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县市

 陆安桥1871 2017-01-24

万县市 [Wànxiàn Shì] 四川省辖市。北纬30°03′~32°12′,东经107°24′~110°12′。在省境东部。面积 29 485.17 平方公里。人口 788.59 万,有汉、土家、回、苗等民族。辖龙宝、天城、五桥3区,开县、忠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8县。市人民政府驻万县。取全川万川咸汇之意,故名。古巴国地。战国时属楚。秦分属巴郡和黔中郡。西汉属益州巴郡和荆州南郡。东汉末析巴郡置固陵郡,曾一度改巴东郡。三国蜀汉因之,吴置建平郡。晋以后析置巴东郡、建平郡。南朝梁置信州。西魏析置开州及开江郡、临州及安乡郡。北周为信、临、开、南4州地。隋大业初罢州,合置巴东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改信州为夔州(治今奉节县)。八年(公元625)置浦州。贞观八年(公元634)改浦州为万州(治今龙宝区),为万县市得名之由来。北宋分万州置梁山军,析夔州置云安军、大宁监,均属夔州路,升梁山军、云安军、大宁监为州,隶属之。明改夔州路为夔州府,降万、开、云安、大宁4州为县。万县之名自此始。废梁山州。清仍置夔州府,属东川道。1914年属东川道。1935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50年置万县专区,辖万县、奉节、开县、忠县、巫山、巫溪、云阳、城口8县。1950年析万县6镇置万县市。1953年梁平县划入。1968年改万县专区为万县地区。1992年撤销万县地区,设立万县市(地级),并撤销原万县市(县级)和万县,分设龙宝、天城、五桥3市辖区。处四川盆地东缘。北、东、南3面环山,西跨川东平行岭谷北段,北含半仓山及大巴山中山地带,东南属巫山、大娄山中山。东缘巫溪县与湖北省接壤之阴条岭(海拔 2 797 ),巫山县鳊鱼溪口海拔仅73.1米。长江汇四川盆地内诸水自西入境,依次流贯忠县、龙宝区、五桥区、天城区、云阳、奉节、巫山6县市。左纳渡河、小江、梅溪河、大宁河等水,右有大溪河、磨刀溪注入,横切巫山东流入湖北省,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水能蕴藏量约有 1 560 多万千瓦。沿岸有阶地及冲积平坝分布。向斜谷地间多缓丘、平坝。岩溶地貌发育。梁平坝子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誉为川东第一大坝。气候南北差异明显。北部年平均气温13.8℃1月平均气温2.4℃7月平均气温24.8℃。南部年平均气温18.8℃1月平均气温7.5℃7月平均气温29.4℃。年平均降水量 1 000 ~ 1 200 毫米。多紫色土、黄壤,山地黄棕壤、冲积土次之。有煤、石灰石、盐、锰、大理石及硫铁矿。森林覆盖率12.2%,东北部山地有原始森林及次生林分布。多松、杉、桦、柏。有水杉、珙桐、银杏、荷叶铁线蕨等珍稀植物。为世界腊梅原生地之一。产天麻、贝母、党参、黄连、杜仲等500余种中药材。有麝、蟒、眼镜蛇、熊、大鲵、中华鲟、锦鸡等野生动物。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薯类。桐油、柑橘、生漆为全国重点产区之一。山羊板皮、猪鬃、梁平柚子、茶叶闻名。工业有食品、轻纺、化工、建材等门类。梁平竹帘、三峡石等工艺品尤为著名。万县港是长江上游(川江部分)第二大港,称川东水上门户。川鄂公路与万开、忠万等10余条干线过境。有高等院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38所,中小学 6 850 所,医院29所。瞿塘峡、巫峡、宁河小三峡为著名风景区。有石宝寨、白帝城、双桂堂、西山碑、张恒侯庙、盐井龙洞等名胜古迹。纪念地有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碑、库里申烈士墓园、彭咏梧烈士陵园、刘伯承故居等。

万县 [Wànxiàn] 万县市人民政府驻地。在市境南部,长江两岸,苎溪河入长江处。面积 3 457.06 平方公里。人口 157.6 万。以北周万川郡得名。取全川之水咸汇入长江,万川咸汇,名万川。后降为县,名万县。秦巴郡朐县地。东汉为羊渠县,属固陵郡。三国蜀汉更名南浦县。治今湖北利川市,属巴东郡。东晋移治今境。北朝西魏为鱼泉县,属临州安乡郡。北周为万川郡治。唐、宋为万州治。处川东岭谷北段东缘低山丘陵地带。海拔多在200~600米之间。北为古城,政府机关多设此。市人民政府驻龙宝区高笋塘,金融、通讯、旅游服务设施多集中于此。街路依地势迂回起伏。二马路为商贸中心区。一马路、三马路与沱口、牌楼为工业区,有食品、轻纺、化工、制药、盐化等工业部门。是川东及鄂西物资集散地,因称万商之城。万县港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扼川东水上门户。318国道横贯境内,万开、忠万、云万公路始此。有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中小学 1 270 所。医院7所。有太白岩、西山碑、天子城、驸马坟、盐井龙洞、龙泉洞、潭獐狭等名胜古迹和大垭口森林公园等风景区。

龙宝区

龙宝区 [Lóngbǎo Qū] 万县市辖区。在市境南部,长江北岸。面积 646.06 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3街道办事处、7镇、5乡。区人民政府驻龙宝镇。西魏初隶临江、鱼泉县。北周武帝天和时曾析置源阳县(治今武陵场)。建德四年(公元575)改为武陵县。明省入万州,旋降为万县。1928年析置万县市,今区境分属万县市城区和万县部分地域。1935年省市入万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12月析万县城区及近郊置万县市,属万县专区。1968年属万县地区。1992年撤销万县市、万县,将长江北岸分为两个市辖区,苎溪河以南置龙宝区。处川东平行岭谷北段,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九池乡铜鼓坪海拔 882.8 米,最低点苎溪河口海拔 102.2 米。以丘陵为主,低山河谷地带间有平坝、阶地。年平均气温18.1℃1月平均气温6.7℃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降水量 1 185 毫米。长江由区境南缘流经,渡河、苎溪河流经区境。有岩盐、天然气和煤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7%,多松、杉。农作物有水稻、小麦、蔬菜。产柑橘、油桐、蚕茧、生猪。有食品、轻纺、化工等工业部门,是川东及鄂西物资集散地,因称万商之城。万县港为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扼川东水上门户。318国道横贯城区,万开、忠万、云万等公路始此。有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5所、中小学270余所,医院5所。有太白岩、西山碑等名胜古迹。

二马路 [2 Mǎlù] 在龙宝区东北部。北起万安桥,南接西山路。长930米,宽9米。水泥路面。1942年始建,以序数命名。路侧有人民银行、新华书店、外贸局和医药、糖酒、百货等公司,市内金融、商贸机构多设于此。

高笋塘 [Gāosǔntáng] 在龙宝区东北部。南起新城路、太白岩,北与二马路相连,中与白岩路相交。长300米,宽9米。水泥路面。因路侧有一大水池名高笋塘故名。市人民政府、市图书馆设此。

和平广场 [Hépíng Guǎngchǎng] 在万县中心,为全市最大的集会场所。东为宽15米的8186级石梯连接二马路、三马路、万安路;南邻电报路,北接和平路。1952~1953年建。以争取和平之意命名。1966~1981年改名东方红广场。1982年复原名。1983年后屡经整修扩建。占地1.6公顷。有雕塑、荷花池、喷泉、花架廊、蘑菇亭等。场东南建假山一座,东北有黄梅树茶廊,为游人休憩之地。广场周围有龙宝区委机关大院、市委礼堂、区交通局等。是万县交通中心,万县梁平公路起点。

龙宝镇 [Lóngbǎo Zhèn] 在龙宝区东北部。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1居委会、17村委会。因境内龙宝山得名。1950年为龙宝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8年撤乡设镇。产蚕茧、柑橘。国营氯碱厂(正建)、万县市茶厂、制革厂和区属化工厂、机械厂设此。有农机、化工、制砖、超细纤维、水泥预制件等镇办企业。为龙宝区经济试验开发区和扩建区。万县忠县公路斜穿过境。市农科所、农业学校、农机学校驻此。有中小学18所,卫生院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一碗水,在区人民政府驻地南6公里。人口 1 650 此处有口井,传明代一县官经此在井边喝水,丢下银碗,得名银碗水,后演变为一碗水。有农机、建材、食品加工等厂。万县忠县公路经此。

一碗水 [Yìwǎnshuǐ] 龙宝区龙宝镇人民政府驻地。见龙宝镇

高峰镇 [Gāofēng Zhèn] 在龙宝区东北部。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1居委会、15村委会。1950年为高峰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乡设镇。有岩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产蚕桑、柑橘、桂圆。驻有高峰盐矿、川东盐厂矿山部、云阳盐厂采卤车间和区种畜场等单位。有皮革、农机、汽修、粮油加工、刺绣、木器加工、调味品、建筑等企业。万县忠县公路斜穿过境。有中小学19所,卫生院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高峰场,在一碗水西南13公里。人口640。清初建场,因地势较高得名。有皮鞋、刺绣工艺、汽车修配等厂。万县忠县公路经此。

高峰场 [Gāofēngchǎng] 龙宝区高峰镇人民政府驻地。见高峰镇

响水镇 [Xiǎngshuǐ Zhèn] 在龙宝区西部。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1居委会、24村委会。1950年为响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响水、国家2乡设响水镇。产蚕茧、油桐、柑橘。有食品饮料、制革、粮油加工、酿酒、农具、隔热保温材料、水泥预制件、砖瓦、印刷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31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响水滩,在一碗水西南25公里。人口 1 050 因清代徐云阶题响水鸣琴而得名。有食品饮料、皮鞋、隔热保温材料等厂。有乡村公路向东接万县忠县公路。

响水滩 [Xiǎngshuǐtān] 龙宝区响水镇人民政府驻地。见响水镇

车心岭 [Chēxīnlǐng] 在龙宝区一碗水西南28公里。属响水镇。人口330。因地形似车之轴心,故名。1989年原国家乡人民政府驻地迁此。有酒厂、粮油加工厂。附近产蚕茧、油桐籽、柑橘。有乡村公路南接万县忠县公路。

龙沙镇 [Lóngshā Zhèn] 在龙宝区中部。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1居委会、29村委会。以境内龙虎桥、沙包子各取首字得名。1950年为龙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龙沙、龙古、岩口3乡设龙沙镇。产蚕茧、油桐籽、蘑菇、苎麻、梨、柑橘。有汽车修理、服装、粮油加工、酿酒、农具、农机修配、食品罐头、制糖、木器加工等企业。万县忠县公路斜贯全境。有中小学31所,卫生院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沙包子,在一碗水西南24公里。人口500。以沙土包梁得名。有服装、汽车修理、粮油加工等厂。万县忠县公路经此。

沙包子 [Shābāozi] 龙宝区龙沙镇人民政府驻地。见龙沙镇

龙古桥 [Lónggǔqiáo] 在龙宝区一碗水西南27公里。属龙沙镇。人口510。原名龙虎桥,因桥古老,后演变为龙古桥。有食品罐头、酿酒、制糖、粮油加工等厂。万县忠县公路经此。

岩口场 [Yánkǒuchǎng] 在龙宝区一碗水西南26公里。属龙沙镇。人口300。清代建场,因地处山岩道口,故名。有服装、皮鞋、粮油加工、木器加工等厂。有乡村公路西接万县忠县公路。

渡镇 [Ràngdù Zhèn] 在龙宝区东缘,长江岸边。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11村委会。1950年为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乡设镇。产蚕茧、油桐籽、桂圆、柑橘。有造纸、印刷、食品、农机修配、粮油加工、果园、水电站等企业。有乡村公路。长江通机动船。有中小学11所,卫生院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渡场,在一碗水西南25公里。人口700。明设涂驿,后谐音作今名。有印刷、造纸、食品等厂。通乡村公路。长江边设客货码头。

渡场 [Ràngdùchǎng] 龙宝区渡镇人民政府驻地。见“渡镇

武陵镇 [Wǔlíng Zhèn] 在龙宝区南端。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3.0万。辖4居委会、23村委会。1953年析武陵乡置武陵镇。1984年撤武陵乡并入。1994年撤鹿井乡并入。产蚕茧、油桐籽、柑橘。有船舶修造、皮革、印刷、农机具修配、粮油加工、服装、竹藤、砖瓦、水泥预制件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28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武陵,在一碗水西南36公里。人口 4 000 。北周至明初先后为源阳县、武宁县治地。明设巡检司。后易得今名。有皮鞋、印刷等厂。素有小万县之称。有乡村公路西接万县忠县公路。长江边设小客货轮码头。

凉风镇 [Liángfēng Zhèn] 在龙宝区中部偏北。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5.0万。辖38村委会。1950年为凉风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凉风、鹿山、河口3乡设凉风镇。有石灰石、盐矿、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产蚕茧、蘑菇、桐油、柑橘,养鱼、鸡、鸭业较盛。有皮革、塑料制品、造纸、粮油加工、木器加工、农机站、农具、酿酒等企业。万县忠县公路斜穿过境。有中小学59所,卫生院3所。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镇人民政府驻地凉风,在一碗水西南19公里。人口600。因此地山垭地势较高,夏季风大而凉爽,故名。万县忠县公路经此。

石羊洞 [Shíyángdòng] 在龙宝区一碗水西南11公里。属凉风镇。人口330。因地处石羊河东岸,其地山洞内一石形如羊,故名。有农机修配、藤器制品、水泥预制件等厂。附近产蚕茧、蘑菇。有乡村公路南接万县忠县公路。

河口场 [Hékǒuchǎng] 在龙宝区一碗水西南20公里。属凉风镇。人口440。以居马鞍河与石龟河汇合口,故名。有皮革、粮油加工等厂。附近产蚕茧、柑橘。有乡村公路北接万县忠县公路。

九池乡 [Jiǔchí Xiāng] 在龙宝区东北部。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15村委会。传境内古时有9座山,形似9条龙,山下各有一池,故名九池。1950年设九池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为市区蔬菜、肉兔生产基地。产桐油、蚕茧、柑橘、葡萄。有农机修配、塑料制品、皮革、粮油加工、砖瓦、建筑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12所,卫生院1所。有泉活居旅游景点。乡人民政府驻地下场,在一碗水西6公里。人口360。清代建场。因有上、下场之分而得名。有皮鞋、粮油加工等厂和农机站。附近产柑橘、葡萄。有乡村公路通万县。

下场 [Xiàchǎng] 龙宝区九池乡人民政府驻地。见九池乡

柱山乡 [Zhùshān Xiāng] 在龙宝区北部。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1.9万。辖18村委会。1950年为柱山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产桐油、蚕茧、柑橘、蘑菇。有造纸、酿酒、农机站、粮油加工、农具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17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柱头山,在一碗水西南13公里。人口400。清代建场。因山顶有巨石,其形如柱头,故名。有农机站和造纸、榨油等厂。有乡村公路北接川鄂公路。

柱头山 [Zhùtóushān] 龙宝区柱山乡人民政府驻地。见柱山乡

甘宁乡 [Gānníng Xiāng] 在龙宝区中部偏北。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辖19村委会。1950年为甘宁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产蚕茧、油桐籽、柑橘、梨。有缫丝、粮油加工、农具等厂和农机站、果园、蚕种场、小水电站等企业。万县忠县公路在乡境东南部过境。有中小学19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甘宁坝,在一碗水西南20公里。人口500。因系三国东吴大将甘宁的故乡,故名。有缫丝、农具修配等厂。有乡村公路接万县忠县公路。

甘宁坝 [Gānníngbà] 龙宝区甘宁乡人民政府驻地。见甘宁乡

瑞池乡 [Ruìchí Xiāng] 在龙宝区西缘。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11村委会。1953年设瑞池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产蚕茧、桐油、柑橘。有酿酒、粮油加工、藤器编织等厂和农机站、水电站、果园等。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12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瑞池,在一碗水西南32公里。人口500。昔其地有喷泉池,朝夕腾雾,人称祥瑞之气,故名。有酒厂和耕牛市场。有乡村公路南接万县忠县公路。

郭村乡 [Guōcūn Xiāng] 在龙宝区西南缘。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22村委会。1950年为郭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产蚕茧、油桐籽、柑橘。有粮油加工、汽车修理、酿酒等厂和农机站、水电站、果园等。万县忠县公路过境。有中小学10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郭村坝,在一碗水西南34公里。人口450。原名郭生坝,后演变为今名。有汽车修理、粮油加工等厂。万县忠县公路经此。

郭村坝 [Guōcūnbà] 龙宝区郭村乡人民政府驻地。见郭村乡

石桥 [Shíqiáo] 在龙宝区一碗水西南31公里。属郭村乡。人口720。因清代在此坝河沟上建一石桥得名石桥坝,后简称石桥。有酒厂、农具厂。有乡村公路北接万县忠县公路。

天城区

天城区 [Tiānchéng Qū] 万县市辖区。在市境南部,长江北岸。面积 1 061 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2街道办事处、12镇、4乡。区人民政府驻塘坊场。先秦、汉晋时属朐县地。西魏属鱼泉县。北周改为万川县,隋更名南浦县。西魏至唐宋历为州郡治地。元省南浦县入万州。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降万州为万县,万县之名始此。1928年分置万县市、万县。1935年撤市入县。1949年析城区及近郊另置万县市。1992年撤销万县市、万县,划长江北岸、苎溪河以北地域置天城区。处川东平行岭谷北段,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铁峰山主峰海拔 1 319 米,最低点小周镇涂家坝海拔110米。以低山为主,丘陵次之,山间河谷有零星平坝、阶地。丘陵多呈台阶状,喀斯特地貌发育。长江自南而北流贯境南缘,磨刀溪蜿蜒东部。年平均气温17.7℃1月平均气温7.8℃7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 1 200 毫米。森林覆盖率为7%,多马尾松、杉、柏等。有水杉、银杏等珍稀植物。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为省生漆、桐油、牛、柑橘、山羊板皮生产基地之一。产金银花、栀子、黄连、天麻等中药材。有煤、铁、石膏等矿藏。有煤矿和水泥、农机、化肥、皮鞋、缫丝、食品、建材等厂。318国道、云万、忠万等公路过境。长江航道境内设码头20余处。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有中小学400余所,医院1所。名胜古迹有天子城、驸马坟及大垭口森林公园等。

环城路 [Huánchéng Lù] 在天城区南部。东北起自一马路,南至万安桥。长750米,宽9米。水泥路面。因环万县古城,故名。区政法机构驻此。南有农贸市场。

聚鱼沱 [Jùyútuó] 在万县东北郊,长江北岸。昔长江经此河段有回水滩沱,常有鱼群聚集,故名。罐头厂、石油站、汽车渡口码头等设此。有公路通万县。

天城镇 [Tiānchéng Zhèn] 在天城区东北部。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5.9万。辖35村委会。以古迹天子城得名。1950年为天城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天城、护城、驸马、落4乡设天城镇。有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产蚕茧、桐油、榨菜、柑橘。有区属磷肥、苎麻脱胶、造船、化工、机械等厂。有玻璃、酿酒、采煤、土陶、砖瓦、石灰、油漆、粮油加工等镇办企业。万县开县公路纵贯全境。有中小学34所,卫生院4所。境内有文化古迹驸马坟。镇人民政府驻地塘坊场,在区人民政府驻地北5公里。人口 2 000 。古为驿站,设有路碑,上刻塘坊,故名。市太白酒厂设此。有玻璃、土陶等厂。万县开县公路经此。

塘坊场 [Tángfángchǎng] 天城区天城镇人民政府驻地。见天城镇

丛林寺 [Cónglínsì]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北5公里。属天城镇。人口160。明正德年间建庙,名丛林寺。地以寺名。有农机站、加工作坊。附近产柑橘。有乡村公路接万县开县公路。

插柳冲 [Chāliǔchōng]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东10公里。属天城镇。人口260。此地有两个槽沟,清末时柳树很多,故名。区磷肥厂、苎麻脱胶厂、川东造船厂设此。附近产榨菜、柑橘。有古迹驸马坟。有乡村公路西接万县开县公路。

落 [Luòdàng]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北4公里。属天城镇。人口500。因此处四面环山,中间一中有大田,故名落丘,习称落。有酿酒、水泥预制件、土陶、砖瓦等厂。有乡村公路南接川鄂公路。

熊家镇 [Xióngjiā Zhèn] 在天城区东北部。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4.0万。辖27村委会。1950年为熊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熊家、举安、三水3乡设熊家镇。有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产柑橘、蚕茧、榨菜、桐油、茶叶。有制革、酿酒、印刷、采煤、砖瓦、粮油加工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33所,卫生院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熊家场,在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2公里。人口 5 000 。清代建场。以熊家祠堂得名。驻有国营衡山机械厂。有皮革、酿酒、印刷等厂。有公路通万县。

熊家场 [Xióngjiāchǎng] 天城区熊家镇人民政府驻地。见熊家镇

土地 [Tǔdìbàng]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3公里。属熊家镇。人口380。以此地有一梯田,故名。附近产柑橘、榨菜。有乡村公路。

腰岭子 [Yāolǐngzi]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9公里。属熊家镇。人口120。清代在此半山腰开一饮食店,故名。有农机站、畜牧站。附近产柑橘、苹果、榨菜。通乡村公路。

小周镇 [Xiǎozhōu Zhèn] 在天城区东北缘。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2.5万。辖20村委会。1950年为小周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小周、大周2乡设小周镇。产柑橘、蚕茧、榨菜、桐油。有酿酒、服装、造纸、农具修配、粮油加工、竹编等厂和建筑队、果园等。有乡村公路。长江通航。有中小学24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小周溪,在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9公里。人口600。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设铺。因洪汛期行人到此须绕路一周,此溪口较小,故名。有酿酒、农具修配等厂。长江边设小客货轮码头。

小周溪 [Xiǎozhōuxī] 天城区小周镇人民政府驻地。见小周镇

大周溪 [Dàzhōuxī]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6公里。属小周镇。人口650。明、清设铺递。因洪汛期行人到此须绕路一大周,故名。有造纸、竹编、粮油加工等厂。长江边设小客货轮码头。

高粱镇 [Gāoliáng Zhèn] 在天城区境中部。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37村委会。1950年为高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高粱、五粱、大碑3乡及葵花乡9村置高粱镇。有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产油橄榄、蘑菇、蚕茧、桐油、柑橘、苹果。有酿酒、汽车修理、皮鞋、农机、牛肉干加工、砖瓦等厂和煤矿。川鄂公路横穿镇境。有中小学31所,卫生院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高粱铺,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5公里。人口 1 000 。明、清设铺递。以位于高粱山南麓得名。有酿酒、汽车修理、农具修配等厂。川鄂公路经此。

高粱铺 [Gāoliángpù] 天城区高粱镇人民政府驻地。见高粱镇

五粱桥 [Wǔliángqiáo]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2公里,苎溪河北岸。属高粱镇。人口300。地以桥名。有酿酒、蜂窝煤等厂和建筑队。附近产柑橘、榨菜。川鄂公路经此。

大碑寺 [Dàbēisì]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北11公里。属高粱镇。人口110。明代建庙。以庙内大石碑上刻有大悲寺,谐音而得大碑寺。附近产苹果、梨。有乡村公路接川鄂公路。

李河镇 [Lǐhé Zhèn] 在天城区中部。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20村委会。1950年为石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李河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撤乡设镇。1992年划葵花乡6村入。产柑橘、榨菜、桐油、蚕茧、烟叶。有食品、酿酒、汽车修配、农机修配、粮油加工、刺绣、水泥预制件等厂。川鄂公路横穿全境。有中小学16所,卫生院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李家河,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9公里。人口 3 000 。以明末李姓居此河边而得名。驻有万县市长江齿轮厂、天城区酒厂、广播杆厂。附近产柑橘。川鄂公路经此。

李家河 [Lǐjiāhé] 天城区李河镇人民政府驻地。见李河镇

高升镇 [Gāoshēng Zhèn] 在天城区中部。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21村委会。1950年为高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高升、茅坪2乡设高升镇。有煤、页岩等矿产资源。驻有国营武江机械厂,产柑橘、蚕茧、桐油、蘑菇、南竹。有采煤、玻璃、酿酒、农机、粮食加工、砖瓦等企业。川鄂公路横贯全境。有中小学22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高升坡,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14公里。人口 2 500 。清光绪年间建场。原名高山坡。后因有官吏夜宿于此,得喜报晋升,遂更今名。有酿酒、农机等厂。川鄂公路经此。

高升坡 [Gāoshēngpō] 天城区高升镇人民政府驻地。见高升镇

梨子弯 [Lízǐwān]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16公里。属高升镇。人口120。因民国时此弯梨树成园,故名。地处平坝。有酿酒厂、果园、农机站等。附近产蚕茧、柑橘等。有乡村公路北接川鄂公路。

三正镇 [Sānzhèng Zhèn] 在天城区中部偏西。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2.9万。辖25村委会。1950年为三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三正、枣园2乡设三正镇。有煤、铁、硫磺、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产蚕茧、桐油、蘑菇、魔芋、柑橘。有土陶、油漆、农具、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和农机站、菌种场等。川鄂公路横穿镇境。有中小学27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三正,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20公里。人口 1 000 。明、清在此设铺司,名三镇铺。清代在此建木凉桥,桥门额有三正埠”3字,称三正铺,后简称今名。有农机站、粮油加工厂。附近产柑橘、蘑菇、魔芋。川鄂公路经此。

枣园场 [Zǎoyuánchǎng]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2公里。属三正镇。人口200。原名钟秋河,因原枣园乡人民政府于1983年迁此,1985年兴场,故名。有农机站、酒厂。附近产桐油、蘑菇。有乡村公路北接川鄂公路。

分水镇 [Fēnshuǐ Zhèn] 在天城区西缘。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3.0万。辖1居委会、21村委会。1953年设分水镇。1984年撤分水乡并入。1992年撤黄泥乡并入。产蚕茧、桐油、柑橘、茶叶、蘑菇。有酿酒、农机修配、粮油加工、采煤、冶铁、陶瓷、造纸等企业。川鄂公路横穿全境。有中小学24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分水,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6公里。人口 4 000 清代建场。因一山梁为原万县与梁平县分界线,故名分水岭,亦名分水场,习称分水。有酿酒、农机修配等厂。川鄂公路经此。

黄泥 [Huángnídàng]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8公里。属分水镇。人口450。清乾隆年间建场。原名黄六,后演变为今名。有造纸、酿酒、蘑菇制种等厂()。有乡村公路北接川鄂公路。

培文镇 [Péiwén Zhèn] 在天城区西南角。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3.6万。辖26村委会。1950年为培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培文、三元、大兴3乡设培文镇。产桐油、蚕茧、柑橘、蘑菇、烟叶。有粮油加工、农机站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29所,卫生院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培文场,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9公里。人口700。原名王场。1929年以培文桥更今名。居民以山羊养殖、栽桑养蚕为副业。有农机站。有乡村公路北接川鄂公路。

培文场 [Péiwénchǎng] 天城区培文镇人民政府驻地。见培文镇

三元场 [Sānyuánchǎng]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4公里。属培文镇。人口300。清末建三员场,后易今名。 有粮油加工、竹制品等厂。有乡村公路北接川鄂公路。

大兴场 [Dàxīngchǎng]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6公里。属培文镇。人口200。清光绪年间建场。有农机站、畜牧站。有乡村公路北接川鄂公路。

弹子镇 [Dànzi Zhèn] 在天城区西北缘。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21村委会。1950年为弹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弹子、新袁2乡设弹子镇。有煤矿。产柑橘、柚子、苎麻、蚕茧、桐油、烟叶。有酿酒厂、农机站、粮油加工厂、水电站、茶场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23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弹子坝,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北33公里。人口 1 300 原名錾子坝,清初建场名永兴场,清末演变为今名。有加工厂。有乡村公路。

弹子坝 [Dànzibà] 天城区弹子镇人民政府驻地。见弹子镇

袁家桥 [Yuánjiāqiáo]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北28公里。属弹子镇。人口310。清初建场。以姓氏名桥,地以桥名。有粮油加工、果酒等厂。通乡村公路。

余家镇 [Yújiā Zhèn] 在天城区西部。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3.0万。辖24村委会。以境内余家场得名。1950年为余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余家、关龙2乡设余家镇。产柑橘、桐油、蚕茧、烟叶、茶叶。有造纸、酿酒、铁工、汽车修配、粮油加工等厂和农机站、水电站、果园等。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27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赵家坝,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37公里。人口 2 500 。明末赵姓居此坝,故名。有食品、酿酒、农具修配等厂。有乡村公路接川鄂公路。

赵家坝 [Zhàojiābà] 天城区余家镇人民政府驻地。见余家镇

五一桥 [Wǔyīqiáo]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33公里。属余家镇。人口200。地以桥名,桥于1958五一节竣工。有酿酒、粮油加工等厂。有乡村公路南接川鄂公路。

后山镇 [Hòushān Zhèn] 在天城区西部。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23村委会。1950年为后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后山、桥亭2乡设后山镇。有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产桐油、蚕茧、苎麻、茶叶、柑橘等。有粮油加工、蜜饯、水泥预制件、酿酒、土陶、石灰等厂和农机站。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27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后山场,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30公里。人口 2 000 。清代建场,因位于夹马石山之后,故名。有农具修配、蜜饯、水泥预制件等厂。有乡村公路南接川鄂公路。

后山场 [Hòushānchǎng] 天城区后山镇人民政府驻地。见后山镇

桥亭子 [Qiáotíngzi]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26公里。属后山镇。人口500。清代其地桥上建有凉亭,故名。有酿酒、粮油加工等厂。有乡村公路南接川鄂公路。

铁峰乡 [Tiěfēng Xiāng] 在天城区东北缘。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10村委会。以境内铁峰山得名。1950年为铁峰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有煤、铁等矿产资源。产柑橘、桐油、茶叶、黄花、南竹、油橄榄。有制茶、制革、糖果、砖瓦、粮食加工等厂。万县云阳公路贯穿乡境。有中小学10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中心场,在区人民政府驻地北16公里。人口500。因位居万县、开县接境地。为两县边界人民赶集中心,故名。有制果、制茶、糖果等厂。万县云阳公路经此。

中心场 [Zhōngxīnchǎng] 天城区铁峰乡人民政府驻地。见铁峰乡

铁炉乡 [Tiělú Xiāng] 在天城区西缘。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辖19村委会。以境内铁炉冲得名。1953年设铁炉乡。1962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邵家乡并入。有煤、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产桐油、蚕茧、苎麻、茶叶、柑橘。有采煤、石灰、农机、酿酒、粮油加工、果园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23所,卫生院2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回龙场,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42公里。人口660。喻溪水似游龙回首,故名。通乡村公路。

回龙场 [Huílóngchǎng] 天城区铁炉乡人民政府驻地。见铁炉乡

邵家场 [Shàojiāchǎng] 在天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西42公里。属铁炉乡。人口 1 150 清末由邵姓集资建场,故名。有粮油加工、农机修配等厂。通乡村公路。

孙家乡 [Sūnjiā Xiāng] 在天城区西部。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14村委会。1950年为孙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有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为县重点产茶乡之一,产桐油、蚕茧、黄花、烟叶、柑橘。有酿酒、制茶、采煤、食品加工、砖瓦、石灰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15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孙家槽,在区人民政府驻地西34公里。人口300。明末有孙姓在此槽居住,故名。有乡村公路南接川鄂公路。

孙家槽 [Sūnjiācáo] 天城区孙家乡人民政府驻地。见孙家乡

董家乡 [Dǒngjiā Xiāng] 在天城区东北部。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14村委会。以境内董家岩得名。1950年为董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有煤矿。产柑橘、桐油、蚕茧、榨菜。有采煤、粮食加工、农机、砖瓦、水泥预制件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19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青龙嘴,在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人口130。此地形似龙嘴,故名。有乡村公路西接万县开县公路。

青龙嘴 [Qīnglóngzuǐ] 天城区董家乡人民政府驻地。见董家乡

五桥区

五桥区 [Wǔqiáo Qū] 万县市辖区。在市境南部,长江南岸。面积 1 750 平方公里。人口55万,有汉、土家、白等民族。辖1街道办事处、12镇、13乡。区人民政府驻五桥镇。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置羊渠县,治龙驹坝。西晋省入南浦县(治湖北利川市南坪)。东晋侨置羊渠县。西魏政治中心北移,相继为鱼泉、万川、南浦、万县辖地。1949年属万县。1992年撤销万县市(县级)、万县,将原万县长江以南地域划出置五桥区。处川东平行岭谷北段东缘,七曜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普子乡七曜山主峰海拔 1 762 米,最低点黄柏溪口海拔 106.5 米。以山地为主,山间河谷有零星平坝、阶地。年平均气温16℃1月平均气温4℃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降水量 1 120 毫米。长江从北缘流经。有盐、铁、煤、石英砂页岩、沙金、石膏矿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15.11%,多马尾松、柏、杉等树种。有油桐、柑橘、茶叶、蚕桑等经济林木。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为省生漆、桐油、黄牛、山羊板皮的生产基地之一。土特产品有红橘等。工业有发电、建材、机械、食品、船舶制造等门类。长江航道境内设码头4个。318国道贯境,并连接云阳万县公路南线和万县石柱公路。有中小学600余所,医院1所。名胜古迹有盐井龙洞、龙泉洞、谭獐峡等。

五桥镇 [Wǔqiáo Zhèn] 五桥区辖镇。区人民政府驻地。在区境西北部。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3.0万。辖1居委会、20村委会。1950年为五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9年撤乡设镇。1992年撤石人乡并入。产柑橘、鹌鹑、榨菜、蚕茧。驻有区属机械、仪表、食品等厂。有农机、皮鞋、食品、饲料、木器、农产品加工、水泥预制件、建筑等企业。川鄂公路横穿全境。有中小学19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五间桥,人口 1 370 清代成集,场以桥名。有农机、食品、建材、木器等厂。川鄂公路经此。

五间桥 [Wǔjiānqiáo] 五桥区五桥镇人民政府驻地。见五桥镇

桥沟 [Qiáogōu] 在五桥区五间桥西5公里,长江右岸。属五桥镇。人口600。昔其地溪沟有石桥故名。有市、区轮船公司船厂,区包装厂、土产棉花加工厂等。有古建筑回澜塔和文峰塔。万县利川公路经此,川鄂公路在此设长江渡口。

毡帽山 [Zhānmàoshān]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北4公里。属五桥镇。人口300。因地形象毡帽而得名。场以山名。有农产品加工、水泥预制件等厂和农机站等。有乡村公路南接川鄂公路。

长岭镇 [Chánglǐng Zhèn] 在五桥区西北部。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2.5万。辖20村委会。1950年为长岭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长岭、青石2乡设长岭镇。有煤、石灰石、页岩、砂岩等矿产资源。产蚕茧、柑橘、枇杷等。有罐头食品、酿酒、榨菜、农机修配、采煤、石灰、水泥预制件、饲料等企业。川鄂公路北部过境。有中小学19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长岭岗,在五间桥东南4公里。人口550。明末建场。以山岗为名。有乡村公路北接川鄂公路。

长岭岗 [CHánglǐnggǎng] 五桥区长岭镇人民政府驻地。见长岭镇

双河口 [Shuānghékǒu] 在五桥区五间桥镇东南9公里。属长岭镇。人口370。地处大堰沟,苑家沟两溪汇合处,故名。原青石乡人民政府1989年迁此。驻有区水泥厂、镇属石灰厂、农机站。有乡村公路北接万县云阳公路。

白羊镇 [Báiyáng Zhèn] 在五桥区北部。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5.3万。辖1居委会、33村委会。1950年为白羊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6年撤乡设镇。1992年撤双石、石龙2乡并入。为区水稻、玉米良种培育基地之一,有柠檬之乡美称。产柑橘、蚕茧、榨菜、苎麻、油桐籽。有农机修造、服装、印刷、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和水泥预制场、建筑队。万县云阳公路横穿过境。有中小学36所,卫生院4所。镇人民政府驻地白羊坪,在五间桥东北16公里。人口 4 500 清代以其地岩石刻有白羊坪”3字,故名。有食品饮料、服装、印刷、农机修配、粮油加工等厂。万县云阳公路经此。

白羊坪 [Báiyángpíng] 五桥区白羊镇人民政府驻地。见白羊镇

双石板 [Shuāngshíbǎn]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北16公里。属白羊镇。人口500。清代建场时用两石板奠基,故名。有农机站、蘑菇制种场。有乡村公路南接万县云阳公路。

龙驹镇 [Lóngjū Zhèn] 在万县市五桥区南部。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1居委会、20村委会。1950年为龙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6年撤乡设镇。1992年撤文明乡并入。有煤、铁、石灰石、石膏、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产烟叶、桐油、柑橘、蚕茧、茶叶、黄花、黑木耳。有酿酒、石灰、水泥、采煤、铁工、砖瓦、印刷、粮油加工、农机站、水电站等企业。川鄂公路纵贯全境。有中小学33所,卫生院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龙驹坝,在五间桥东南26公里。人口 5 300 南宋龙渠县治地,以龙渠之谐音龙驹得名。有酿酒、农具、砖瓦、水泥等厂。川鄂公路经此。

龙驹坝 [Lóngjūbà] 五桥区龙驹镇人民政府驻地。见龙驹镇

大河坪 [Dàhépíng]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南28公里。属龙驹镇。人口80。以大河边一乱石平坝得名。有农机站、粮油加工厂。有乡村公路西接川鄂公路。

新乡镇 [Xīnxiāng Zhèn] 在五桥区境西南角。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3.9万。辖28村委会。以新建乡之意而命名。1953年析上、下复兴乡设新场乡。1961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新乡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撤新乡、燕山、长坪3乡设新乡镇。有煤、石灰石、钾长石等矿产资源。产柑橘、蚕茧、桐油、茶叶、蘑菇、芝麻。有采煤、酿酒、土陶、粮油加工、制茶、农机修配、水电站等企业。有乡村公路。长江通航运。有中小学29所,卫生院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万顺场,在五间桥西南34公里,长江南岸。人口240。原名万顺场。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后重建,故名新场。因重名,1988年复原名。有酒厂、农机站。有乡村公路接万县忠县公路。长江边有小客货轮码头。

万顺场 [Wànshùnchǎng] 五桥区新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见新乡镇

复兴场 [Fùxīngchǎng] 在五桥区五间桥西南28公里,长江南岸。属新乡镇。人口500。原集市清末毁于洪水,后修复扩建且日趋兴旺,故名。有农具修配、土陶等厂。长江边有小客货轮码头。

乌杨坝 [Wūyángbà] 在五桥区五间桥西南40公里。属新乡镇。人口400。因坝多乌杨树,故名。有农具、酿酒等厂。长江岸设有小客货轮码头。

太龙镇 [Tàilóng Zhèn] 在五桥区北端。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5.7万。辖41村委会。以原太阳镇、龙门镇之首字得名。1950年为太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太龙、向坪、黄柏、大田4乡置太龙镇。有沉积型小型金矿。有柑橘之乡美称,为市、区红橘、榨菜主产区之一。产蚕茧、花椒。有农机、服装、农具、包装、酿酒、榨菜、粮油加工、渔场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46所,卫生院4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太阳溪,在五间桥东北11公里。人口 1 300 溪口有一大圆石形如太阳,故名。有柑橘、包装、食品、酿酒等厂。有乡村公路接万县云阳公路。长江边设小客货轮码头。

太阳溪 [Tàiyángxī] 五桥区太龙镇人民政府驻地。见太龙镇

黄柏溪 [Huángbǎixī]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北8公里。属太龙镇。人口 1 000 。昔其地多黄柏树,故名。有农具、服装、酿酒等厂。有乡村公路接万县云阳公路。长江边设小客货轮码头。

太安镇 [Tài’ān Zhèn] 在五桥区北部。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辖15村委会。以太平、平安之意得名。1950年为太平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太安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撤乡设镇。为区粮食主产区之一,稻米著名。产蚕茧、桐油、茶叶、柑橘、蘑菇。有酿酒、榨油、农机站、铁器、建筑、蘑菇制种等企业。万县云阳公路横穿镇境。有中小学12所,卫生院1所。镇人民政府驻地新场,在五间桥东22公里。人口500。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集市新建,故名。有酿酒、农具修配等厂。万县云阳公路经此。

新场 [Xīnchǎng] 五桥区太安镇人民政府驻地。见太安镇

走马镇 [Zǒumǎ Zhèn] 在五桥区南部。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辖20村委会。1950年为走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走马、关上2乡置走马镇。有煤矿。产桐油、蚕茧、茶叶、花生、柑橘、白肋烟,盛产南竹。有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和农机站、茶场等。万县石柱公路过境。有中小学25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走马岭,在五间桥南22公里。人口 1 300 。清代建场。因此地山岭形如奔走之马,故名。有农机站、酒厂等。万县石柱公路经此。

走马岭 [Zǒumǎlǐng] 五桥区走马镇人民政府驻地。见走马镇

关上 [Guānshàng] 在五桥区五间桥南27公里。属走马镇。人口210。此处古为人行要道,且设有关卡,故名。有酱油、酿酒等厂和农机站。万县石柱公路经此。

罗田镇 [Luótián Zhèn] 在五桥区南部。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20村委会。1950年为罗田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罗田、马头2乡置罗田镇。产烟叶、柑橘、蚕茧、桐油,养兔业较盛。有酿酒、粮油加工、农具修配等厂和农机站、水电站。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18所,卫生院2所。镇人民政府驻地罗田,在五间桥东南31公里。人口860。明末建场。因此地有一形如罗盘针的大田,名罗针田,后简化为今名。有农具修配、酿酒等厂。有乡村公路东接川鄂公路。

马头场 [Mǎtóuchǎng]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南28公里。属罗田镇。人口 1 000 。明末建场。因地形似马头,故名。有酿酒、农具、缝纫等厂。有乡村公路东接川鄂公路。

白土镇 [Báitǔ Zhèn] 在五桥区东南部。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2.0万。辖19村委会。1950年为白土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撤白土、大林2乡置白土镇。产白肋烟、油桐籽、蚕茧、茶叶。有酿酒、竹木制品、粮油加工等厂和农机站、水电站。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22所,卫生院2所。境内有把东寺、石牛寺、庙庵寺、张爷庙等古迹。镇人民政府驻地白土坝,在五间桥东南40公里。人口 1 890 因坝田中有白色泥土,故名。有酿酒、铁木加工等厂。有乡村公路西接川鄂公路。

白土坝 [Báitǔbà] 五桥区白土镇人民政府驻地。见白土镇

新街 [Xīnjiē]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南42公里。属白土镇。人口130。以新建街房,而得名。地处山顶平坝。有粮油加工、酿酒等厂和农机站。通乡村公路。

新田镇 [Xīntián Zhèn] 在五桥区西部。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5.1万。辖3居委会、40村委会。1950年为新田乡。1953年析新田乡置新田镇。1984年撤新田乡并入。1992年撤大桥、小岭、油沙、盐井4乡并入。有白云石、煤、铁、石灰石、石英砂岩等矿产资源,境内盐井沟古生物化石储量丰富。产柑橘、梨、桐油、芦笋、烟叶、茶叶等。有船舶修造、竹木制品、酿酒、食品罐头、粮油加工、造纸、陶瓷、采煤、水泥、砖瓦、农机站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72所,卫生院5所。境内有名胜古迹白水溪、利济桥、盐井龙洞。镇人民政府驻地新田,在五间桥西南10公里。人口 4 000 。清初在此开垦大片农田,故名新开田,后简化为今名。有服装、皮革、酿酒、印刷等厂。有乡村公路北接万县云阳公路。长江边设有小客货轮码头。

大桥 [Dàqiáo] 在五桥区五间桥西南15公里。属新田镇。人口1201929年在此建一大石拱桥,地以桥名。有水泥预制场、农技站。通乡村公路。长江边设小客货轮码头。

谭绍溪 [Tánshàoxī] 在五桥区五间桥南6公里。属新田镇。人口500。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有谭姓居此溪边,故名。有机砖厂。通乡村公路。长江边设小客货轮码头。

柑子园 [Gānziyuán] 在五桥区五间桥南8公里。属新田镇。人口110。民国时此处为柑子树园,故名。有农机站、农技站和粮油加工厂。通乡村公路。

沙坝 [Shābà] 在五桥区五间桥南20公里。属新田镇。人口400。因泥沙淤积成坝得名。有制碗、榨油等厂。场东有名胜盐井龙洞。通乡村公路。

长滩镇 [Chángtān Zhèn] 在五桥区中部。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1居委会、27村委会。1950年为长滩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86年撤乡设镇。1992年撤沙滩、泉水2乡并入。有煤、石灰石、白云石、盐卤、岩盐等矿产资源。产柑橘、梨、桐油、花生、烟叶、茶叶、蚕茧,养羊业较盛。国营川东苎麻厂驻此。有农机站、水电站、采煤、土陶、农具、制茶、粮油加工等企业。川鄂公路纵贯全境。有中小学39所,卫生院3所。境内有虬溪书院遗址(又名演易台)和名胜龙泉洞。镇人民政府驻地长滩井,在五间桥东南15公里。人口 3 000 。因古人沿河滩开掘长串盐井,故名。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由朐忍县分置羊渠县,治所设于此。有农具修造厂。川鄂公路经此。

长滩井 [Chángtānjǐng] 五桥区长滩镇人民政府驻地。见长滩镇

沙滩子 [Shātānzi]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南18公里。属长滩镇。人口500。此地原为河滩,后被磨刀溪河沙淤成一沙滩,故名。有农机修配、农副产品加工等厂。有乡村公路西接川鄂公路。

龙泉沟 [Lóngquángōu]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南15公里。属长滩镇。人口440。因龙洞泉水注入此沟,故名。有粮食加工、油桐加工等厂。附近有名胜龙泉洞。有乡村公路东接川鄂公路。

溪口乡 [Xīkǒu Xiāng] 在五桥区西缘。面积39平方公里。人口1.3万。辖11村委会。1953年析下复兴乡置大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溪口公社。1984年改设乡。有石灰石、钾长石、煤等矿产资源。产柑橘、蘑菇、芦笋、桐油、蚕茧。有农机站、制茶、农具修造、粮油加工等企业。长江通机动船。有小学13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大溪口,在五间桥西南22公里。人口800。清光绪年间建场。以地处大溪入长江口得名。川东苎麻分厂驻此。长江边设有小客货轮码头。

大溪口 [Dàxīkǒu] 五桥区溪口乡人民政府驻地。见溪口乡

茨竹乡 [Cízhú Xiāng] 在五桥区中部偏西。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 8 920 10村委会。1953年析盐井、新田乡置茨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有煤、铁、天然气、石灰石、云母等矿产资源。产梨子、茶叶、桐油、木耳、烟叶、柑橘。有农具修配、粮油加工等厂和农机站。有乡村公路。有小学9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茨竹垭,在五间桥东南14公里。人口500。清代此山垭盛产茨竹而得名。有农具修配、粮油加工等厂。有乡村公路东接川鄂公路。

茨竹垭 [Cízhúyà] 五桥区茨竹乡人民政府驻地。见茨竹乡

凉水乡 [Liángshuǐ Xiāng] 在五桥区北部。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1.9万。辖13村委会。1950年为凉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产柑橘、桐油、蚕茧、榨菜、烟叶。有粮油加工、竹器加工、酿酒、榨菜、轴承等厂和农机站、果园等。万县云阳公路斜穿乡境。有小学13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凉水井,在五间桥东11公里。人口500。因场北井水甘冽凉爽,故名。有粮油加工、竹器加工、酿酒等厂。万县云阳公路经此。

凉水井 [Liángshuǐjǐng] 五桥区凉水乡人民政府驻地。见凉水乡

向家乡 [Xiàngjiā Xiāng] 在五桥区东北缘。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11村委会。1950年为向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有煤、铁矿产资源。产柑橘、桐油、蚕茧、烟叶、茶叶。有酿酒、铁器、粮食加工、砖瓦等厂。有乡村公路。有小学15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向家嘴,在五间桥东26公里。人口300。清代以向姓名场。有农具修配、酿酒等厂。有乡村公路西接川鄂公路。

向家嘴 [Xiàngjiāzuǐ] 五桥区向家乡人民政府驻地。见向家乡

双流乡 [Shuāngliú Xiāng] 在五桥区西南部。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12村委会。以两条河流在此汇合而命名。1950年为双河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双流公社。1984年改设乡。产桐油、蚕茧、烟叶、柑橘。有农具修配、造纸、粮油加工、酿酒等厂和农机站。万县石柱公路斜贯乡境。有中小学14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双河口,在五间桥南19公里。人口450。清光绪年间建场。地处两条小河汇合口,故名。有造纸、酿酒等厂和农机站。万县石柱公路经此。

双河口 [Shuānghékǒu] 五桥区双流乡人民政府驻地。见双流乡

谷雨乡 [Gǔyǔ Xiāng] 在五桥区南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0万。辖12村委会。以谷雨山得名。1953年建谷雨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有煤、铁等矿藏。产白肋烟、桐油、麻。有制茶、木材加工、粮油加工等厂和农机站。有乡村公路。有小学12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小河坝,在五间桥南22公里。人口400。两条小河汇合处有上、下两坝,统称小河坝。清光绪年间建场。有农机站、铁器社。有乡村公路西接万县石柱公路。

小河坝 [Xiǎohébà] 五桥区谷雨乡人民政府驻地。见谷雨乡

中山乡 [Zhōngshān Xiāng] 在五桥区南缘。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1.2万。辖10村委会。以境内中山梁得名。1953年由罗田乡析置中山、新胜乡。1955年撤中山乡并入新胜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中山公社。1984年改乡。产白肋烟、桐籽、柑橘、茶叶、蚕茧。有酿酒、粮油加工等厂和农机站、小水电站等。有乡村公路。有小学11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游家坝,在五间桥南27公里。人口200。有游姓居此坝,故名。有乡村公路西接万县石柱公路。

游家坝 [Yóujiābà] 五桥区中山乡人民政府驻地。见中山乡

梨树乡 [Líshù Xiāng] 在五桥区东部。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 6 670 7村委会。1950年为梨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产油桐籽、烟叶、茶叶、麻、柑橘。有农机站、农副产品加工厂等企业。有乡村公路。有小学8所,卫生院1所。境内有名胜潭獐峡及森林公园之称王二包风光。乡人民政府驻地梨树坪,在五间桥东南31公里。人口150。清代此坪梨树多,故名。有农机站。有乡村公路西接川鄂公路。

梨树坪 [Líshùpíng] 五桥区梨树乡人民政府驻地。见梨树乡

地宝乡 [Dìbǎo Xiāng] 在五桥区东缘。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 6 600 7村委会。1953年析梨树、白土乡置地宝滩乡。1961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地宝公社。1984年改设乡。产油桐籽、烟叶、芝麻、茶叶、柑橘。有农机站、水电站和酿酒、粮油加工等厂。有乡村公路。有小学13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宝滩,在五间桥东南44公里。人口320。原名地坝滩,亦名双龙场。清乾隆年间建场。此地两河环绕一土包,形如双龙抢宝,故名。通乡村公路。

地宝滩 [Dìbǎotān] 五桥区地宝乡人民政府驻地。见地宝乡

凤仪乡 [Fèngyí Xiāng] 在五桥区东南角。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11村委会。相传清朝由一地方官员定名凤仪乡。1950年为凤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产烟叶、辣椒、茶叶、油桐籽、梨。有农具修理、酿酒、粮食加工、砖瓦等厂和农机站。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12所,卫生院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老鸦塘,在五间桥东南40公里。人口390。清代建场。因场西池塘周围常有老鸦栖息,故名。有农具修理、酿酒等厂和农机站。通乡村公路。

老鸦塘 [Lǎoyātáng] 五桥区凤仪乡人民政府驻地。见凤仪乡

赶场乡 [Gǎnchǎng Xiāng] 在五桥区中部。面积129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26村委会。1950年为赶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团结乡并入。有桐油之乡美誉。产烟叶、茶叶、蚕茧、柑橘。有造纸、粮食加工、砖瓦、竹器加工等企业。川鄂公路境西纵贯。有中小学17所,卫生院2所。乡人民政府驻地赶场,在五间桥东南21公里。人口700。清乾隆初年建场。附近乡村多来此赶集,称赶场坝,后简化为今名。有农具、油桐加工等厂。川鄂公路经此。

柳坝 [Liǔbà]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南24公里。属赶场乡。人口330。明末建场,毁于水灾,清代重建,以此坝有一棵大柳树,故名。有酿酒、农具等厂。有乡村公路西接川鄂公路。

恒合乡 [Hénghé Xiāng] 在五桥区东南部。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16村委会。1950年为恒合乡。1953年析置曾家乡。1958年改为恒合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曾家乡并入。产烟叶、茶叶、黄花、魔芋、梨等。有酿酒、农副产品加工等厂和农机站、水电站等。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19所,卫生院2所。乡人民政府驻地五童庙,在五间桥东南36公里。人口110。地以庙名。有农副产品加工厂。有乡村公路西接川鄂公路。

五童庙 [Wǔtóngmiào] 五桥区恒合乡人民政府驻地。见恒合乡

四方大丘 [Sìfāngdàqiū]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南34公里。属恒合乡。人口150。以此地有一四方大田得名。有农机站、粮油加工厂。有乡村公路西接川鄂公路。

普子乡 [Pǔzi Xiāng] 在五桥区东南角。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18村委会。1953年析白土乡置普子岭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普子公社。1984年改设乡。有煤、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产烟叶、油桐籽、茶叶、芝麻、黄花、柑橘、梨等。有酿酒、农具修配、综合加工等厂和农机站、水电站、茶场等。有乡村公路。有中小学21所,卫生院2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普子岭,在五间桥东南42公里。人口410。原名铺子岭,后谐音演变为今名。有农具修配厂。通乡村公路。

普子岭 [Pǔzilǐng] 五桥区普子乡人民政府驻地。见普子乡

毛田坝 [Mǎotiánbà] 在五桥区五间桥东南43公里。属普子乡。人口150。传清初一王姓人以一担毛铁换得此坝,名毛铁坝,后开垦成田逐称毛田坝。有农机站、粮油加工厂。通乡村公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