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百万字的《明史》,为何禁用一个成语?

 思明居士 2017-01-23

《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是由清王朝修纂的,其耗时之久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前后用时百余年。《明史》经过三次改稿,其中有诸多曲笔隐讳之处,并且由皇帝亲自审核。

为什么一部《明史》修纂了这么久呢?

因为《明史》是在清朝文字狱盛行的背景下修纂的。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狱,有些成语,有些字,那个时候是不能随便乱用的,比如“清”、“明”、“满”、“汉”这些字。还有一个我们常用的字,就是“发”。这个“发”,很容易让人想到“头发”,而关于“头发”,那个时代的人有太多的悲痛记忆。当年为了剃发的事,那是死了很多人的。

所以翻遍整部《明史》,里面有几百万字,但是有一个成语你找不到,就是“千钧一发”,或者“一发千钧”。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你可以想一想,清朝法律规定大家都得剃发,如果你把“一发”和“千钧”放在一块,让人联想到一根头发竟然有千钧之重,那我这个头发是不是很重要?那我还愿意剃发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