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时开始,已十分喜爱北宋大文豪苏轼(东坡)的诗词、书画和文章;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细赏其真迹《黄州寒食诗帖》(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和《前赤壁赋》,久久流连,舍不得离去。现今亦常想起他笔下的念奴娇词《赤壁怀古》:“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虽然古时有人讥其书法为“墨猪”,甚至病“坡公书多偃笔”(见《画禅随笔》);但也不得不称诩其所书《前赤壁赋》飞扬韵胜,豪放严劲;欲透纸背,全用正锋,犹如“坡公之兰亭也”。
苏轼充分展现宋人书法尚意,而非如唐人肃括尚法;故多无绳墨可寻。元代赵孟俯(也曾行书《赤壁二赋》)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窃以为苏轼就是以竹法作书。附图是其《黄州寒食诗帖》行书之局部,可窥见他“取意”书法的特点,不但点画丰富、体势古崛、疏密有致;而且深厚朴茂中见空灵,肉丰骨劲,藏巧于拙,短长肥瘦有度,却流露潇洒傲岸个性,可说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正如清代书法家刘墉所指:“无穷机轴出清新”。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李英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