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以来,随着黄金货币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和黄金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开采的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破产,黄金铸币逐步退出商品流通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银币也逐步退出流通领域。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议,规定黄金不再作为成员国货币定值标准,标志着黄金迈上了非货币化道路,其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丧失。由于其一般等价物属性的消除,使得现代金银纪念币其他的属性逐步彰显: 1.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收藏属性。现代金银币是一种融合了包括画家、设计师、雕刻师等众多艺术家心血和现代先进造币工艺的现代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内涵,能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人们的个人喜好。所以,现代金银币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收藏属性,为广大爱好者所珍藏和喜闻乐见。 2.明显的商品属性。金银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实实在在的商品,本身凝结着人类社会的一般劳动:(1)金银材质本身包含价值(如要开采、精炼、制成造币坯饼等);(2)在立项、设计、生产、发售、宣传诸多发行环节凝结社会劳动;(3)由于蕴涵文化意义及限量发行运作规律而附加一定的劳动价值。从西方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商品效用论看,现代金银币具有满足消费者收藏需求的效用:由于消费者一般具有收藏、纪念、怀旧等特殊的心理需求,而作为具有特定主题的纪念品,金银币恰巧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并通过发行、销售、收藏,参与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及消费中,那么它便成为社会经济品,即商品。因此,现代金银币具有商品的双重属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 3.具有高附加值与稀缺性。首先,黄金是目前公认的国际储备货币,金银币具有作为公认首选储存价值手段的优势;其次,任何一枚金银币都承载着一定的主题和文化意义,并通过精心设计与生产,具有很高的文化与科技附加值;最后,金银币通过初始发售进入收藏领域后,客观上将形成一定的有形或无形调剂余缺的藏品交换市场,也会形成不同于初始发行价的交易价格,即市价,而从国际经验和历史实践看,在交换过程中由收藏产生的沉淀和限量发行造成的短缺大多会导致金银币的升值,产生收藏的增值效应。 正是由于金银币同时具有这3种属性,使得它具有非常独特的投资价值,而这种价值在所有收藏品中都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