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都风土】福州达明路的演变

 fzzhd9033 2017-01-25



  达明路位于福州杨桥东路的北面,鼓西路的南面,东面是肃威路,西面是元帅路,南北走向,宽仅6米,长约300米,水泥路面。原来是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建福州“子城”时的护城河道。达明路原名达明河墘,又称达明里。因为这条街的街中心原是一条西通洪山桥、南通闽江的河流,只有西边是岸,俗称“单边河墘”,音转为“弹棉河墘”,文字表达为“达明河墘”。

达明路

  达明路,明代正德年间名宜兴桥西巷(东边)和钟山巷(西边)。明嘉靖年间(1522—1566),称西河,民间说鼓楼是龙头,双门是龙鼻子,九仙、乌石二塔是龙角,东、西河是龙须。西河上建有四座桥:便民、宜兴、龙须、仁爱。大中寺东南面是兵马司驻地,西面明正统五年(1440年)建为西察院;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改为福宁道,嘉靖三十年(1551年)改为监军道,不久又改为巡海道驻地(衙门)。清乾隆年间(1736—1795),此东边(路)改名宜兴桥巷,西边仍称钟山巷。清末,改称达明河沿(墘)。1928年以前,河宽尚可容一艘游船。1933年河流始被填平,人们才逐渐改口叫达明路。

  民国时期,这条街布局较特别,靠西的一边大部分是估衣店,约有四五十家。较大的店有:启盛、宜成、胜康、泰兴、瑞昌、永昌、和记、慎茂、德成、德泰、兴记等,最大的店是大华,老板姓邱;最出名的店是锦华,老板名依细,人称锦华细。估衣商人不但精于经营,而且手段高强,他们一靠眼力,二善深藏。眼力好能识别真假,廉价收买衣服、毛毯之类;深藏起来待时而出,待价而沽。掌盘使(经理)多通此窍门,往往获利翻倍。靠东的一侧多为日常生活所需的店铺和住宅。

  20世纪50年代,达明路的经营布局有了很大的变化。西边街从北往南到五子弄口有16间店依次是:五顶峰茶庄(由张亨甫在1876年开设,销售“明前绿茉莉花茶”为主)、阿焕烟店(售皮丝烟、沙县烟丝)、许贞水灯笼店(灯笼曾用于1949年北京的开国大典)、肉燕店、米店、依粬牛羊肉店、八嫂鱼摊、阿捞甑器店、藤器店、伡只店、依兴“肚片”店、泰卫打锡店、家财日杂店、兴灿打锡店、白粿厂(原为《闽海正报》社,该社1946年春由吉庇巷迁此,至1949年8月17日停刊,董事长林仲举,社长林舫,李睿、郑丽生、姚天觉先后任总编辑,发行1000多期),宝庆评话伬唱馆。

乌山旧照

  从五子弄往南至大中寺,依次是:兆栋肥皂厂、白铁冷作店、师潮估衣铺、依莲画店、“弥勒”纺纱刺绣作坊、“洋伞三”洋伞店、大华估衣铺等。这一带即福州民谚中的“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中看不见的三山之一的乌山支脉钟山。钟山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时(531—557)。由于历代营建,钟山早被削平。明万历年间(1573—1619)寺废,改为民居。寺中的水井,民间有个传说:天再旱,这口井的水不会减少。有一年夏天,一个小伙子不相信,搬来长梯攀爬下去想探个究竟,他沉到井底摸来摸去,竟然触摸到一尊坐着的佛像。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顷刻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小伙子吓坏了,赶紧爬上来。转眼间天空又变晴朗了。

  大中寺往南为雅亮里,沿街有5间店:理发店、炎藩印刷厂和三间估衣铺。雅亮里为达明路的一条独口小巷,长约60米,宽2米,巷口对面为省府路。雅亮里4号是我国近代海军著名将领叶祖珪的故居。雅亮里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建设中被拆除,建为“达明新村”,位置在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的背后。雅亮里再往南至杨桥路还有4间店是:皮箱店、“癞哥”皮箱店、加元仔墙字专家和宛在堂书局(为名老中医朱梅南开设)。

  达明路东边街从北往南至大宅院有12间店,依次是:源记酱油店、高帽店、土鸡店、鱼店、肉店、鱼店、杂货店、彰彩洗染店、彩结店人力车馆、春春理发店、筱细俤评话馆(著名艺人阮秋峰常在此演出)、海滨旧书店。

郭化若

  大宅院:达明路30号为著名中医痔疮科专家邓少杰故居,28号为郭瞻恒故居(其父勉之为福州著名塾师,著名军事家郭化若将军是他的学生)。

  大宅院往南依次是:细木作坊、纺纱作坊、细木作坊、铸鼎店、古董店、官大椿镜店、杨恒盛皮箱店、潘福记馆店。

  达明路经过历年的改造、扩建,如今,面貌焕然一新。原先的旧行业、老店铺、老民宅不见踪影,代之而起的是一批现代潮流的商店。 

(来源:《福州晚报》·林恩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