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年说鸡|要闻鸡起舞,也要呆若木鸡

 涂鸦吧 2017-01-26

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快要到农历鸡年了。鸡,是人类的好朋友。当然,也是中国人的好朋友,要不然,它怎么会进入十二生肖呢?你仔细观察过没有,十二生肖里面,只有鸡是禽类。为什么不是鸭,不是鹅?虚拟的动物里面有龙,而作为禽类的凤凰并没有入围。

鸡年说鸡|要闻鸡起舞,也要呆若木鸡

这一切都说明,鸡,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种“战略性家禽”。人类很早就尝试驯化各种动物,经过漫长的、不断地“试错”,鸡成为最重要的驯养动物之一。大诗兄猜想,鸡的脱颖而出,有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便于驯化。鸡的始祖是“原鸡”,它性情温顺,而且只能贴地滑翔,容易被圈养。原鸡起源于我国云南一带,直到今天,那里的村寨里,农民还有让家鸡与原鸡杂处的习惯。相对而言,鸭子的始祖是野鸭,鹅的始祖是大雁,它们是“海陆空”三栖动物,稍不留神就“金超脱壳”了。而猫这样的动物,是怎么也养不熟的。其次,鸡的实用价值高:大公鸡可以打鸣,鸡肉美味,鸡蛋多产而营养丰富,漂亮的鸡毛可以插在帽子上做装饰品,也可以做鸡毛掸子。

长期以来,鸡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流变,一些动物在人类的语境中,形象变得有些复杂扭曲,比如鸡,比如龟。但是,我们应该正本清源,了解它们的美好。我记得,大画家黄永玉老先生画过一副大公鸡,题名就叫《最美鸟》,题词的大意是:这么美丽的鸟类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太过熟悉,所以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它的美。你仔细想想,再看看公鸡的模样,是也不是?

鸡年说鸡|要闻鸡起舞,也要呆若木鸡

黄永玉《最美鸟》

汉朝人韩婴说,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这些美德,至今看来也不过时。


田园鸡栖于埘,羊牛下来

下面,大诗兄就讲讲古诗文里的鸡。从最古老的诗集《诗经》讲起:

君子于役

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鸡年说鸡|要闻鸡起舞,也要呆若木鸡这是一首读起来令人伤感的诗篇。大意是说:我的夫君参军打仗,不知什么才能回来。“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埘”就是鸡窝,太阳下山了,鸡回到了鸡笼,牛羊下山回圈。每当这个时候,我,作为一个“留守妇女”,就特别想念我的夫君。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呢?什么时候能一起过这样的平常日子、田园生活呢?你渴不渴,你饿不饿……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民族,鸡鸭、牛羊就像他们的家人。夕阳西下,暮色笼罩,温顺的家禽家畜都回到自己温暖的“家”里了,最最可爱的人,怎会不思念“老婆孩子热炕头”呢?

大诗兄提醒大家,“王风”系列是《诗经》“国风”中最识大体、顾大局的一部分。这首《君子于役》,并不是讲“反战”,而是在牺牲小家为大家、支持国防建设的基础上,表达一些温情脉脉的个人情感。

风雨

诗经 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里面,“郑卫之风”的特点,是自由奔放、儿女情长。

这首《风雨》里面,最为人们熟知的,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一句。大公鸡不只是见到朝阳要鸣叫,风雨如晦、白昼如夜的时分,它们也会用鸣叫。在后世,很多人用这一句,来形容不容乐观、波诡云谲的大时局。而在这首诗里面,这一句的本意并没有那么复杂,就是用环境来反衬情窦初开小儿女相见时的心情。

阳光和煦、鸟语花香,固然是谈情说爱的好时节。而斜风细雨、甚至狂风暴雨,穿过风雨来看你,与相爱的人相逢,外部环境如此恶劣,何尝不是突出这样一个情景:仿佛全世界都是我们两个人的。风吹雨打、公鸡打鸣,见到了你,怎不欢喜?

《诗经》里面还有两首很好玩的诗,都是年轻夫妻在被窝里的对话。

鸡鸣(节选)

诗经 齐风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据专家解释,这是大王和王后的对话。王后说:“哎呦,鸡叫了,大王该起床早朝了吧?朝堂上估计已经挤满大臣了吧?”大王说:“哪里有公鸡叫?我只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好有童心的一个大王。

女曰鸡鸣(节选)

诗经 郑风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老婆说:“哎,鸡叫了,天亮了,该起床了哎。”老公说:“还没大亮呢,再睡一会儿。不信你起来看看,启明星还挂在天上哩。”老婆又催:“起来起来,刷牙洗脸,打点行装,带上弓箭去打猎。河边芦苇荡里,好多野鸭子和大雁。”

凫,就是野鸭,家鸭的前身;雁,就是大雁,家鹅的前身。你看,在古代人眼里,鸡鸭鹅的分量就不同啊。鸡是用来打鸣的,没说要烧了炖了来吃;鸭子和鹅,对不起,一箭毙命,一顿美餐。

上面这两段对话,就是上古时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个家庭过日子的小插曲。现代生活,上学族、上班族,不都是天蒙蒙亮的时候,在被窝里被闹钟催醒的么?不都是想再赖床一会儿么?我们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而那时候的“大自鸣钟”,就是大公鸡。

美味丰年留客足鸡豚

到了后来,在古人的诗文里,鸡越来越多作为一种食物出现。大诗兄猜想,这是因为在以前,生产力还很低下,人们平时不舍得吃鸡,主要是让公鸡打鸣、母鸡下蛋;随着生产力有了一定而缓慢的进步,鸡肉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肉食。

东晋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好几处提到了鸡。第一次,是武陵人第一次进入桃花源,只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鸡犬相闻,这是一个美好乌托邦的象征;饲养鸡犬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们的声音:公鸡打鸣、犬吠护家。鸡年说鸡|要闻鸡起舞,也要呆若木鸡

齐白石画鸡雏

第二次提到鸡,是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杀鸡作食,可见鸡肉是招待贵客的上等肉食。

在唐宋的诗篇里,鸡肉大餐也是经常出现。比如: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节,秋天的节日,要吃大餐。大餐的标志是什么?“故人具鸡黍”,鸡是散养走地鸡;黍是上等的小黄米。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寒冬腊月到了,农家纷纷储藏谷物、腌制肉食、自酿美酒。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要集会举办“社火”,其实就是一次乡村狂欢节。“丰年留客足鸡豚”,丰收之年招待客人的标志性食物是什么?就是家养的三黄鸡、黑毛猪。鸡年说鸡|要闻鸡起舞,也要呆若木鸡

注意到没有?“鸡犬”也好,“鸡黍”也好,“鸡豚”也罢,总之,鸡,是百搭!

典故|“闻鸡起舞”和“呆若木鸡”

还记得大诗兄这篇文章的标题么?终于,我们要讲到关于鸡的典故啦。

首先是“闻鸡起舞”。这个故事是二十四史之一《晋书》里面记载的,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东晋时期,有一位有志青年叫祖逖,他总想着收复北方国土。

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大意是:祖逖和刘琨是“一被子”的好朋友,有一天半夜,也不知哪只公鸡生物钟错乱,叫了起来。刘琨的第一反应估计是很恼火,认为扰了清梦。祖逖却揣了刘琨一脚:“这不是坏事!”于是,爬起来就舞剑(不是跳舞)。

后来,祖逖带领军队北伐,渡过长江的时候“中流击水”,慷慨激扬,也一度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惜时如金、奋发有为。

而“呆若木鸡”的故事出现得更早。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庄子·达生篇》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公鸡好斗,也很早就开展了斗鸡游戏。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为大王养斗鸡。养了十天,人家问他:“能斗了么?”他说:“不行。雄赳赳气昂昂的,太骄傲。”又过了十天、十天、十天,依然不行,理由还是气太盛。最后问他,他说:“差不多了。”理由很奇怪:不论别的公鸡怎么叫嚣、怎么挑衅,它就是一动不动、眼珠子都不带眨的,“呆若木鸡”。别的鸡一看,哎呦,深不可测哎,吓跑了!

这个故事同样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比如沉着应对,比如全神贯注,比如“以不变应万变”,比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世界,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这种大智若愚的态度哩。

“闻鸡起舞”和“呆若木鸡”,也并不矛盾。这些典故教给我们人生态度,也教给我们人生智慧。

鸡年说鸡|要闻鸡起舞,也要呆若木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