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人能吃上盐 得感谢关羽2

 钟家台 2017-01-25

北宋人能吃上盐 得感谢关羽2

为什么解州的盐池扯上了蚩尤呢?因为当地传说蚩尤当年被黄帝诛杀在此地,他的鲜血化成了盐池,这是个神奇的传说。估计蚩尤一直不服,于是兴风作浪,下大雨破坏盐池。既然嫌疑是蚩尤,那得找个厉害的角去对付他,找谁?关云长是最佳人选,人家是三国五虎将之首,斩颜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人敬仰,估计能镇住蚩尤,于是“虚摄云长之神治之”,“关壮缪以阴兵与蚩尤大战而破之”。当时已经去世将近八百年的关羽重新披挂上阵,为了宋朝人们的吃盐大业,和蚩尤展开大战。

战况诚如善良的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关羽取得大胜,盐池恢复了原来的面目,恢复了正常生产,宋朝人们又可以吃上盐了。得感谢关将军啊,还是先请关将军露个脸吧,果然,古人关羽露了一下脸,“云长见像于廷”,传说关羽在北宋朝堂上显示了一下自己的风采,让皇帝和文武百官看了一下自己的真容。北宋政府据此为其建了庙宇,每年祭祀。

以上是个美丽的传说,将大自然的破坏和恢复,演绎成一个神奇的故事。将大自然的破坏力量和恢复力量人格化,破坏者被人格化成蚩尤,恢复者被人格化成关云长,人与自然的斗争,成为神与神的斗争,名将关羽成为北宋盐业生产的代言人、保护者。不能因为这些神话而嘲笑古人,其实在科学不昌明的时代,将自然现象神化,人格化,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关羽是忠勇的化身,人们在维护自己的生存时想到他,也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宋朝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真的只是想到神话吗?

盐池

科学解释:

沈括对盐池作了考察

要说对盐池有靠谱的解释,当时的科学家沈括,算是给了一个。沈括有着科学家的严谨求实的精神,他也是当时的名臣之一。有一年,契丹和北宋因为地界有纠纷,契丹的使者来到北宋京城,根据自己国家绘制的地图,对宋朝提出领土要求,宋朝君臣正在纠结之际,沈括不慌不忙地说,宋与契丹在当年曾订过边界条约,对于现在的边界划分是有定论的,不信的话,你们可以去图书库里某处找到这份地图,我们双方都有签名盖章的。按照沈括的话,果然找到这张古老的地图,一切都如沈括所言,契丹方面哑口无言。

沈括的《梦溪笔谈》也讲到了解州的盐池,此文简明而详尽地描述了盐池的状况,其方圆一百二十里,大雨不会溢出,大旱也不会干涸,“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对于蚩尤的传说,具有科学实证精神的沈括,只是简略提及:“俚俗谓之‘蚩尤血’。”

此文说清楚了盐池各处水系的关系。在这里,有一处泉水,名为甘泉,盐池的卤水必须得到甘泉的中和,才能变成盐,“大卤之水,不得甘泉和之,不能成盐”,这两者的生态是相生的。然而,也有相克的。在盐池的北面,还有一条巫咸河,如果这条河的水进入盐池,就会破坏盐池,使其成不了盐。原来,真正的破坏者不是上古时候的蚩尤,而是这条巫咸河。如果暴雨过大,将巫咸河的水引入盐池,就会坏事。它和盐池是相克的。

怎么对付巫咸河的破坏呢?当然不能等关公,而是得赶紧行动起来,筑起堤坝,严禁巫咸河的水进来捣乱。当时的人们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他们像防贼寇一样防止巫咸河,筑大堤以防之,“甚于备寇盗”。估计,宋真宗那次盐池事故的最终解决,一方面以神勇的关公为偶像,学习他过五关斩六将的勇气战胜困难,另一方面确确实实进行抗灾行动,排除巫咸河的水,终于恢复了盐池的正常生产。

对于巫咸河的水为何能破坏盐池,沈括没有怪罪古人,而是有比较理性的解释:“盖巫咸乃浊水,入卤中则淤淀卤脉,盐遂不成,非有他异也”,浊水淤积,破坏卤性,没什么其他神秘原因。科学家毕竟有着科学的精神,这说明,在宋朝,面对自然灾害,不只是神话解释而已,也有科学的理性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