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的3种做法及优点分析

 七十六之羊公子 2017-01-28

在我们知识储备的过程中,做读书笔记通常是个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工作方法或者习惯。其好处至少有这几点:

1、加深印象,节省工作记忆空间

2、有利于理解、消化知识

3、提高知识储存和检索的效率

4、为成果分享和价值输出打基础

——那么,对于我们做读书笔记,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分别有什么优点?

就我自己而言,结合不同的阅读方法,读书笔记主要有下面3种。

一、框架型

框架型笔记,是将所读的书籍按照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自己理解的层次结构,提炼出一个框架,然后在这些框架里面补充完善。

这种类型的笔记,由于更关注逻辑结构和框架脉络,还可以直接用思维导图来整理。

以我之前的互联网运营相关笔记为例,框架型笔记如下。

其优点,主要是逻辑结构清晰,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更具系统性,方便和自己的知识储备建立关联、和思考框架结合起来。

对应的阅读方法为检视阅读、分析阅读。

二、评注型

这种笔记,使用不同标记来区分书中的原文描述和自己的理解,“原文”部分不做任何修改,自己的分析和补充放在“评注”里面。我们以《运营之光》第二章里面的一段话为例。

【原文】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大量置身于真实用户的体验场景下,这样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慢慢拥有一种对于你的用户们的“洞察力”。

【评注】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做运营,都需要从真实用户的角度的观察思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找到并置身于真实的体验场景下。另外,如果是自己去体验真实场景,那么自己和用户群体在产品使用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要尽可能地小,或者自己就属于目标用户群体中的一分子。

从该例子可以看出,这种笔记将原文和自己的思考、评注分开,方便对照参考,也有利于自己深入思考、锻炼观点评论与表述能力。

对应的阅读方法为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三、主题型

这种读书笔记,是基于某个主题来整理读书笔记,不限于该书提及的内容,也不完全按照书中的逻辑结构。

一般是针对某个主题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其他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并选择性或批判性地参考阅读,然后对应做笔记。

如果用我自己的笔记做例子,可以参考前面关于知识管理和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文章。

其优点首先是,针对某个主题可以更为深入地思考、不局限于一本书中提及的观点,其次,整本书提及的主题有时候会比较分散,而使用主题型笔记可以提高效率,只选择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部分去深入分析。

对应到阅读方法,就是主题阅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