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大海810 2017-01-23

原文:烧饼:用松子、胡桃仁敲碎,加糖屑、脂油和面炙之,以两面熯黄为度,而加芝麻。叩儿会做,面罗至四五次,则白如雪矣。须用两面锅,上下放火,得奶酥更佳。

淸 袁枚《随园食单》点心单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烧饼最早叫胡麻饼,应该是汉代班超时从西域带回来的,到唐代就很盛行了。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果腹,宰相的杨国忠去市场买来了胡饼呈献。诗人白居易还赋诗一首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说在咸阳买到胡麻饼,不象长安辅兴坊的胡麻饼香。胡麻饼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盐面 清油、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此做法与现代烧饼差不多。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烧饼品种颇多,有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驴蹄烧饼、空心烧饼、缸炉烧饼、白马蹄儿、红马蹄儿、蟹壳黄烧饼、油酥肉烧饼等几十种之多,世面还有一种火烧与烧饼相似,烧饼大多是烙出来的,而火烧大多是烤的,或烙得半熟再烤出来的。火烧一般是发面或半发面的,烧饼有半发面的有死面的,最明显的特征是,火烧表面没有芝麻,烧饼则必须有芝麻。芝麻原产印度,我国汉时引入,古称胡麻,因能榨油又称脂麻,由音转芝麻。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芝麻酱烧饼是半发面,饼面上粘满芝麻,饼瓤抹麻酱、撒椒盐后卷折,故而多层。先在铛上烙近半熟,再放入炉膛中烤之,出炉后外焦里嫩,酥软可口。味微咸,直径约两寸,回、汉两教都有,是深受大家喜欢的北京小吃之一,通常多用于早点,当年称早点铺亦称“烧饼铺”,烧饼加上一个油炸鬼,配上一杯豆浆,就是美美的一顿早餐。芝麻烧饼,外脆里软,香味浓郁,用烧饼夹烧羊肉、酱牛肉、酱肘子、炸鸡蛋等皆属美餐,有些饭馆也烙烧饼用以佐餐,如较大的回民饭馆每年自立秋后卖烤、涮羊肉者,其主食多为烧饼。涮锅子的时候必须要吃上一个烧饼才叫饱,尤其是用着焦香的烧饼加上老北京烧羊肉,那叫一个香,老北京人对这个外酥里嫩,口感松软的芝麻烧饼,情有独钟都爱吃。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我刚参加工作是在西四小吃店,小吃讲究蒸、炸、煮、烙,在烙货组有个师傅叫刘长水,他的烧饼烙绝了,那可是家传的手艺,刘长水在家行二,家住西安门刘兰塑胡同,解放前刘家的烧饼有一号,叫烧饼刘,二爷除了烙烧饼还会掼跤,他的师傅是清宫善扑营一等扑户教头满八爷,刘长水有手绝活叫跪腿德和勒,椐说练时用伍凳,腿要从凳子下面穿过去,练成后,只要一搭肩,把腿伸到对方两腿之间,用膝盖顶住对方膝关节,走你,然后单腿下跪利用自身的重量以及重力的作用可将对方摔倒。过去二爷经常去天挢宝三跤场,后来进北京摔跤队,巧了也是二号,当年一提小二刘长水,在西四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说起二爷也真不容易,十几岁的支摊烙烧饼挣钱养家,刘家大爷叫刘长河,支个饨馄饨锅,二爷烙烧饼,两摊挨着,互相也有个照料照应,后来公私合营,大爷去了西四二友居包子铺,二爷上了西四小吃店。刘家烧饼品种很多,除芝麻烧饼还有油酥烧饼,糖马蹄、长条烧饼、糖火烧、螺丝转、墎饽饽、蝴蝶酥,马蹄烧饼,最拿手的是肉烧饼,这肉烧饼与北海仿膳“肉末烧饼”不一样,肉未烧饼是半发面空心烧饼夹炒好的肉未吃,刘家的肉烧饼是擀剂子、摔山子、掐挑子,按扁包肉馅,粘芝麻烙,有点像肉饼但有层,做这种烧饼难度大,现在还真看不见也吃不着了,如今刘师傅也岁数大了,不知还能不能恢复。不过前些日子见到了,虽然八十多岁了,身体还真硬郎,可能根当年掼跤有关,就现在这岁数了,时不时还跟老哥们过过招,当然不是真打,说起真打,在十来年前,刘长水街坊有个混的鲁,三十多岁,欺负人骂街,老爷子看不过去说了几句,这孙子见是老头就耍混蛋一起骂,把刘长水惹急了,上去一个大别子,给小丫的摔服了,打那起见面特客气,刘长水最近上了2017年名厨挂历,咱还特地为他写了一首藏头诗“氏家传手艺精,丝螺转条烧饼,若上善传厨艺,炸煮烙他全能。”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看来刘家烧饼是吃不上了,当今最好的烧饼,我觉得还得属良乡的老侯烧饼,在良乡有“不吃老候烧饼,您就没到过良乡”之俚语,那生意真的很火,烧饼很好吃,很多人大老远跑去这儿,就是冲着烧饼去的,用老侯的烧饼夹苏造肉吃,那是一享受,老侯烧饼铺在良乡昊天大街,他家的烧饼可说是良乡一绝,个大层多,入口又香又酥,吃了一口,想下一口,这么说吧,很多人过节,专门去买老侯烧饼,装在饽饽匣子送礼,比送什么大八件、小八件还受欢迎,老侯烧饼为什么这么香呢,有两个密决,首先是得了京城名厨冯怀申制做真传和配方,任何吃食,如真要好吃,必定有独特之处,这就里面一定有事,不是随便一做就成了。其次是老侯做事认真,拿玩艺当事,人家为保质量,麻酱都自己磨,佐料自己炒,然后按比例配制,烧饼制做绝对不凑合,有专人负责,保证质量,每个烧饼21层,底下没有死面疙瘩,这使我想起同仁堂的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着呀!做事先做人,做饮食做就是良心。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烧饼通常是半发面,或往面里放点起子。在河北石家庄有一种缸炉烧饼,是死面的,长方形,层多,饼面上芝麻多。其制法有独道之处,以缸横卧,内壁贴饼,生坯贴于小缸之内壁,缸下为文火烘烤而熟,缸炉烧饼呈圆鼓形,色焦黄、味鲜美,香酥可口,别有风味,深受人们极喜爱的,因用火炉烧缸制作的烧饼,因此叫缸炉烧饼,制此者多为河北省石家庄一带人。此烧饼成始创清朝晚间,有厨子名石老化,在河北乐亭县城北关,开了一间熟食铺,兼售吊炉烧饼,味鲜价美,生意顺畅,石师果敢改进工艺,添增配料,由吊炉改为缸炉,物善其用,精进开灶,一时招至食客蜂拥,唤来美誉悠久播传。缸炉烧饼层层皮薄,酥脆清香。烤熟后表皮金黄色,掰开看到有好几层,吃起来外焦里嫩。这种饼趁热时吃最好,就羊杂汤更佳。有诗赞云:“城府千层四方方,芝麻万点心计长。奈何八挂炉中烧,纵到唇边更放香。”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吊炉烧饼也颇有特色,一般制作烧饼的工具是烧饼在上面,火在下面烤,而吊炉则是烧饼在下面,火在上面,先用火将炉烤热,然后利用扛杆将火炉吊起放入烧饼,上烧下烘而成,其外观呈圆形,比一般烧饼直径小。此种烧饼多为回民铺所制,吊炉形如覆锅以铁板为底,用铁链吊起,以木棍移动,炉内燃碎煤渣。这种烧饼历史悠久,清代杨米人所著《都门竹枝词》中有“凉果炸糕既耳多,吊炉烧饼艾窝窝”之句。其特点是两层厚皮,无瓤,这是为了夹肉或夹油馃而食,由于制作费工,逐渐为芝麻酱烧饼所代替。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但做这种烧饼山东还保留着,我在山东菏泽、济宁、聊城、枣庄、泰安等地都见过,炉具由两口铁锅对扣在一起,其中上口锅切除三分之一作炉口,铁锅外表用石灰、泥土和成的泥浆涂作保温层,当地人形象的叫他鸡窝炉,中间烧木炭,手工和面、揪剂子、做烧饼,以半握的拳头沾面水、以转圈的方式将面团压挤成中间薄、周边厚的饼状,双手整修周边,形成直径约10~15厘米的圆饼;上涂糖稀、芝麻,将面饼翻置于半握的拳头上,送入炉内,贴在炉壁上;经木炭火烤约5分钟,即可将香喷喷、黄灿灿的烧饼取出炉,出炉后的烧饼呈园鼓形,散发着芬芳气味,色焦黄,味鲜美,香又酥可口,独具风味。其味道香脆可口,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夹菜夹肉均可,后来有人把这种烧饼和四大名著水浒传联系上了,叫武大郎烧饼,在配上王婆南瓜粥 潘金莲咸菜号称阳谷三绝,这一来吊炉烧饼真火了,颇受大众欢迎。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山东淄博的周村烧饼也很有名,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拿起一叠,有唰唰之响声,如风中之白杨。薄如秋叶,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吃起来,入口一嚼即碎,香满口腹,酥脆异常,且久嚼不腻,若失手落地,则会皆成碎片,由于便于携带,是馈赠亲友之佳品,但周村烧饼长的一点也不像烧饼。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随园食单也有烧饼,袁枚很喜欢吃,派家厨叩儿去学,叩儿学会后做经常做来吃,按文中所载烧饼之法,很像现在的黄桥烧饼,此饼流传于江淮一带,已有千年历史,但真正出名于1940年10月那场著名的战役'黄桥决战',战役打响后,黄桥镇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黄桥烧饼制作工艺比较独特,从揣酵(和面)开始就很讲究,天冷烫酵,天热'雪花籽',不冷不热 '老鼠喷沙'。兑碱也要因时而定,飘碱面起泡,反之则粘牙。馅和酥分别用猪油和花生油拌面粉擦酥,做烧饼时,酥搭于面团上,用手搓长再卷起,然后用响子轻捶一下,翻转至底上再捶一下,调转方向再捶,然后将底翻朝下,刷上糖稀,撒上去皮芝麻,贴入桶炉烤,黄桥烧饼已从一般的“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有咸甜两种口味,或咸或甜,咸的以肉丁、肉松、火腿、虾米、香料等作馅心,成品香酥甜美,色泽金黄。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黄桥烧饼制作采用古代烧饼制造法,外撒芝麻内擦酥,而这制法与随园食单所载正合隼榫,现制做随园的酥烧饼,将面加水和成面团,再用白面加大油和匀成油酥。松子、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调成糖馅。将面团包上等量的油酥,收口捏紧朝下按扁,擀成圆形大片,卷起来成条状,下剂子用面杖擀至圆形,包入馅料收口捏紧后放在案板上,稍稍按压拍扁,饼面刷上一层面糊,粘上芝麻。将做好烧饼放入烤盘,烤大约15分钟成熟,以两面微黄为度即可,成品色泽淡黄,外观美观,酥松可口,不油不腻,按食单须用两面锅烤制,做此饼要用好面,面粉罗至四五次,则洁白如雪,如果用奶酪做酥则味更佳。

老百姓最爱吃的,还是“烧饼”

文章原创,头条首发,部分照片,摘自网络,

特此鸣谢,若有侵权,敬请告之,马上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