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烧饼:用松子、胡桃仁敲碎,加糖屑、脂油和面炙之,以两面熯黄为度,而加芝麻。叩儿会做,面罗至四五次,则白如雪矣。须用两面锅,上下放火,得奶酥更佳。 淸 袁枚《随园食单》点心单 烧饼最早叫胡麻饼,应该是汉代班超时从西域带回来的,到唐代就很盛行了。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果腹,宰相的杨国忠去市场买来了胡饼呈献。诗人白居易还赋诗一首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说在咸阳买到胡麻饼,不象长安辅兴坊的胡麻饼香。胡麻饼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盐面 清油、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此做法与现代烧饼差不多。 烧饼品种颇多,有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驴蹄烧饼、空心烧饼、缸炉烧饼、白马蹄儿、红马蹄儿、蟹壳黄烧饼、油酥肉烧饼等几十种之多,世面还有一种火烧与烧饼相似,烧饼大多是烙出来的,而火烧大多是烤的,或烙得半熟再烤出来的。火烧一般是发面或半发面的,烧饼有半发面的有死面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火烧表面没有芝麻,烧饼则必须有芝麻。芝麻原产印度,我国汉时引入,古称胡麻,因能榨油又称脂麻,由音转芝麻。 芝麻酱烧饼是半发面,饼面上粘满芝麻,饼瓤抹麻酱、撒椒盐后卷折,故而多层。先在铛上烙近半熟,再放入炉膛中烤之,出炉后外焦里嫩,酥软可口。味微咸,直径约两寸,回、汉两教都有,是深受大家喜欢的北京小吃之一,通常多用于早点,当年称早点铺亦称“烧饼铺”,烧饼加上一个油炸鬼,配上一杯豆浆,就是美美的一顿早餐。芝麻烧饼,外脆里软,香味浓郁,用烧饼夹烧羊肉、酱牛肉、酱肘子、炸鸡蛋等皆属美餐,有些饭馆也烙烧饼用以佐餐,如较大的回民饭馆每年自立秋后卖烤、涮羊肉者,其主食多为烧饼。涮锅子的时候必须要吃上一个烧饼才叫饱,尤其是用着焦香的烧饼加上老北京烧羊肉,那叫一个香,老北京人对这个外酥里嫩,口感松软的芝麻烧饼,情有独钟都爱吃。 我刚参加工作是在西四小吃店,小吃讲究蒸、炸、煮、烙,在烙货组有个师傅叫刘长水,他的烧饼烙绝了,那可是家传的手艺,刘长水在家行二,家住西安门刘兰塑胡同,解放前刘家的烧饼有一号,叫烧饼刘,二爷除了烙烧饼还会掼跤,他的师傅是清宫善扑营一等扑户教头满八爷,刘长水有手绝活叫跪腿德和勒,椐说练时用伍凳,腿要从凳子下面穿过去,练成后,只要一搭肩,把腿伸到对方两腿之间,用膝盖顶住对方膝关节,走你,然后单腿下跪利用自身的重量以及重力的作用可将对方摔倒。过去二爷经常去天挢宝三跤场,后来进北京摔跤队,巧了也是二号,当年一提小二刘长水,在西四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说起二爷也真不容易,十几岁的支摊烙烧饼挣钱养家,刘家大爷叫刘长河,支个饨馄饨锅,二爷烙烧饼,两摊挨着,互相也有个照料照应,后来公私合营,大爷去了西四二友居包子铺,二爷上了西四小吃店。刘家烧饼品种很多,除芝麻烧饼还有油酥烧饼,糖马蹄、长条烧饼、糖火烧、螺丝转、墎饽饽、蝴蝶酥,马蹄烧饼,最拿手的是肉烧饼,这肉烧饼与北海仿膳“肉末烧饼”不一样,肉未烧饼是半发面空心烧饼夹炒好的肉未吃,刘家的肉烧饼是擀剂子、摔山子、掐挑子,按扁包肉馅,粘芝麻烙,有点像肉饼但有层,做这种烧饼难度大,现在还真看不见也吃不着了,如今刘师傅也岁数大了,不知还能不能恢复。不过前些日子见到了,虽然八十多岁了,身体还真硬郎,可能根当年掼跤有关,就现在这岁数了,时不时还跟老哥们过过招,当然不是真打,说起真打,在十来年前,刘长水街坊有个混的鲁,三十多岁,欺负人骂街,老爷子看不过去说了几句,这孙子见是老头就耍混蛋一起骂,把刘长水惹急了,上去一个大别子,给小丫的摔服了,打那起见面特客气,刘长水最近上了2017年名厨挂历,咱还特地为他写了一首藏头诗“刘氏家传手艺精,长丝螺转条烧饼,水若上善传厨艺,蒸炸煮烙他全能。” 看来刘家烧饼是吃不上了,当今最好的烧饼,我觉得还得属良乡的老侯烧饼,在良乡有“不吃老候烧饼,您就没到过良乡”之俚语,那生意真的很火,烧饼很好吃,很多人大老远跑去这儿,就是冲着烧饼去的,用老侯的烧饼夹苏造肉吃,那是一享受,老侯烧饼铺在良乡昊天大街,他家的烧饼可说是良乡一绝,个大层多,入口又香又酥,吃了一口,想下一口,这么说吧,很多人过节,专门去买老侯烧饼,装在饽饽匣子送礼,比送什么大八件、小八件还受欢迎,老侯烧饼为什么这么香呢,有两个密决,首先是得了京城名厨冯怀申制做真传和配方,任何吃食,如真要好吃,必定有独特之处,这就里面一定有事,不是随便一做就成了。其次是老侯做事认真,拿玩艺当事,人家为保质量,麻酱都自己磨,佐料自己炒,然后按比例配制,烧饼制做绝对不凑合,有专人负责,保证质量,每个烧饼21层,底下没有死面疙瘩,这使我想起同仁堂的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着呀!做事先做人,做饮食做就是良心。
文章原创,头条首发,部分照片,摘自网络, 特此鸣谢,若有侵权,敬请告之,马上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