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习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长青马圆圆191 2017-01-23

 实验小学  贾玉凤

提起写作文,许多学生都望而生畏。有的学生平时说话讲故事口齿伶俐、滔滔不绝,一旦写起作文来,就枯燥无味、语无伦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他们割裂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二是他们没有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作文中表达出来;三是他们还缺少必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那么,作为学生写作的引路人,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崔峦曾经说过,我们的习作教学要抓三件事:一件事是指导观察,训练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样,习作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件事是指导阅读,训练学生多读书,善读书,重视语言积累。习作时就有丰富的语言材料。第三件事是指导构思。主要是学习想表达什么,按什么顺序表达,怎样表达出真情实感。

其实,学生如果有了作文素材,有了语言积累,会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作文也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乐事,那时,写作才会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下面,是我从自己的作文教学中总结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还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激发兴趣——解决“想写”的问题

作文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想写的欲望和冲动,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就需要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我常用的办法有:

1.游戏激趣

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学生都会因为不知“怎么写”而犯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做一些游戏、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兴趣。一般先提游戏要求,再与同学们一起做,一起观察,最后去写。这种活动,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好玩,而且是刚刚经历的事,交流起来有凭据,能保证作文训练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学生有写的内容,无形中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写起来不费劲了,自然就有兴趣。到了高年级,这种活动就要在“陌生化”上做文章,这样,学生才会“刻骨铭心”,从而,获得心灵上的触动、震憾与洗礼。但这种活动不要太多,太多会让学生误以为只有搞了活动才是有生活,没有搞活动就是没有生活。

2.情境激趣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是我向往的教育境界。像让学生现场看、实地做、演一演等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境”。创境看似有意,却在无意中发生。

接新班时,我们需要了解学生。了解的路径很多: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当然,还有一种我最喜欢的就是以语文的方式来走近学生。比如,我向孩子们求援:同学们,老师初来乍到,一切都陌生得很。但又很想早点儿了解大家,所以,请大家帮帮老师,这周啊,你们就写写同学,愿意写谁就写谁。总之,让老师通过你的文字了解同学就行。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真实,要具体。若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的写作,来个两三轮,每个孩子便都在同学的文字中生动起来了。而且,借助这些文字,你会初步了解这个班学生的性格特征,爱好,班风等等。因为,文字,是最骗不了人的。

3.题材激趣

写作的题材再丰富,也要学生乐意写才行。我们的习作训练内容不外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有时需要把这些旧题材重新包装。记得我看过一个案例,写于永正老师指导的《我》这个作文,当出示题目“我”时,学生表情漠然,没有太大的反应。于是,于永正老师用不同的口气读了这个题目,就有了《嘿,我这个人》《哈,我这个人》和《唉,我这个人》三个题目,这时,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次下雨,我也仿照这种做法,把“雨”这个题目改成了《啊,又下雨了》《哈,又下雨了》《唉,又下雨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话题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要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提倡学生自由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多采用半命题、自由命题或主题式命题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写作,个性表达。

如关于“钱”的话题作文,经过启发,学生的命题有《爱花钱的表妹》《捡钱风波》《我班的守财奴》《钱先生历险记》《保卫小金库》《丢钱记》《百元大钞的诱惑》《我的钱哪去了》《钱不是万能的》......作文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题目中的词语形象感越强、直观性越高,学生越容易写作文。

另外,猎奇、质疑是学生普遍的心理倾向,当作文题目能满足这一心理时,就能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也会视写作为乐事,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

5.赏析激趣

每次作文结束后,都要对作文进行一次赏析,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更是激励。朗读优秀作文成了学生最渴望的事,也会将别人的精华借鉴到自己的文章中。对于真正好的作文,不仅要表扬,更要让他们给别的学生做好引领。通过赏析,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学生会因欣赏带来的快乐。

另外,加星、张贴作文、发表作文、出作文集等也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投影)要想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我们自己首先得偏爱它,这样才不会觉得累,才会想出很多招,也舍得花费时间,才能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解决“写什么”

一到写作文,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写什么呀?”这是学生拒绝写作文的最直接理由。发生?这是个很美好的词语。学生认为什么才是发生呢?春游?运动会?班会?......他们认为要有“大事”才算发生,从来不认为只要在过日子,就会有“发生”。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写什么是最难的。有东西可写是一回事,会不会观察又是一回事。这时,我们要指导学生观察。

 1.引导观察

 日子很平凡。但不平凡的细节每一天都在发生。我们可以从先学校生活切入,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敏锐的、发现素材的能力。如开学第一周,我们可以写《又发新书了》(搬书---发书—读新书—包书皮,重点写读新书和包书皮);《我的新同桌》(外貌-性格—爱好—有关趣事等);《我们的新教室》(教室在哪、教室如何布置、物品摆放等;重点写新在哪);写一写原来的班主任,《我眼中的xxx》《温柔的xxx》,还可以写《新老师》......以后我们逐渐放手,主要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在班级交流。这样几周下来,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和观察身边的写作素材,引领学生走进写作大门的,其实是生活本身,阅读本身。

2. 定点观察

每周一人。每周确定一个同学作为全班的写作对象,大家在这一周内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这个同学的所有言行举止,尽量客观真实地刻画一个人物而非仅仅凭印象。同是一位同学,他本人可以写自我介绍,其他同学则可从性格、爱好、品质、糗事......多个角度刻画,所选素材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学生自然兴趣盎然。我们熟悉的人物在学生的笔下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写起作文自然事半功倍。例如,写我班的王思博同学,就有《失信的后桌》《冰释前嫌》《调皮鬼—王思博》《热心肠》《王思博,你怎么了》《搞笑的同桌》《我真感谢他》《他,让我刮目相看》《王思博又发“疯”了》《萌宝》《可恶的王思博》《王思博,好样的》《调皮鬼的一天》《他,没那么吓人》《王思博的那些事》等。在形式上有日记体式、小标题串联式、书信、说明书式。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学会写人可以先抑后扬、对比法、误会法、侧面描写、夹叙夹议。

古人说,丹青难写是精神。人物靠什么来写,那就是细节,有了这些素材,我们还用抱着金碗找饭吃吗?

3.适时观察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一些突发事件,学生是当事人,在事情中有自己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教师及时捕捉这些精彩的瞬间进行写作文,往往能写出妙趣横生、原汁原味的文章。

上学期有一次特色课后,我们班的门玻璃碎了。第二天学生对这个残缺的门玻璃充满了好奇。于是,我让学生猜,昨天下午,发生了什么事?谁干的?要求大家在心里猜测、推理、判断,等大家想得差不多了,稍给一点指导,然后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

 片段一:要说打碎玻璃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值日生或王思博了,可值日生中擦玻璃的都是女生啊,她们力气不大,又没有什么锤子、斧子之类的利器,不可能把门玻璃弄碎,所以这种可能性较小,最有可能的就是王思博,平时王思博不仅顽皮淘气,还总爱惹祸,一定是上完特长后,他没有走,拎着轮滑鞋回到班级,正好老师又不在,就和上完特长的同学在走廊里嬉戏疯闹起来,轮滑鞋一不小心打在门玻璃上。看见门玻璃碎了,王思博和那几个同学吓坏了,见四周没人,悄悄地溜走了......

片段二:平时不怕风吹雨打的门玻璃如今只剩下小半张脸,孤零零地站在那里。门玻璃碎了,会不会影响我们听课的效果?要是老师也不知道是怎么碎的,会不会问我们?如果我们也不知道,老师会不会生气,我越想越害怕。可转念一想,又不是我打碎的,我为什么害怕?昨天我们班下午上的是陶笛,会不会是陶笛班的同学不听课,在下面玩陶笛。老师愤怒之下,随手把他的陶笛一扔,陶笛正好砸在门上,“哗啦”一声,门玻璃就掉了下来......

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谁做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观察的同时学会思考。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笔下才会有无穷的文字。这样的偶发事件有很多,如有家长来学校,同学间的趣事,学生犯错误写一写犯错前后的表情和心理,学校临时进行的活动......都是写作文的鲜活素材。

4.体验观察 

学生的生活很丰富,但往往他们不善于总结。写一写寒假开展的体验活动,写一写检查作业的那些事,写一段生活经历,学生没有了题目的束缚,写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很长时间了,同学们读了好多读书,我就让学生写《这本书真好》,向大家介绍你读的书好在哪,效果也挺好。

下面是我班一名同学写的日记中的一段:

在这本书里,令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是李莫愁。她号称赤练仙子,赤练是一种非常毒的蛇,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子起了这样的外号,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她一心爱着陆展元,可是最后陆展元却和何沅君成了亲。她伤心欲绝,用林朝英当年的“冰魄神针”,杀死了无数英雄豪杰,众多武林人士多对她恨之入骨。她最爱唱《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有情终被无情弃,李莫愁身中情花剧毒,最后自焚而死。虽然世人都厌恶她,称她为女魔头,可她只不过是沉溺于情网,无法自拔的普普通通的女子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四年级学生已经有自己的观点了,这是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能力的培养一定有利于她今后的学习。

上面这些都是我们领着学生通过观察“找米”,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光靠老师是不行的。蒋方舟的母亲、作家尚爱兰女士说:“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等于一个高度迟钝者,到处是食品,根本看不到哪一种是可以吃的,要别人指定了才知道吃。”

此话不是危言耸听。学生是习作的主人,要想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就要让学生主动找米,最好的办法就是记录。

5.记录观察

学生在找“米’时,可以用前面讲的方法去寻找生活中的素材。还可以当天的事,事情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写,不在事件本身,而在与心灵感受。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让学生坚持写小片段。写小片段,不仅教会学生观察、积累,更重要的是想用文字留住自己的生活和思考过的痕迹。

写小片段,对选材有三个要求,即真、小、新。真是真人真事真感情,真实是作文的生命,追求真实,回归作文的本色。小是小事情,小细节,小感悟,能把一瞬间发生的事写出五、六百字,那是本事;新是新视角,新思想,新创造,这是高追求。这三条,现在我们正努力着。

从课堂生活、课外生活、家庭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有趣的物,凡是学生觉得有趣的内容都可以写成片段,如《独爱鸡柳》、《让纸团飞》、《新款校服》、《操场上的迷你“游泳池”》;关注能启发教育自己的事物,也是值得捕捉的写作素材,如《我被批评了》《幸福时刻》《粗心的食堂大叔》我的同桌是天使》《同桌,这样有意思吗?》;还有让自己感触较深的事物,如《呕吐事件》《人吓人,吓死人》《胆战心惊的那一刻》《今天好惨》《门玻璃碎了》《有趣的摩擦起电》等。眼中有物,心中有悟,下笔才会升华。因此,我特别鼓励支持学生用鸡毛蒜皮写尽生活中所有事。

写片段,最开始标准可以低一点,只要愿意写就行,先坚持,再要求质量。对于那些实在写不出的学生,一周写两次或三次也行,总结时多以表扬为主。通过写片段,大部分学生渐渐学会对周围的生活进行梳理,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剪裁、提取,让学校、课堂、家庭、亲戚、邻居、朋友、大自然,都在不知不觉间,不着痕迹地走进学生的作文中,定格在细节上,平凡就玲珑了,立体了,深远了。写小片段,逼得他们学习细致观察生活,学习在精炼的篇幅里谋划结构,学习别致的遣词造句方式,学习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在提高了练笔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写作能力的提升,其实也是生命质量的提升。有时,我还觉得,写作是写着写着就感悟了,悟着悟着就明白了,观察多了,思考多了,动笔多了,慢慢就会写了。(举例子,看幻灯片)

以上是我班大虾级别同学写的小片段,非常精彩。他们已经坚持了两年多,能有这样的进步,固然有作文指导课、讲评课的功劳,广泛阅读课外书的功劳,但不可否认,小片段的磨炼对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功不可没。熟能生巧,巧能生花,没有大量的练习,兴趣不会化做成绩。

三、教给学生方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不解决“写什么”,永远无法解决“怎么写”。有了作文内容,接下去才是为什么写和怎么写。为什么写是确定中心,教学中一定是先立意,再行文。写作教学,不是传递一种技巧,而是传递一种正能量。怎样写是教写作思路和方法, 教方法还要融在阅读教学中。    

首先,向课文学方法。课文中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丰富的语言都值得学生学习、模仿,从熟悉的课文中学写作,学生更易学懂。

比如从《假如没有灰尘》,学习以一个贯穿全文的语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从《中彩那天》《新型玻璃》可以学习制造悬念的写法,从《钓鱼的启示》、《自然之道》、《花的勇气》中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事方法写生活中的小事;学习《观潮》、《火烧云》,借鉴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写作方法到布局谋篇,课文无疑是最佳范文。学习了《争吵》后,我们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写《等》《敲门》;学完《卡罗纳》,我们写《大话同桌》《自习课上的闹剧》,把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写具体;学《桂花雨》,我们运用借物抒情写《我爱家乡》.......一课一法,一课一得。学习完,就去运用,能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有力量。

另外,我们还应该通晓三至六年级作文安排的体系,在进行某个类型作文教学时心中有纲,在什么时候写过类似的作文,那个时候着重训练的是什么,现在要达到什么要求,将来类似的习作要达到什么要求,这样作文教学才能避免炒冷饭和过度拔高。如写景作文在三、四年级共安排了4次,分别是三上六、三下一、四上一、四下一,而每次的训练侧重点各不相同,就拿我们四年上册来说,写一处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自然景观。习作重点主要突出奇特之处。而下册的习作重点是选定一处景物有顺序地观察。那我们不能按移步换景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看到的景物罗列出来,而是要先选定一处景物,再围绕景物的某些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我们写书法墙就要抓住书法墙的长度,高矮,整体颜色,书法作品内容、作者、作品形状、字体类型等来写。有些东西我们没办法教给学生,比如思想、情感,但是,作文的格式、作文的技巧、作文的结构和布局都是可以教的,而且学生也会终生受用的。

四、重视作文的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作文教学最后环节是习作评改,这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学生在习作前,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兴趣,而在作文完成后,我们要教规范、教构思、教布局、教表达......在规范、修改、提高中提升写作水平。

1.降低要求,教给方法

作文讲评,要一次讲评解决一个问题,让每一次的讲评更有针对性。学生作文没有达到本次习作技能目标的,就是本次习作讲评的重点。有时,需要把作文要求拆开,根据学生实际,分解、设计成符合本班学生的习作训练序列。这次训练“把文章写的有条理”,下次训练“把文章写的有详有略”,再下次可以训练“把重点写具体” ......让学生在作文讲评中,通过比较和修改,得到更具体的收获,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如四年下册一单元作文,写《校园一角》:

有的同学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再往里走,校园更美,那棵棵大树像撑开的巨伞,漏下斑斑点点、细细碎碎的日影。

这样的句子,看上去很美,但空泛,究其原因,是对校园内的景物,并未有自己的体会,只是堆砌好词,照搬人家现成的句子,写的是“心中景”而非“眼前景”。往往这样的地方,学生不易看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美的东西,首先是真的,然后再从形状、颜色、感受等几方面去描写,评改才会提升。每次习作,尽量找好一个着力点,一课一得,逐个击破,如活动作文,需要场面描写,重点训练,如何写“点”和“面”;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重点练习写“心理活动”,写别人的事,重点写好“神态和动作”等。

2.及时评改,方式多样

作文写完后,要及时评改。学生刚写完,写作热情还没有完全消退,特别迫切地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同和指导,这时候的讲评也最有效果。教无定法,每次评改都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自改,学生按评改要求边读边改。典型评改,这是我们最常采用的方式,选一两篇习作作为典型来分析。典型习作可以是好,可以使中等的,也可以是问题作文。抓住习作中的典型问题,研讨、探究。小组互改,在互动交流中彼此借鉴,取长补短。还可以个别讲评,一对一,针对性强,效果更好。作文评改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商量着与学生对话,让学生自己发现习作的不足,尤其让中、下等生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对于优等生,放手让他们担任小老师,评改、修改后进生作文。对于这些学生,作文评价标准可以高一些,在选材、构思、立意尽量能有所创新。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是作家,但我们的孩子可能是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