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我国患慢性便秘的人数在逐渐增多。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7.3%~20.39%
病因:胃肠道疾病、肛门直肠病(如痔疮、肛裂)、药物影响、饮食过于精细、营养失衡(如膳食纤维缺乏)
症状: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中医视角: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
概述: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我国患慢性便秘的人数在逐渐增多。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7.3%~20.39% 病因:胃肠道疾病、肛门直肠病(如痔疮、肛裂)、药物影响、饮食过于精细、营养失衡(如膳食纤维缺乏) 症状: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中医视角: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 决明子: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 番泻叶:临床多作减肥茶使用,为刺激性泻药 芦荟:泻火、解毒、化瘀、杀虫,主目赤;便秘 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食积痞满 枳实:用于食积停滞、便秘腹痛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等症 注意:以上部分药材对肠黏膜具有刺激性,有较强的导泻作用,故不建议直接或长期饮用 外用西药:开塞露(较适用于小儿)、甘油栓(较适用于老年人) 内服西药: 促动力剂 莫沙必利、多潘立酮 容积性泻剂 可溶性纤维素(果胶、车前草、燕麦麸等)和不可溶性纤维(植物纤维、木质素等) 渗透性泻剂 常用的药物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 刺激性泻剂 包括含蒽醌类的植物性泻药(大黄、弗朗鼠李皮、番泻叶、芦荟)、酚酞、蓖麻油、双酯酚汀等 推荐药物:通便灵胶囊、麻仁丸、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 卖点:对于肠胃积热型便秘有较好治疗效果,常见症状为大便秘结、口干口苦、口臭、小便赤黄 推荐药物:四磨汤口服液、木香顺气丸、 卖点:对于肝气郁结型便秘有较好治疗效果,常见症状为便而不爽或粪便不结燥,但排出困难、心烦气躁、食少胀满 推荐药茶:便乃通茶、通便茶、常润茶 卖点:此类药茶药性较为缓和,成分多由润肠中药材组成,有助于清除体内垃圾,清润肠道,较适合于习惯性便秘或中老年便秘患者 习惯性便秘/中老年患者: ①甘油栓+便乃通茶+膳食纤维软胶囊 ②通便灵胶囊+小麦纤维素颗粒+维生素C 小儿患者: 开塞露+益生菌颗粒/妈咪爱 肠胃积热患者: ①开塞露+黄连上清片+果蔬纤维素 ②麻仁丸+小麦纤维素颗粒 肝气郁结患者: ①四磨汤口服液+小麦纤维素颗粒+开塞露/甘油栓(便秘较重时需用) ②木香顺气丸+果蔬纤维素+甘油栓(便秘较重时需用) 注意:此类型患者肠道症状较多样,当大便秘结症状明显时,才需使用刺激性泻剂 1.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6.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毫升的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2次,每次15分钟)。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①便秘患者需避免饮食过于精细,可多吃红豆、燕麦、玉米等粗纤维食物,有助于肠道消化 ②习惯性便秘患者重在调养,应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或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以免形成赖药性或损伤肠粘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