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鸡

 HQxv0365w1o7qr 2017-01-27

者按:鸡年来了,不过今天不是讲鸡年的来历,因为十二生肖的传说比较像童话故事,我们还是看看甲骨文的鸡字是怎么写的,学者又从中解析出了什么。


这是“鸡声茅店月”的“鸡”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个“奚”字,仅表示这个字的读音(“鸡”与“奚”读音相近);而右边的“鸟”字则是表意的部分,说明“鸡”是鸟类。由此可见,“鸡”是个左声(奚)右形(鸟)的形声字。金文②很像一只头朝左的大公鸡的形状,表示读音部分的“奚”字省掉了。小篆③则类似于甲骨文的形体,左边还是个“奚”字,右边则把“鸟”换成了“隹”(上古时“鸟”与“隹”同义)。楷书④的形体与小篆相同,也是“隹”、“奚”声的形声字。可是后来到了简化字⑤就大不相同了,把“隹”字又还原为甲骨文的“鸟”字,并且把左边的“奚”字换成了简化符号“又”,这就成了新简化字“鸡”了。


请注意:“又”为什么称为简化符号呢?因为它能代表“難”、“聂”、“轟”、“樹”、“鳳”等字中被简化的部分,写成“难”、“聂”、“轰”、“树”、“凤”等。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初为象形字,商代甲骨文像高冠长喙之鸡。在商代就发展为形声字。形旁鸟像禽鸟形(《说文》本把鸡看作鸟类),表示鸡的本义与禽鸟有关。声旁奚为从爪、从大、从糹,糸亦声之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奴隶,于鸡表音,鸡与奚并为牙音、支部。象形的鸡是形声字鸡的一个源头,形声鸡的另一个远源、声首是糸(mì),近源、准声首是奚,糹与奚并见于甲骨文。糸是束丝之形,其与构件大(人形)、爪(手形)结合而为奚(会以手持绳牵奴隶意),奚与象形的鸡结合而为形声字(也不排除先以奚为鸡,后为造专字,天星观遣策即以奚为鸡)。商代形声字鸡的偏旁尚不固定,声旁或在左,或在右,有的还省去了构件糹。《说文》籀文作“从鳥,奚声”,战国文字草率,但基本结构与《说文》同。楷书作鷄,俗体。唐代碑刻或作。现代整理汉字时,以鷄为正体,简化作鸡。本义是报晓家禽。《后编》14·10:“王田……隻狐十……马三、鸡六。《荀子·儒效》:“曾不如好相鸡狗之可以为名也。”用作地名。《合集》37472:“戊寅卜,贞:王田鸡,往来亡灾?”用作人名。《前编》7.23.1:“乙丑卜,贞:令彗眔(及)鸡以束尹,从?蜀协事?”(参“雞”字条)(张标)



形声字。从隹,奚声。鷄的异体。《说文》以为字头正体,以鷄为重文。现代汉字以鷄为正体,淘汰了。汉魏到隋唐碑刻中,尚出现过以下俗体:。雞的产生晚于鷄。鷄字产生于商代,而雞到战国时才出现。二字的区别,仅在于形旁是从鸟还是从隹。而隹与鸟,古初形、音(同为舌音)、义俱近,或说是一字之分化。以往文献中雞字也是经常出现的。《诗·齐风·鸡鸣》:“雞既鸣矣,朝既盈矣。”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仓》:“雞猪之息子不用者,买(卖)之。”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205:“雞犬之[声相]闻。”通“离”,分离。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148:“恒德不雞。”又通“谿”,峪。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雞。”(张标)


——《字源》

—————————————————

【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