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夏天雪的田野 2017-01-26
    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一、降糖药对:
    1.黄连配干姜
    来源  《伤寒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应用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干姜大辛大热,辛温散寒,温中回阳。干姜可制黄连苦寒伤胃,二药合用,共奏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功。此配伍,取“辛开苦降”之意,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
  心得:该药对应用关键在于黄连、干姜配伍比例:若胃热重,黄连干姜之比为6︰1;若胃热不甚,可调整为3︰1;若胃寒明显,二者剂量可为1︰1;若中焦气机郁滞较重,血糖控制尚可,治疗时以开郁为主,降糖为辅,黄连、干姜之比可为1︰3。临床应用时,干姜偏于温中,生姜功善止呕,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胃轻瘫见呕吐的患者。临床上大剂量应用黄连(15~30克),确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即使虚寒体质,为达降糖目的,仍可用15~30克黄连,防止伤胃的关键在于配伍干姜(6~9克),辛热之干姜可完全佐制黄连之苦寒。
  其他:据报道,由黄连制成的产品,将成为目前双胍类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的替代药物。
    2.大黄配黄连
    来源  《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应用:大黄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功;黄连功擅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药同为苦寒之品,相须为用,清泄胃肠实热之力增强。
  心得: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清肠热,黄连清胃热,应用时配黄芩,以清肝肺之热。由于黄连有止泻之功,故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泻下作用不明显,临床应用注意大黄和黄连的比例,若以通腑为主,可加大大黄的剂量,若首要降糖,则以黄连为主。
    3.黄连、乌梅
  来源 《伤寒论》乌梅丸,《温病条辨》连梅汤。
   应用:黄连苦寒清热,乌梅生津止渴、酸涩敛阴。二药合用,取“苦酸制甜”之意,是具有较好疗效的降糖药对。
   心得:在治疗糖尿病时,苦味药确有显著的降糖效果。此配伍多用于热盛津伤的糖尿病患者,且配合使用甘味药,如人参、甘草,有酸甘化阴之意,共奏清热、生津、降糖之效。
   4.知母、黄柏
   来源《兰室秘藏》通关丸,又名滋肾丸、滋肾通关丸,知柏地黄丸。
  应用: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泻肾火,清下焦湿热;知母甘寒,滋肾润燥,上润肺燥、泻肺火,中清胃火、除烦渴,下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二者相须为用,为清泻肾火之良剂,有降糖之功效。
   心得:该药对可视为知柏地黄丸之浓缩方,治疗由下焦肾火引起的小便不利者,疗效显著。若下焦湿热明显,可加用苦参。
  5.黄柏、苍术
   来源 《丹溪心法》二妙散。
   应用:苍术辛烈温燥,可升可降,功擅祛风胜湿、健脾止泻;黄柏苦寒沉降,善清下焦湿热。二药参合,一温一寒,相互制约,并走于下,清热燥湿之力增强。
  心得:尤适用于湿热并重、舌苔厚腻者,可大剂量使用苍术(15~30克),既可清热燥湿,又有降糖之功效。临床若以湿为重,热不显者,应以去湿为主。若化湿则用佩兰、荷叶、藿香,渗湿当用云苓、薏苡仁,利水即用车前草、竹叶。
   6.石膏、知母
   来源 《伤寒论》白虎汤。
  应用:石膏甘辛而淡、体重而降,气浮又升,性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偏走气分,以清气分实热。知母甘苦寒、质润多液,既升又降,上清肺热,中清胃热,下泻相火。二药配伍,增强清泻气分大热之效。
  心得:知母有降糖作用,配伍石膏,适用于阳明经热盛,或温热病气分热盛,燥热津伤的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用白虎汤,治疗热盛始伤阴液的患者,用浮小麦代替粳米,取浮小麦安神、止汗之功效;且遵《伤寒论》之旨,煎煮时不先煎石膏。若兼壮火食气伤津,用白虎加人参汤,配石斛、天花粉以生津。
    7.海藻、昆布
  来源 《证治准绳》二海丸。
  应用:海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昆布消痰软坚,利水退肿。二药同为咸寒之品,相须为用,消痰软坚之功增强。
  心得:治疗痰瘀互结之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配合使用三棱、莪术等药物。现代研究显示,昆布亦有降脂、降糖作用。
   8.柴胡、黄芩
  来源《伤寒论》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
  应用:柴胡气味轻清,善宣透,能疏解少阳郁滞,助少阳之气外达;黄芩苦寒,能清胸腹蕴热,使少阳之火清于里。二者相伍,一开一阖,一升一降,促少阳之枢运转,共奏开郁清胃之功。
  心得:二药伍用清肝热,适用于肝郁胃热型的肥胖糖尿病患者。若肝热重,以柴胡为主药,大剂量应用(30克)。若肝火亢盛,则可加用夏枯草、龙胆草,增强降火清热之效。
    二.治疗血糖难控因素药对:
    1.黄连配肉桂
    来源  《韩氏医通》交泰丸。
  应用:黄连苦寒,善于清心热,泻心火;肉桂温热,长于和心血,补命火。二药合用,寒热并用,相辅相成,有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妙。
  心得:治疗心火独亢,舌体不瘦、不少津、不少苔,然舌质红的失眠患者。失眠乃血糖难控的重要因素之一,此药对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二药均有降糖之效,应用时注意黄连和肉桂的比例(6︰1),若患者血糖较高,可用黄连30克配伍肉桂6克,增强降糖之效。
    2.黄连配阿胶
    来源  《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应用: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阿胶补血止血,育阴润燥。黄连苦寒,以泻为主;阿胶甘平,以补为要。二药相合为用,一清泻一补益,养阴清热,奏安眠之效。《伤寒论》即用其治疗心中烦,不得卧者。
  心得:治疗阴分不足,舌体瘦、苔少或无苔、舌质干;或过度用脑致局部阴虚火旺之失眠患者。可配合应用鸡子黄,取其育阴、安眠、保护胃黏膜之效。处方时可用阿胶珠,不用烊化,便于煎煮。
    3.炒枣仁配五味子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炒枣仁酸平,内补营血安神志,外敛营阴止虚汗,为宁心安神,固敛虚汗之要药;五味子敛肺涩肾,敛汗止汗,生津止渴,涩精止泻。二药伍用,内收外敛,除烦安神。二者合用,取“苦酸制甜”之意,为降糖、改善睡眠之经验用药。
  心得:该药对在于取酸味药之收敛作用,酸味药有敛阴、敛气、敛尿、敛神之效。若欲降肾火、通便,可换用生枣仁。
    4.远志配夜交藤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本草正》);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二药相配,共达养血安神,通经活络之功。
  心得:失眠、疼痛均为血糖难控因素,此药对不仅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且藤类药物有通络之效,故能减轻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四肢疼痛、发凉等症状,尤适用于女性患者。
    5.锁阳配肉苁蓉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锁阳甘,温,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肉苁蓉甘、咸,性温,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二药伍用,补益肝肾,增强温阳通便之功,适用于阳虚便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心得:便秘为血糖难控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持大便通畅利于控制血糖。治疗便秘之“冷秘”时,用大黄附子汤配此药对,取“温下”之意,二药均可大剂量使用(锁阳15~30克,肉苁蓉60克)。
    6.当归配生首乌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当归味甘、辛、苦,性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生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二药相须为用,甘温养血,有润肠通便之效。
  心得:治疗血虚便秘的女性更年期糖尿病患者,常用剂量当归30克,生首乌30克。
    7.玄参配生地
    来源  《温病条辨》增液汤。
  应用:玄参甘、苦、咸,微寒,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生地甘,寒,功擅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滋阴润肠之功。
  心得:运用增液承气汤配合润肠通便的仁类药物,如火麻仁、郁李仁等,治疗因肠燥津枯所致便秘的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滋阴润肠通便之效。
    8.大黄配元明粉
    来源  《伤寒论》承气汤。
  应用:大黄苦寒,通腑活血;元明粉咸寒,润肠泻热,二者合用,共奏活血润肠通便之功。
  心得:治疗实热便秘,尤其体型肥胖者的常用药对,常用大黄6~30克,元明粉9~15克。
三、治疗代谢综合征药对:
    1、怀牛膝配地龙
    应用: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有引热、引气下行之功;地龙清热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二药合用,补益肝肾,通经活络之力增强。
  心得: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即火降,怀牛膝有较好的引热、引气下行之功,与地龙配伍,能增强清热止痉,平肝熄风之力。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剂量使用时降压效果尤其明显。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怀牛膝有降糖、降脂、降压的作用,地龙亦有降压作用。
     2.茺蔚子配泽泻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茺蔚子活血利水,《本草经疏》言其“益肝行血……其气纯阳,辛走而不守,故除水气。……清肝散热和血,则头痛心烦俱解”。泽泻,长于行水,《本草汇言》言其“有固肾治水之功……能宣通内脏之湿,利水之主药”,二者合用,功专活血利水,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水湿潴留,络脉瘀阻者。
  心得:治疗水湿潴留,络脉瘀阻型高血压,茺蔚子、泽泻常各用30克。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泽泻、茺蔚子均有降压作用。
     3.天麻配钩藤
    来源《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
  应用:天麻柔润,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祛风止痒;钩藤甘寒,清热平肝。二药配伍,平肝熄风,通络止痛之功增强。
  心得:治疗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的患者。煎煮时钩藤后下。常用剂量:天麻15克,钩藤30克。
  其他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二者均有降压作用。
    4.夏枯草配黄芩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夏枯草清泻肝火,《本草求真》言:“一切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黄芩清热泻火,《珍珠囊》云:“除阳有余,凉心去热。”二药合用,清肝热,泻肝火,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肝火旺盛者。
  心得:治疗肝火旺盛型高血压,黄芩、夏枯草需用大剂量,黄芩常用30克,夏枯草常用30~45克,肝火偏盛者,夏枯草可用至 60克。
  其他:现代药理学证实二者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5.炒杜仲配桑寄生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炒杜仲补益肝肾,《本草求真》载其“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王好古则称其为“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桑寄生,功用与炒杜仲类似,益肾强腰,《医林纂要》言其“坚肾泻火”。二者合用,治疗肝肾阴虚不足型高血压。
  心得: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肝肾不足者,炒杜仲常用15~30克,桑寄生常用15~30克。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二者均有降压作用。
    6.桑叶配桑枝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桑叶质轻气寒,轻清发散,长于疏表邪,散风热,凉血润燥,清肝明日;桑枝长于通络道,行津液,利关节,祛风除痹止痛。桑叶以散为主,桑枝以通为要。二药伍用,疏散风热,通利关节,相得益彰。
  心得:此药对温通经络作用较弱,但有良好的降糖作用。
  其他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桑叶有降糖、降压作用。
    7.五谷虫配红曲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谷虫咸寒入脾胃经,清热消滞;红曲甘温入脾胃经,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二药配伍,寒热并用,相辅相成,健脾消食,取“消膏降浊”之意。
  心得:用于治疗血脂紊乱的糖尿病患者;可配合使用生山楂、藏红花、虎杖,治疗脂肪肝。
  其他  研究证实五谷虫降脂作用明显;红曲为洛伐他汀的主要成分,能减少胆固醇吸收,利于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
     8.五谷虫配生山楂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五谷虫化浊降脂,生山楂消膏解脂,二者配伍,用于治疗膏、浊、痰、脂等蓄积所致的高脂血症、脂肪肝。
  心得:根据血脂紊乱程度,五谷虫常用3~30克,生山楂常用30克。
    9.五味子配山豆根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五味子味酸,性温,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山豆根苦,寒,有毒,功擅泻火解毒,消肿利咽。二药配伍,苦酸并用,共奏补益肝肾、保护肝脏之功。
  心得:治疗由脂肪肝引起的肝炎,能保护肝脏。临床应用可配合有清肝热作用的田基黄、夏枯草等。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五味子既能抗肝损伤,又可诱导肝脏药物代谢酶。
     10.夏枯草配田基黄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生草药性备要》言夏枯草“去痰消脓”,田基黄,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肿散瘀,二者配伍,清热利湿,保肝解毒,用于糖尿病合并肝炎者。
  心得:临床研究证实,田基黄对急性黄疸型和非黄疸型肝炎、迁延性和慢性肝炎等疾患,均有较显著疗效,可使转氨酶明显下降。临证常用夏枯草30克,田基黄15~30克。
  其他  药理学研究证实二者均有较强抗病毒作用。
   四.治疗并发症药对:
    1.金樱子配芡实
    来源  《洪氏集验方》水陆二仙丹。
  应用:金樱子酸涩收敛,功专涩精,止小便遗泄;芡实生于水中,健脾利湿之力强,又擅益肾固精止带。二药伍用,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缩小便之力增强。
  心得: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尿频症状。女性更年期阴伤较重、津液不足者,可用金樱子、女贞子,小便量多者可用桑螵蛸、白果加强收涩之功。配伍怀山药有降糖之效。
    2.黄芪配山萸肉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黄芪味甘,性温,功擅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可用于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山萸肉味酸,性微温,具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功效。二药伍用,气阴双补,益气固涩之功增强。
  心得:治疗肝肾亏虚所致小便量多的糖尿病患者。
  其他: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压、双向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3.生大黄配水蛭
     来源  《伤寒论》抵当汤。
  应用:生大黄活血祛瘀,《汤液本草》曰:“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水蛭活血通络,《汤液本草》言:“水蛭,苦走血,咸胜血,仲景抵当汤用虻虫、水蛭,咸苦以泄畜血,故《经》云有故无殒也。”二者合用,活血通络,用治糖尿病络脉病变。
  心得:生大黄、水蛭是早期治络,全程通络的体现,尤其常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可减轻损害,保护肾脏,早期应用还可逆转肾脏病变。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对氮质血症有明显治疗作用,并可延缓肾衰竭病程。
    4.大黄配附子
    来源  《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
  应用:大黄通腑排毒,去陈垢而安五脏,附子温补脾肾,二药合用排泄浊毒,温润泻下,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后期浊毒内蕴者。
  心得:大黄、附子温下排毒,适于糖尿病肾病晚期体质虚弱而浊毒潴留者,大黄可用酒军代替,防止泻下过度而伤正,一般酒军用量3~15克,附子9~30克。
    5.山萸肉配肉桂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山萸肉补益肝肾之阴,肉桂温补下焦虚寒,二药配伍,阴阳双补,用于治疗阴阳失调诸症。
  心得:山萸肉、肉桂阴阳双补,可称为“地黄丸浓缩方”,临床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更年期综合征等阴阳失调病证,常用山萸肉15克,肉桂6~15克。
    6.红参配山萸肉
   来源  经验药对。
  应用: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山萸肉收敛固脱,《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二者配伍,补敛固脱,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神气涣散,元气欲脱者。
  心得:红参、山萸肉用于急救,大剂量应用方可救人于危,一般红参用60~90克,山萸肉用60~120克,急煎频服,1日内可服数剂,不必拘泥,直至病情缓解。
  其他: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山萸肉具有重要的抗休克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