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思聪与他的《思乡曲》丨“我的家乡路儿正长,心头惆怅。”

 shuzechi 2017-01-26

思乡曲 吕思清 - 吕思清小提琴独奏—爱的主题 刘霄独奏马思聪《思乡曲》,钢琴伴奏宋滢轩





马思聪与他的《思乡曲》

马思聪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其中小提琴作品占有重要地位,而《思乡曲》又是其中最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本文就马思聪的创作生涯与他的《思乡曲》的艺术特点谈些肤浅的认识。 


李传韵独奏《思乡曲》


一、马思聪简介 

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1912~1987),出生于广东海丰,故乡灵秀的景物和大海宽广的气势赋予这位南粤之子以艺术的灵感。他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家乡的民间音乐、地方戏曲以及从西方传入南粤的西洋唱片,成为他最早的音乐启蒙。6岁时入教会学校读书, 11岁时他随其大哥马思齐到法国留学,曾在朗西音乐院和巴黎音乐院学习小提琴演奏。师从著名小提琴家保罗?奥别多菲尔(Paul Oberdoerffer)等人。1929年秋回国以后主要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演奏,被誉为“中国的音乐神童”。1930年再赴法国,主要随犹太裔作曲家毕能蓬教授学习作曲。1931年秋回国后,在广州与老同学陈洪共同创办私立广州音乐院,由他任院长并教授小提琴、作曲理论、钢琴等课程。 

  

二、马思聪与他的《思乡曲》 

我国第一首真正走上国际舞台,及我国第一首被外国小提琴大师演奏的小提琴独奏曲,分别是马思聪作曲的《思乡曲》和《第一回旋曲》。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小提琴第一首堪称世界精品的杰作,能与其媲美的是尔后大家熟知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1936年,马思聪到北平旅行演出,听到了一首很朴实、清新的的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大众才是受苦受难的群体,他们无辜地承受着战争带来的苦难,抗日救亡的号角响起,从此担负起历史的重担。马思聪立足于民歌是本质的素材,是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最丰富、最有价值的宝藏。1937年至1938年他初步运用民歌元素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内蒙组曲》(原名《绥远组曲》)。其中第二乐章《思乡曲》就引用了内蒙河套地区这首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 


城墙上有人,城墙下有马, 

想起了我的家乡,我就牙儿肉儿抖。 

举目回望四野荒凉,落日依山鸟儿飞散, 

庙台的金顶闪闪光,驼群的影遮列天边。 

哎噢咿啊想家乡。 

风大啊黄沙满天,夜寒啊星辰做帐。 

草高啊盖着牛羊,家乡啊想念不忘,想念不忘。 

我的家乡路儿正长,心头惆怅。 

吕思清独奏《思乡曲》



质朴的民歌,其曲调本质上就是非常优美的。作者对它毫不作修饰,只是让小提琴把它在中低音区演奏出来,然而就在后面,作者顺着这个朴实的主题,写出了好几个风格上非常统一的发展主题,使得这种思乡情绪不断提升和发展,终于在小提琴奏出激动的双音乐句时,到达高峰。这样,最后由小提琴在高音区再次奏出这个民歌主题,用宁静、延绵的音乐声,演述出游子的乡愁,随着从低往高的一连串上行平行四度,作者把这种解不了的乡愁凝结在逐渐逝去的极高音的泛音上了。 

这是一首以似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描写了塞外城墙上跑马,漫天黄沙,金顶庙台,天边驼群等壮美凄凉的画面。慢板,如歌似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这是游子思乡情深之意,想念故乡的萌芽思想,他把萌芽思想成长为树木。通过音乐把失去土地的,离乡背井流浪于异乡的农民的离愁与别念表现的淋漓尽致。 


马思聪的学习经历为他打下了良好的中西文化功底,形成了遵循中国传统礼教与西方文化、自由主义思想。留学使他在音乐领域学习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奠定了深厚的作曲理论,曲式、和声及作曲技巧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他自己独有的风格。作曲属于精神上的创作,表现力的大小从演奏的创造力里体现,随着年龄的成熟而变化。生活环境、文化底蕴、个性性格等则影响到作曲及创作理念、风格和特点。他以丰富多彩的民族音调为基础,在以调性音乐为前提的条件下自由运用多种现代多声写作的技巧和各种小提琴演奏的特殊语言、特殊演奏技巧,表现出具有深沉广博的中国民族精神和恬淡素雅的抒情风格的特征。 



马思聪说过:“今天中国的作曲家们要了解土地上的一切。我们要向我们的土地吸取宝藏。我们除了认识一些民歌之外,还要了解生长在土地上的人民。只有深切的把自己强化变成这土地的一部分,才能正确地走上民族风格的路子,而从这里开阔自己的路。”民族文化是来源于人民的。作曲家接触民族的文化,体会着生长带土地上的人民的生活,感触到深切的民族情,深切的把自己强化变成土地的一部分。《思乡曲》的创作就是这样的。其实,马思聪并没有到过绥远,但从绥远的民歌中,他能想象到塞外的黄沙、胡笳、庙台与驼群的景象。 



马思聪的作品以其旋律的优美动听、感情真挚和中国式的韵味而引人注目。他的作品为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立足于民族的根基,作为一个中国的作曲家而自豪,孜孜不倦的追求作品的名族风格。他曾说:“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之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所有作曲家的命根。”(引自马思聪的《创作的经验》一文,载于《新音乐》第五卷第一期)。 



马思聪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他拥有一颗发现美的心。他的思想里充满着回归本土,回归民族的意念,本土民族特点才是一个民族真正拥有的宝藏。才能使音乐中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气息。他诗情画意的音乐中,讴歌的全是祖国和家乡。对新中国民族音乐寄予厚望:“如果新中国音乐要有一块土地好让新的幼芽生长,就在民歌这一块肥沃的土地上生长,努力培植,让民族音乐萌芽在肥沃的土地上生长出丰硕的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