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期广播音乐会“致敬大师系列”——纪念马思聪诞

 阿里山图书馆 2022-10-09 发布于北京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和东方先后诞生了两位伟大的音乐家——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与中国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他们的共同点是倾注毕生精力深入民间,采集、整理本国的民歌,将民族、民间的音调、节奏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也就是说用地道的母语来讲话。

卞祖善先生是一本近现代音乐史的活字典,马思聪和科达依的生平、音乐都在他心里,这两位作曲家对他有着至深、至远的影响。说到马思聪和柯达伊的不同之处,卞老师说:“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差别很大,柯达伊非常顺,以至于还遭同行嫉妒,而马思聪一生坎坷。


图片


上海爱乐乐团客座首席张润崯深情地演绎着马思聪的《思乡曲》,悠长悲伤的曲调,无尽的乡愁……音乐中体现出作曲家对祖国、对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饱含着对故乡的思念。从音乐创作上来说,《思乡曲》融合了中国传统旋律展衍变奏的手法,是中国民族风格小提琴曲的奠基之作。

图片

音乐进行到《山林之歌》,马思聪只在第一乐章中应用了云南怒江地区的一首山歌片段作为音调,却发展成一首色彩斑斓、音乐形象丰富、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尤其在展现音乐的交响性和戏剧性方面,作曲家用了非常多的手法,民歌音调纵向化为二度、四五度音程的叠置、复调,转调、声部转换后的色彩变化,低音提琴用“巴托克拨弦”来模拟云南竹板的声音等等。

图片


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人民。同样,今年140周年诞辰的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也是在用地道的母语说话。无论是《马罗采克舞曲》还是《哈里·亚诺什》,都充斥着鲜明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元素和特质。

上海爱乐在卞祖善的指挥下,那些富于律动的民间舞曲旋转了起来,快-慢-快的音响不断交替。仿佛来到了匈牙利乡村,与快乐的村民们一起跳起了马罗采克舞蹈。同样四五度音程的叠置,到了匈牙利作曲家手中,因为节奏形态的变化而赋予了作品粗犷、顿挫的味道。


当代作曲家究竟应该以何种姿态对待创作,如何更好地用母语来讲话?或许我们能从这场马思聪和柯达伊的音乐中得到一些启示:站在东西方的交汇点上,扎根于传统,以博大的胸怀去创作。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将民间音乐融入到血液和骨髓里的创作是打动人心的,前辈们已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图片

曲目单

指挥:卞祖善

小提琴:张润崯

上海爱乐乐团

马思聪

一、思乡曲

二、塞外舞

三、山林之歌

佐尔丹·柯达伊

一、马罗采克舞曲

二、《哈里·亚诺什》组曲 直播观看入口



经典9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