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平线与英特尔合作ADAS,这只是「嵌入式人工智能」的案例之一

 cheyunwang 2020-09-11


导读:

在自动驾驶领域,地平线机器人要怎么落地嵌入式人工智能?



之前,我们预告了CES上地平线和英特尔联合展示ADAS系统的消息。这是业界首次在Intel的FPGA平台上展现深度学习计算性能,也是地平线首次对外展示其处理器架构IP研发的最新成果。

美国太平洋时间1月5日,地平线将样机带到CES现场展示,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介绍了地平线“嵌入式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一系列规划,并公布了第一代嵌入式人工智能处理器架构IP——高斯架构。


从左至右: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博士、英特尔全球副总裁&PSG(原Altera)总经理Dan McNamara、PSG副总裁&商务部总经理Erhaan Shaikh从左至右: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博士、英特尔全球副总裁&PSG(原Altera)总经理Dan McNamara、PSG副总裁&商务部总经理Erhaan Shaikh

与英特尔合作亮相CES

简单来说,本次地平线和英特尔联合展示的ADAS产品,是地平线在英特尔的FPGA平台上实现了自主研发的低功耗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架构IP,并且在上层运行了地平线自己的深度学习算法,整个嵌入式人工智能的方案设计,也都出自地平线之手。

系统可实现高速公路和市区道路场景下为司机提供驾驶辅助,能同时对车辆、车道线,行人,以及可行驶区域实时检测、识别。车云菌注意观察了一下识别跟踪的效果。两个场景都是白天光照较好的情况,在市区道路场景下,系统可以识别行人、骑行者以及异形车,基本没有出现错误。在下雨天雨刮开启时,也没有出现框选错误。


△城市环境


高速环境


在此之前,地平线公开对外展示ADAS系统是去年3月智车优行“奇点汽车”发布会,当时展示的是真车环境高速公路行驶,同时实现车道线/车辆/行人检测的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原型系统。 

单从功能上来看,地平线在算法上做了升级,可以应对市区道路这种更加复杂的路况。不过余凯表示,最大的不同在于,“奇点汽车”发布会上是用固定神经网络来实现功能,与英特尔合作的样件上,搭载了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架构。整个架构包含了6种模型实时检测识别,可以灵活配置选用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场景。低功耗是这款核心处理器的最大特点,据余凯介绍大约仅为500毫瓦。


什么是“嵌入式人工智能”?

上文提到的“嵌入式人工智能”是地平线整理自身业务之后,找到的一个定位。这个概念与当前联网状态下的人工智能相对。目前大部分人通过联网和数据中心的大规模计算,来实现人工智能。“嵌入式人工智能” 要做的,是在本地进行实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与决策控制。

余凯曾在接受采访时,举例说明了嵌入式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比如当孩子横穿马路,如果自动驾驶系统感知到后需要把信号传送到云端再做决策,会相比本地运算产生更长时延,假如遇到当时网络不稳定,结果将不可想象。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与计算资源高度相关。深度学习算法对硬件的计算性能、功耗、以及成本把控都会提出更高要求。除了开发出一款低功耗平台,算法本身的优化也很关键,软硬件结合才能最好提升性能。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以前的苹果手机,配置总是比安卓低,但是在性能上依旧出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软硬件深度绑定。

紧跟硬件做软件,地平线在嵌入式人工智能上的规划是:提供“处理器+算法”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含算法、软件、芯片在一起的整体打包。同时,地平线正在做一个深度学习处理器(BPU,Brain Processor Unit)IP。

余凯在CES现场公布了第一代嵌入式人工智能处理器架构IP——高斯架构。IP是一种处理器架构设计,可以被芯片企业使用,放到设计的自动驾驶芯片中。按照自动驾驶分级,地平线将陆续推出BPU的第二代伯努利架构和第三代贝叶斯架构,从而支持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乃至无人驾驶功能。本次CES展会上,地平线与英特尔联合推出的ADAS系统便基于高斯架构进行研发。


BPU处理器


同时,地平线还基于嵌入式人工智能处理器架构IP自建平台,目前基于高斯架构自建了“雨果1.0”。余凯告诉车云菌,整个雨果平台的路线也会按照自动驾驶分级迭代版本,一开始会侧重感知认知,接着会有三维建模功能,未来会把决策做得更强。同时处理器架构也会往前发展,比如现在对深度神经处理比较多,未来随着决策越来越重,会增加对贝叶斯网络的支持比重。


△雨果路线图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技术路线

整个自动驾驶架构由感知、规划决策、控制三个阶段组成。在一整条链路里,地平线的业务主要涉及前两个部分。具体来说,就是从传感器信号输入后到给到执行器信号的整个过程,都由地平线来做。如果再细细划分可以分为感知、建模、路径规划三个步骤。

1.感知

地平线研发的算法具有单网络多输出的特点:在输入端只需要单一数据源,就可以用同一个网络获得不同输出。

比如输入一张包含多个要素的照片,只要通过神经网络架构,就能输出车道线、车辆和行人,这在以前的传统算法和早期神经网络时是不能做到的。因为在传统计算机视觉中,识别车辆的算法依靠的是车辆特征,这些特征在识别行人时不能通用。因此单网络多输出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减少资源占用,运算速度也有很大提升。

2.建模 

自动驾驶汽车利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相互配合,来看清本车周围环境。不同传感器会采集到相同的信息(比如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都能直接采集到前车距离信息),也会采到独有的信息(比如摄像头更擅长采集的红绿灯信息)。

通过多个传感器的信息融合,进行与物理传感器无关的语义环境建模。地平线会定义不同类型数据的接口,比如速度、距离、信号灯状态等等。毫米波雷达可以拿到3类数据、激光雷达可以拿到4类、摄像头可以拿到4类,所有传感器都把信息对应输入。

后期算法可以对不同传感器给出的同类信息做冗余,也可以选择不同维度的信息实现特定功能。比如获得速度和距离信息后,就能进一步定义AEB。这种传感器数据分拣最大的好处是免受传感器数据类型的影响,定义功能也更加灵活。

3.决策和路径规划

在决策和路径规划方面,地平线强调的一点是把“大黑箱”尽量做透明

众所周知,深度学习是一个端到端的过程,优点是输入一个图像,就能输出最终识别检测的结果。和传统计算机视觉的算法相比,不需要过多人工介入。由此带来的缺点是,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深度学习的中间结果,因此被称为“黑箱”。假如自动驾驶汽车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并发生事故,便很难查找具体问题,会存在安全隐患。

地平线的思路就是把大的黑箱尽量做得透明化,当最终输出出现问题时,可以发现在哪个节点出了问题。具体做法上,地平线使用了贝叶斯网络,在各个节点上使用神经网络。可以对整个贝叶斯网络训练,性能、便利性和端到端的学习没有太大差别,但是计算的中间结果都清晰可见,能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让问题追溯更透明。


“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

在汽车方向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尝试上,地平线的目标是做嵌入式人工智能的上游供应商,车厂、Tier1供应商都是合作伙伴。已经公开的合作伙伴中有博世和奇点汽车,这次地平线邂逅英特尔,除了由来已久良好关系的原因,两家公司的合作也是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技术日渐细分的结果。

第一,在神经网络芯片这方面,算法占有相当重要的部分,所需的软件算法解决方案超出了芯片公司的边界,像英特尔这样的芯片厂商并不一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因而需要地平线这样的企业参与其中。

第二,自动驾驶背景下整个软件都在被重构,在软件还没有成为标准之前,制作芯片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余凯本人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芯片这件事比自己想的要复杂很多:算法要出来,需要什么计算资源和架构,硬件设计验证,后端流片……整个软硬件研发要3年以上研发周期。因此选择芯片厂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不同平台之上做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会更快进入市场。

第三,归根结底,自动驾驶领域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车企手中。地平线并不需要造任何一款芯片,自行研发的雨果平台更多将用来验证设计,最终还是希望出售自己的处理器IP,把这部分的设计放到别的芯片里面去,每一家芯片提供商都有机会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可以看出来,地平线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小众的切入口,并且留足了资源余地。但是目前芯片公司也在构建自身的软件实力,自动驾驶与车辆的联系紧密,也让主机厂在算法等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这些都会与地平线的业务存在交集。

但余凯本人相信产业链是会逐渐细分的。自动驾驶所需的技术垂直而专业,每个角色一定会找到一个点,各自做各自擅长的事情,地平线的点就是把人工智能做得足够好。

最后他向我们做了一个预告:地平线在2017年会专门推出流片的处理器架构,效率会比当前处理器架构高1~2个数量级别。在拥有一整套产品之后,地平线会推进路测,包括IP授权在内的商务也将同步展开。

车云菌说


点击下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