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 味——马冬梅

 wzawxt 2017-01-24

年味

马冬梅

陕西人的年俗是活生生的,是老百姓自己创造的,是最接地气、最有生命力的,而贯穿于年俗主题的莫过于“吃”字。武功年俗的魅力就在于发自内心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这片古老传奇的土地上衍生出来红红火火的年味,绝对够足,让人惊叹。寒冬腊月里的旗花面够纯、后稷酒够劲、饺子够香。

过大年是一件需要赶趟儿的事情。从苏、武、游上塬地区到大庄、普集、小村一带,沿着漆水河走势一字排开的乡村,年味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好噱头,这好比一桌年夜饭,每道菜各是各的味,各有各让您眼馋的招式。

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人人就得为年忙上了。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将室里室外打扫一遍,开始整点新衣帽,包饺子,准备迎神的香烛、灯盏等物品。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从吃旗花面开始到把汤圆吞进肚里,从耍社火、扭秧歌、唱大戏,再把各式各样的花灯看个遍,这年才算是过出来了。

小时候,时令一脚踏进冬月,乡村上空便会荡起肥猪的嚎叫声。乡下的年味便是被入冬后的第一声猪嚎“搅活”的。杀年猪要选良辰吉日,要请杀猪把式和二把手,一刀毙命。毛要刮得干净,肉要砍得周正。杀猪匠从脊背处“开边”,看肉是否“通脊”,用手指插入量出几指膘来。村子谁家杀年猪,主人会置办酒席,犒劳杀猪匠和帮忙的乡邻。乡下人厚道,不论生人熟人赶上杀猪酒席就是客人。当家主妇亮出拿手好菜,泡汤肉、凉调猪血,三碟四碗,有炒有炖,农人的淳朴与对年的期盼都在着菜里头。

康海《武功县志》有“子持帚作洒扫形”的记述,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讲究有神必贴,逢门必贴,每物必贴。传说这一天主家的灶神上天后,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所以人们的起居、言语都很谨慎,并将饦饦馍、糖果之类的祭品摆放在供桌上,博得玉皇欢心,降福来年。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上,连说三遍“好话多说”。最后,燃放一挂鞭炮开路,把灶王爷送上天。

腊月二十四一过,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都是好日子,所以越是年关时,结婚喜帖越是漫天飞舞。“忙”是对过年最好的诠释。忙在年中,年在忙中,年前忙准备,年后忙拜年。腊月二十六,官再大的、在外打工的都会背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地奔回家,平常寂静的村子此刻热闹起来。

腊月二十七、八,蒸馍、炖肉、炒臊子菜是必须的。年馍种类繁多、花样各异,包子馍因馅料不同名称和样子也不同。年前年后有娶媳妇的、孩子满月的、初二“做心灵”,是要送花礼馍的。所以,花礼馍的世界可谓“百花齐放”。娶媳妇送花好月圆、双喜馍;娃满月送十二生肖馍;过大寿送仙桃、寿字馍,事不同花馍形状、色彩不同。这两天,是花馍手艺崭露头角的绝佳时节,更是在家族、亲戚面前“秀”技艺的好机会,巧手媳妇个个手脚麻利、极尽所能。

年三十下午是全家总动员。和其它涉及到家族祈福的事宜一样,“请先人”由家族中的男子完成,一般是长子端上供盘香表,率几个孙头,去先人坟茔。到了坟头,点烛、敬香、摆供、敬酒,三跪九拜,给先人说一大堆话,意思是说接“先人”回阳间过年,过了十五再将先人送回阴间之类。

祭众神是女人家的事,设在院中的天地神谓之“全神”,神龛上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也有各祭各的。诸神像前香烛缭绕,供品繁多。习惯摆上几碟炒菜、凉菜、鲜水果、油炸小吃、花馍等以示虔诚。从年三十到次年正月十五,每日三餐的第一碗饭必须先敬供祖宗神灵的。然后,女主人准备团年饭,小孩子则帮大人贴春联、年画、窗花、门神,还要贴倒“福”字,表示“福已到”。

除夕夜再忙,即使分家单过的儿子也要带上媳妇、孙子回到父母身边。吃团圆饭是年味最浓的时候,凉菜热菜,七碟八碗摆放一桌,吃菜喝酒、天地乱侃。长子添丁、女婿升职、蕞儿发财、大女乔迁。诉尽全年的创业历程,礼赞盛世的千变万化;道声父母妻儿安康,举杯畅怀来年希望。吃罢饺子,嗑上瓜子,席间觥筹交错,祝福声、碰杯声、欢笑声在夜空中荡漾。

就孩子们而言,收到长辈的压岁钱是最快乐的事情。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少了平时的威严,分压岁钱给晚辈,寓意平平安安度一岁。“当”的一声,午夜十二点的钟声刚刚响,就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新春第一炮,不仅揭开了年的序幕,还寓意着该年万事顺心;清晨开门大吉,速度要快,讨个吉祥。小娃娃不嫌冷,冻得流着鼻涕,捂着耳朵,跟在大人身后出了院门。此刻,爆竹声声,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凡间喜气洋洋。

拜年是有讲究的。初一是本家近友,初二为妻家长辈,初三为本家远亲,初四为亲戚朋友互拜。初一孩子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吃过早饭跟着大人去拜年。先是同姓家族长辈,再是邻近异姓长辈。兄弟爷们三五人一伙,家族大的十几人一群,也有单溜的。走到哪家,在当院先称呼一声爷、婆或叔、婶给您拜年了!老人出屋,客气地让到屋里抄碟子喝酒、倒茶递烟。在过去,孩子们的口袋里装满花生、瓜子,有时还能领到1块钱的压岁钱;如今大年初一,妇女相约去寺庙上香祈福,年轻人则开车去景点游玩。不论怎么过,说得最多是“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的吉祥话语。

境内正月窜门走亲戚是从初二开始的。先是出嫁女子带上女婿和孩子回娘家给爹娘拜年;乡下人讲究,初五是破日不走亲戚;从初六开始娘舅要送外甥灯笼。新婚女子娘家会送两对大灯笼,挂于房门口;两对莲花灯挂于屋内,取“莲花送子”之意。等有了孩子,则要送印有“长命百岁”的灯笼给外甥。

正月初六晚上开始,就能看到村子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挑着大红灯笼,互相攀比。碰到行人,挑高灯笼互相照一照,取意“吉星高照”。正月十五晚上,十二岁以下的孩子特别是男娃,必须打上娘舅送的灯笼,由父母领着,把家里角角落落照一边,寓意“驱赶鬼神”孩子“茁壮成长”。等到了月尽“燎花花”时,灯笼会和春鸡儿一起被烧掉。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是过年的一个大回暖,也是春节热闹的顶峰。白天大街上亮相的社火应有尽有,扭秧歌、踩高跷、跑竹马。各个乡镇村的主要街道和广场挂上彩灯、搭上彩台。台上各种民间绝活竞相登台,台上台下不时互动起来,演的人起劲,看的人尽兴。晚上,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所以,特色花灯、特色社火、特色表演是需要您赶趟儿参加的事情。天黑前,“送先人”回阴间是不能忘的;孩子们晚上“碰灯笼”是缺不了的,放鞭炮以告知年已过完也是少不了的。过春节,人们把辛苦一年的勤劳,全部兑换成了满满的喜悦和幸福,又开始踏上了新的征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