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王攘夷——诸侯的野心之举挽救了华夏文明危机

 思明居士 2017-01-27

从西周确立分封制以至平王东迁洛邑进入东周春秋时期,各地方的诸侯国靠着几代国君的惨淡经营,实力大增,纷纷崛起,而周天子这是名义上的威望虽在,但对诸侯国已经失去一言九鼎的控制力。实力强劲的诸侯开始不断挑战周天子的威权,依靠自己的实力,相互征伐,掠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面对这样的混乱局面,周天子只能拿出天下共主的身份出面调停,不得不对强大的诸侯国妥协,俨然变成了一个大家族的长辈。

春秋初期各诸侯国分布
春秋后期诸侯地域分布
此时,趁中原各诸侯兼并混战的时期,北方犬戎、山戎、匈奴等游牧民族,南方的楚国乘势崛起,分别从北和南两个方向向中原的诸侯国攻城略地。楚国是南方苗人建立的政权虽也参加了武王伐纣,但始终都没有被中原的华夏文明接受。楚国在这个混乱的时期乘机消灭了南方江汉之间的几十个小的诸侯国,使楚国的地界几乎伸到了中原的腹地。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也消灭许多小国,占领了大片的土地,即使是北方实力强大的燕国也几乎遭到了灭国之灾。华夏文明第一次遭遇了来自外部的危机。
每次历史的转折点,总会出现那个决定历史方向的人。齐桓公,姜小白,在管仲的辅佐下,使齐国的实力空前强大,吞并山东半岛的众多小国。在山戎进攻燕国之际,齐桓公已经四次会盟诸侯国了,只不过来的都是些小国,其他一些有实力地位的诸侯并不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为此,在管仲的提议下,“尊王攘夷”的口号出来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本来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获得自己的合法权威,使不服之国臣服。 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这恰好给了齐桓公一个机会,于是出兵讨伐山戎救援燕国,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师。 齐桓公二十七年(前659)春,狄人攻邢国以齐国为首,齐宋曹三国之君各率本国兵马共同救邢。不久,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考虑到卫国已是君死国灭,要重新建国,便于第二年(前658)春在楚丘帮助卫国筑新城,使得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齐桓公二十九年,楚国攻郑。第二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对楚国及其属国展开联合进攻,迫使楚国向周天子称臣纳贡。
《春秋公羊传》:“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对于“尊王攘夷”历史的评价大都是正面的,确实在这一口号的下华夏民族也结成民族统一战线,达到了守护华夏文明的历史责任。齐桓公后,各诸侯崛起的新霸主也都选择这一口号为自己的扩张披上外衣。
经过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 或暂时远遁草原,或者直接融入华夏文明,如中山国即为游牧民族所建。而南方的楚国,甚至当上过中原诸侯的霸主。“尊王攘夷”的政策虽然抵挡了外族的入侵,可是它的实质是不变的,都是诸侯们为了自己掩盖的霸权而披的合法外衣,明为尊王,实为撼动王权,周天子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变得一文不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