台;其初始之时,设定140个字数限制,提供了给位迅捷的沟通方式,其立足于资讯和交流平台,初期基于明星微博快速打开市场;虽然后期由于微信、陌陌等竞品崛起,市场份额略有下滑,主要是抢占了其社交部分的用户。目前微博已经放开了140个字长的限制,最大限制改为了2000字,允许用户发长微博;此番变更,可能与逐步淡化消息类的内容,提升阅读质量与体验的方向有关;想想好像又回到了写blog的时代了。 微博是以大V为核心的传播社群,推荐是以用户或者大V为中心的推荐体系,媒体、娱乐属性强烈,阅读类的属性较弱;属于陌生人社交的订阅方式,受众众多,但是鱼龙混杂。从这个角度来说,其未来更多还是立足于社交领域,阅读只是附属于社交以及提升粘性的功能而已。 3 今日头条的产品逻辑分析在了解了众多竞品之后,让我们来关注一下今天的男猪脚:今日头条。笔者认为今日头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总结而言,今日头条是一个阅读平台,更是一个技术平台,基于技术来驱动整个平台的个性化,基于推荐算法和AI技术的不断优化提升,实现更好的阅读体验、更精准的阅读质量。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在2016年2月份的时候,今日头条奔赴硅谷,以百万年薪招聘算法工程师,由此可见其对于技术的重视和理解。 今日头条基于技术驱动,解决人们的阅读推荐精准问题,是AI以及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等未来技术的典型应用,基于算法和AI的持续升级,这将是个性化阅读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和生死之门。 4 今日头条的未来判断基于个人的理解和未来趋势之前瞻判断,今日头条将继续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除了上述的若干发展方向之外,还有以下若干隐忧:
5 AI/机器学习技术的前瞻分析对于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个性化阅读平台,笔者认为其仅仅是AI、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技术等在特定领域和行业的具体应用;随着这些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对于各个行业的渗透与影响,相信AI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各个行业的发展历程,通过与各个细分领域行业的深度结合,创造出类似于今日头条的智能应用,从而成长为新时代的独角兽。 笔者深信,AI时代将会成为继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新一波的时代主流浪潮,让我们一起见证它的带来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