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导学生“填志愿”宜早不宜迟

 nizijun 2017-01-23
辅导学生“填志愿”宜早不宜迟

  夏振彬

  你的梦想是什么?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园小朋友,画家、作家、科学家、医生、警察等答案五花八门。但如果问起高中生,多数人的回答却通常只有一个:考大学。那大学要读什么专业?以后想做什么?不少学生的反应,都是一脸蒙圈。

  关于生涯规划,很多小伙伴是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的,并且是“被开始”。去师范院校吧,以后当老师好;要学医,医生很吃香……记得当年填报志愿时,从网络搜索到“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而“当事人”自己却往往举棋不定、非常茫然,很多人选专业都是靠感觉、凭印象,甚至“关键看人品”。所以很多网友后来吐槽,现在眼睛里流的泪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袋里进的水!

  生涯规划这么重大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早作打算?看看国外的孩子,英国的学校会为9至11年级的学生,进行完善的生涯教育计划;在日本,初一至高三的学生,都有一门生涯指导课程……反观国内,很多宝宝都没听说过这门课程,即便有零星的职业选择、毕业指导,也都是班主任“客串”,其效果也可想而知。好在今非昔比,现在的孩子已经有福了——据报道,中小学“生涯规划课”最近火热,广州不少学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个人优势测试、职业角色模拟、职业分享会等当年我辈学生前所未闻的新花样都走进了课堂。

  著名作家柳青有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针对中学生开设相关课程,让孩子对自己、对职业、对今后的生活有更多认识和想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将其转变成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这是学生最需要的“干货”,也正是教育者的责任。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很多地方高考采取3+3模式,学生要在语文、数学、英语之外任选三门进行考试——这也意味着生涯规划课“分量”更重,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所以,生涯规划课程从无到有,值得点赞,但要“从有到优”还不妨多多探索。在我看来,生涯规划并不只是职业规划。“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生涯规划课本质上还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除了思考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职业,还不妨更多地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当前高职不受待见,那这门课程会不会鼓舞更多孩子去当一个能工巧匠?

  另一方面,生涯规划课也不能只是一堂“课”,不能只在课堂上、校园里,而这也需要高校、企业等社会资源的配合、支持。比如国外学生能以小组的形式去不同企业进行职业体验,每学期轮换,企业会安排优秀员工招待,甚至还专门配备职业启蒙志愿者……当前,广州不少学校也“先行先试”,把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孩子更多地走出去,期待这种尝试成为常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