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

 关福 2017-01-27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21世纪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

摄影/桂花飘落


它与世界的喧嚣一刀两断,十几户人家住在一个山洞里,没有亲眼所见,你真的很难相信这是真的。

但这确实是真的!

摄影/桂花飘落


这就是贵州的中洞苗寨,据说被称为“亚洲最后的穴居部落”。

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畔水塘镇格井村,离紫云县城约30公里,距贵阳161公里。

摄影/桂花飘落


先辈躲避战乱于此,直到2013年才被发现!


这个高50多米,宽100多米、深200多米的洞穴,生活着十几户人家,他们的祖辈为躲避战乱而定居洞中。

摄影/桂花飘落


直到2003年,一个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来到中洞,捐款10多万人民币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外界才得知中洞苗寨的存在。

摄影/桂花飘落


别有洞天,天然的家园


洞内开阔、寂静,这里的天空永远是凝固的!洞中人家篱笆做墙,洞顶便是屋顶,家中陈设多是做工拙朴的木头箱柜、桌凳。

摄影/桂花飘落


靠近洞口散布着几十座同样没有屋顶的干栏式木柱竹楼,像舞台布景,人们就在这舞台上天天演绎着真实的“山顶洞人”古朴生活。

摄影/桂花飘落


所有洞穴内的房屋,无一例外地都没有盖房顶,怪石嶙峋的洞顶,成了一个巨大的公共天花板。

摄影/d60xinshou


曾经的洞中小学,现在已搬离,学校外有一座篮球场,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地方。

摄影/桂花飘落


洞穴内的人间烟火


由于受到交通和语言的限制,中洞人也不愿与外界有太多的接触。他们就在洞穴周围的石洼上,种植玉米等作物为生。

摄影/桂花飘落

每周到15公里外的集市买些油、盐等生活用品,其余的日子在家种田、放牛或养猪,在以前,中洞人还大多自己纺纱织布、自做衣服。

摄影/桂花飘落

洞中的水常年贮存着用之不竭的山泉水,哺育着中洞人民。“与世隔绝”的生活一点也不无聊,大家一起去说说笑笑。

摄影/桂花飘落


简陋的墙壁和书桌,也是童年的美好回忆。

摄影/桂花飘落


简陋的锅具,简陋的火台,做出最美味的食物。

摄影/桂花飘落


就是不愿搬!


为了改善中洞苗人的居住环境,当地政府先后采取修道路、架电线、建水窖、安装电视转播塔等一系列扶贫措施。

摄影/桂花飘落


2008年,针对洞穴内潮湿、阴暗的恶劣环境,为了让洞中苗人整体搬出洞外居住,紫云县实施了“中洞组移民搬迁项目”,在距中洞500米的山下新建了移民房屋和寄宿制学校。


2009年6月,中洞小学正式搬迁至洞外新建的寄宿制学校。洞中苗人搬出洞外后,部分居民因不适应洞外生活,居住不到一个月又搬迁到洞中生活。

摄影/桂花飘落


谈及不愿搬出的原因,苗人王凤清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洞中冬暖夏凉,不怕刮风下雨,我们很难再适应外面的居住环境。”

摄影/d60xinshou


入夜,中洞内的篱笆屋亮起了电灯。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山下也许对他们有诱惑,但始终敌不过这个洞穴之家。

摄影/桂花飘落


怎样去这个神奇的洞穴部落?


坐标:贵州省安顺紫云县的水塘乡。

交通方式:自驾+徒步


方式一:进洞的路途十分艰险遥远。从政府为这里居民修筑的公路尽头下车,还要步行一小时崎岖山路,途中翻越一座高山,再爬到对面的山腰上,才能到达此洞口。沿途悬崖峭壁乱石挡道,多处山路的宽度不足一米。

摄影/桂花飘落


洞口被苍松翠竹所遮掩,真正的山顶洞人哦。

摄影/d60xinshou


洞里现在可以住宿,有几户人家还办上了客栈。

摄影/桂花飘落


今天是除夕,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

在新的一年里,祝大家将世界的喧嚣屏蔽在心灵之外,

独守自己心灵的宁静!

摄影/桂花飘落


祝你

在喧嚣的21世纪中,

找到自己宁静的世外桃源!

摄影/桂花飘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