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学家用96小时炖出一块红烧肉,你敢吃吗?

 刀光剑影wjg 2017-01-23


你若精彩,

清风自来。


96小时红烧肉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京城的年味,

愈发地浓了。

按照祖宗的老传统,

今儿要早起上街买肉。



老粟也不例外,

他天不亮就赶到早市,

挑选最上等的猪肉,

做农历新年前,

最后一锅红烧肉。



老粟大名粟平阳,

是干了二十年的资深“化学家”,

本在一家化工研究所,

吃着皇粮,收入稳定,

过着朝九晚五的体面日子。



可现在,

老粟只是个厨子。



年根儿底下,

杀年猪的多了,

早市上的猪肉,

个个品相好看,新鲜诱人。



老粟一个摊一个摊地走,

一块肉一块肉地过眼,

那个严谨劲儿,

跟做实验那会儿一个样。



多年前的一天,

老粟站在楼顶,

看着楼下每天定时打卡的人群,

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

他好像一眼看到了自己,

年老时候的样子。



“天呐,我的一生可以一眼望到底,难道我就要这样过一辈子?”几天后,他成了研究所有史以来第一个主动辞职的人。



考研、北漂、辞职、旅行···

迷茫的老粟像没有方向的船,

漫无目的地飘来飘去。

直到他发现,

这么多年来有一件事,

他始终没变:爱吃,钻研吃。



工作17年的积蓄,大部分都用来研究吃了。“如果我研究一道菜,就会满世界找,一家一家去吃,吃完后就琢磨怎么做会更好吃,回家自己做。请大家想象一下,我做饭的样子,画风差不多是这样的。”



上好的带皮五花肉,

肥瘦相间。

老粟拎着心水的好肉,

哼着曲儿朝自己店子走去。



热闹的南锣鼓巷,

人声喧嚷,甚嚣尘上。

老粟的“粟梁小楼”偏安一隅,

显得格外安静雅致。



清新的店面,

用心的手写食单,

名震“江湖”的,

96个小时才炖出的一锅,

功夫红烧肉。



带皮的五花肉洗净汆水,

切成大小如一的四方小块,

再次煮沸撇去血水,

炒糖上色,小火慢煨···

看似与平时自家炖肉无异。



其中的秘诀除了时间,

还有这一锅老汤。

大棒骨、鸡鸭架等各种食材,

在大锅里慢慢熬煮。

时间把各种食材的精华极尽融合,

一锅老汤浓醇如奶,鲜味十足。



肉块咕嘟咕嘟炖着,

几个小时后关火,

让肉块在高汤里静静腌制,

一会儿再煮,待快要煮沸时,

再关火,再腌制···



如此反复整整96个小时,

吸饱汤汁的红烧肉,

红如琉璃,玲珑剔透。



一口下去,

香糯软烂,汁水四溢,

唇齿间是经久不散的肉香。

吃过的人无不称赞:

这真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红烧肉!



烹饪不需要高深技巧,

只需付出时间和耐心。

正是这份科学家式的偏执,

造就了“粟梁小楼”的传奇。



除了功夫红烧肉,

小楼里还有很多,

让人念念不忘的招牌菜。



五味卤牛肉。

上好的老黄牛腱子肉,

肉、腩三七分,老汤炖煮

糯中带韧,口感丰富。



一碗招牌打卤面

粗细合宜的面条,

起锅过水,弹牙爽口。

整鸡熬制的高汤,

加入木耳、金针菇、鸡丝、肉片做卤,

凝而不泻,纯粹自然。



经典台式肉酱面。

煸好的香菇丁、肉丁、

鲜味十足的海米,

调成浓香醇厚的卤汁浇在面上,



开店半年多来,

因为地儿不显眼,

知道的人并不多。

可只要吃过一次的,

都成了“粟梁小楼”的回头客。



老粟心里清楚,

他没什么门道,

下的都是笨功夫。



烹调虽烦,

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

比不敢省物力。



就像那会儿做实验一样,

任何实验反应都急不得:

把心放到肚子里,

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老粟每次只做一锅肉,

他说自己只有一锅老汤。

老汤的保存状况。

他也要每天仔细查看。



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做好每一顿饭。

就像老粟常说的:

做饭并不比做科学家简单。



他经常一个人待在厨房里,

研究各种好吃的,

一待就是很晚。



从前的瓶瓶罐罐,

现在的锅盆瓢碗。

从前的日子一眼就看到边,

现在的日子每天都很新鲜。



四十不惑的老粟,

终于安顿下来,

找到了自己归宿。



人生从来就没有,

太晚的开始。


- END -

文章经主人公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