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年有余!原来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李涣 2017-01-23

人类对于幽暗深邃的大海从来都是敬畏而崇拜的。中外历史上关于人鱼的传说从来就没断过,中国古代有鲛人的传说,“南海水有鲛人”;西方有美人鱼的传说。古代两地不通,双方不可能借鉴对方的文化,但在双方文化中却出现了相同的大海人鱼,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历史的巧合。或许大海中真有那么一种生物,被古代劳动人民看见,流传于双方的文化中。

而神话传说中,关于“鱼”的形象也是屡见不鲜。如鱼跃龙门,化龙成神;《聊斋志异》中鱼商人之子酷爱吟诗的慕生因诗歌相爱的白秋练,还有一个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中的鲤鱼精灵感大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跟雁一样,可作为书信的代名词。古人为秘传信息,以绢帛写信而装在鱼腹中。这样以鱼传信称为“鱼传尺素”。唐宋时,显贵达官身皆佩以金制作的信符称“鱼符”,以明贵贱。“鱼”与“余”谐音,所以鱼象征着富贵。而在我国民俗岁末祭祖中讲究供鱼,则是取年年有余的寓意,是对鱼的一种图腾崇拜。

一位伟人曾说:“人是由鱼变的。”这同人所共知的“猴子变人”说似乎悖忤;然细细想来,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而海洋中的高级生命是鱼,人作为陆地上的高级生命,说其在进化链上曾同鱼的蛋白基因有过相同的结构,不是又合乎进化论观吗?

或许,在那一片蔚蓝中真的有我们不知道的存在呢?

或许,转发下面的“鱼王”就能带给您好运呢!

在宁静而美丽的深山村落里,家家户户流传着“鱼王”的传说,人们说他是鱼鹰之子,捕鱼的旷世高手,却从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一个八岁的孩子在父亲的陪伴下出门远游、苦苦寻找“鱼王”学艺,找到了传说中的老鱼王,也从老人的口中得知了鱼王家族一段精彩离奇、不为人知的民间传奇历史。在这段故事中,男孩经历了爱与人生的洗礼,最终成长为新的鱼王传人。唯美寂静的深山,大雪皑皑的山间小屋里,善良纯净的孩子和饱经沧桑的老人共同谱写了宁静壮美的生命画卷。

作家简介

张炜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

发表作品一千三百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等多种文字,作品获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出版人年度作者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六十余次。

代表作品:

《古船》(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九月寓言》(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

《你在高原》(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及《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

微信号:IP_JuJiD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