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律养生享天年作者:胡兴定(养生专家)

 国学SH72 2017-01-28

 五律养生享天年   作者:胡兴定(养生专家)《益生文化》第124125期稿件

一、感悟养生升华理念

  1、谋求康寿理念指导上的升华:由过去的一味向古、向外寻觅仙人、仙方、仙药以期康寿,转为向自身挖掘康寿法宝。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个“长命百宝药箱”。这种指导理念上的升华有利于克服长寿的神秘性、高深性,增强自信力。

    2、对“生命在于运动”认识上的升华:“生命在于运动”决不仅仅是外部形体的运动和活动,从本质上来看,其人体生命应在于“五动”:形体活动、经络联动、脏腑内动、子午律动(气血运行)、意识能动。这种认识上的升华有利于克服养生保健上的片面、肤浅。

    3、养生保健由经验型向规律型(科学型)的升华:传统中华养生经验方法浩如烟海,若从哲学视角来考察,不外五大规律及其五大基本方法即顺应天地运行规律的自然养生法、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心理养生法、感应人体生命规律的形神养生法、照应体质类型规律的特色养生法、对应事物数质规律的中和养生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作为养生者来说,只能顺应它、适应它、感应它、照应它、对应它。谁违背规律就将受到它的惩罚:害病先衰,减寿早亡。每个人具有主观能动作用,所以科学养生是要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意识的积极作用,趋利避害,以享天年。

    二、“五律”养生的内涵

               自然养生

    1、天人合一观是自然养生的灵魂

    人的第一属性是自然人,“天地相接,我在其中;阴阳相合,我在其内;上下相通,我在其间。”天地人是相通的,这就是天人合一观。所以宇宙、天体、自然对我们人影响深广。其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主要是阴阳、四季、昼夜。《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下之大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天地自然按照一定规律不断运动变化,其主要特点与标志是年年四季昼夜交替。就四季而言,万物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昼夜而言,古人认为天亮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养生必须遵循时序节令,只有体内的阴阳变化与天地阴阳变化同步,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古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本,均与万物沉浮生长之门。”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避邪不至”,否则就难免“逆其根,伐其本”。这就告诫我们养生不能走与自然相抵触的道路。如何顺应?拿养五脏来说,春季万物生发,应养肝重制怒;夏季万物生长,应养心宣阳气;长夏应养脾,祛湿浊;秋季万物收敛,应养肺防秋燥;冬季万物收藏,应养肾强筋骨。四时的气候与疾病的发生就有一定关系:春多肝病、鼻塞病;夏多心病、胸腔疾病;长夏多脾病;秋多肺病、风病;冬多肾病、关节病等。老人的主要毛病就是阴盛阳衰。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旺盛,百病不侵。四时摄生的实质就是摄阳、藏阳、惜阳。

  2、合理调膳是养护生命的物质基础

  合理调膳就是大自然什么时候给我们天然食物,我们就什么时候吃,不偏食、不多食,少吃反季节蔬菜,谨和五味(酸入肝、甜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兼顾五色(肝喜青色、脾喜黄色、心喜红色、肺喜白色、肾喜黑色)

    3、依生物钟节律生活,不妄劳作动静结合

    地球上一切生物体(包括人体)都受着一个复杂的生理节律控制,科学家对此形象地称为生物钟节律。人的生物钟现象,小则如每到一定时候就自然醒了,到一定的时候不自觉地想睡觉,大则如人的生命活动周期为女七年,男八年。人的情感和行为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体力以23天为周期,情绪以28天为周期,智力活动以33天为周期。生物钟现象在病者身上反映尤为明显,古人云:“夫百病者,旦衰、昼安、夕加、夜盛。”一天之中,人体阳气盛衰具有周期性节律,即早晨阳气开始生发,中午则阳气旺盛,到了日落的时候,阳气逐渐衰弱,夜半则为阴气最盛之时,人体的生理、病理相应地产生各种节律性的变化。

  4、按“子午流注”时序养护脏腑、经络   

  一天(昼夜)之中应如何养生?祖先早就总结出“子午流注法则”,就是昼夜间人的气血在经络循行过程中的强弱规律。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人有十二条正经脉,每个时辰都有一条主要经脉当令(值班),此时辰是该经气血在某脏或腑活动最旺盛的时候,也是最有利于培补或医治此脏()的最好时间。比如子时(11点一凌晨1)是胆经当令,要好好睡觉;丑时(1点一3)是肝经当令,要好好养肝血。“子午流注法则”告诉我们,人必须顺应昼夜时辰养生才符合天道,才能收到事半功倍。总之,自然养生法的本质要求就是顺其自然。

    心理养生

    1、适应社会发展,作到“三正确”对待

  我们不仅是自然人,具有自然属性,同时是社会人,具有社会属性。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要落伍。个人与社会的另一层关系是社会首先养活着个人(18周岁以前),当你能独立生活时,必须要回报社会,这就需要三个正确对待:第一,正确对待社会“多予少取”的分配关系。任何社会都要向前发展,发展的首要前提是扩大再生产,增加积累。那种分光吃光只享受不奉献和“少予多取”的心理行为是不足取的、违背公德的。社会分配给个人的永远是一个不等式,古今中外均如此。不能认为这是不公平,要心平气和对待。第二,正确对待人与人间的利益差别和得失。要心平气和,可以比,但不要攀比。比位子、比票子、比房子、比车子、比娃子,越比越觉得划不来,越比越生气,越比精神越萎靡,越比身体越多病。攀比是名利作祟,对身体极为有害。第三,正确对待人际交往中的恩怨关系。坚持“和为贵”的理念,忠信为人、宽恕待人。少生气,不怄气,笑对人生。

    2、适应社会发展,坚持两个“适度更新”

    要做长寿人,先修长寿心、养生必先养心。凡欲身无病,必先正其心,不乱求、不妄求、不贪欲,此心无病矣。要想开点,看远点,求实点。真正要做到自觉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保持心态平衡,除了“三个正确对待”以外,还有两个“适度更新”。一是更新自我价值取向。老年人要乐生,必须散淡以名利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培养以康寿为主体的新生活价值观。人步入老年期后,不要奔波聚财物,而要保健求康寿,生活行为准则应守四句话:健康至上,安全第一,老有所用,快乐无比。二是更新思维方式。人步入老年,要开创二度花甲新生活,最明智的作法是转换一下思维方式,以防止消极情绪和钻牛角尖的坏毛病滋长,努力学会阳光思维法,它是打开快乐人生的金钥匙。笔者总结出阳光思维八大法则:积极向上的思维法则、促进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思维法则、趋利避害的思维法则(主指健康)、挑战丧失的思维法则、憧憬美好的思维法则、回复(童心)回归(自然)的思维法则、人生加减乘除优化思维法则、强化老年心理免疫思维法则。

    如果按照上述“三正确对待、两适度更新”去做,一定是个心平气顺生活乐观的老人,不是被迫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律,而是基于高认识基础上的自觉适应。这样才是人们崇尚的“六然”老人:凡事有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达不到这样高的境界,退一万步说,人来到世界上就像住旅店,总要离去,任何财物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搞得怄气损身、伤神减寿哩!心理养生的本质要求是心态怡乐。

    古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笔者提出“半仙七招养性修身”,七招是:品性锤炼三高度:第一高度做超脱社会名利的人,第二高度做践行健康长寿的人,第三高度做融入天地精神的人;修身锻炼四结合:将形体人、气血人、经络人、意念人统一于形神人,贯穿于锻炼始终,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此修身,不是神仙,也是半仙。

               形神养生

    养生就是如何养护好自己的生命。尽管养生内容十分丰富,但重点应该将目光集中到如何科学认识人这个生命体,并正确使用这个生命体,以增长其存活年限。与养生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下述五方面的生命现象:

  一是气血。气血是生命的原动力。中医以气的运动解释生命活动。认为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巨大作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气断血凝人乃亡。养生首重培植气血,气血充足,运行通畅。

    二是经络。经络决生死,处百病,又是天人感应的信息载体。人体正经十二条(心经、心包经、肝经、脾经、肺经、肾经、胃经、胆经、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三焦经),奇经有八脉(督脉、任脉、带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是人体内环境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交联的信息通道,是人体气血运行维持正常动态功能的通道。“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三是人体自愈功能。经络是人体的医魂,方寸之地的穴位皆是人体的大药田,人体本来百药俱全。人体的自愈功能是世界上最好的药,严格说来,病最终是自愈的,不是医生治好的。这就是“三分治、七分养”的真谛。求医先求己,求己重自愈,自愈靠疏经活络。人体如一部电脑,如果不发生病毒感染,只要操作程序正确,它总会精确无误地工作着。人体不仅具有高度自愈力,同时还有强大的防御功能,免疫系统的各组织器官就是这种隐性的巨无霸防御组织。所谓养生养命,就是养人体的精气神,“精”是人体生命活动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气”是形成人体生命的动力,“神”是生命活动功能的表现和主宰,人体主要由天地人信息系统和生理系统组成,百病就是这两大系统不能适应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急变、阴阳失调而产生的,人体的精神信息和肉体的代谢系统只有身心和合,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命体。精现于牙齿、气现于声音、神现于二目。形神养生的本质要求就是形神兼备。

    四是人的意识能动性。人是所有动物中最具灵性的高等动物,具有思维意识能力,凡人进行心理养生就需要自我意识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趋利避害。人在锻炼活动时,通过意念将实体人、气血人、经络人三者有机统一,意念闭目内视、意念气血在体内循行、意念气血冲刷体内病灶,这样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特色养生

    养生,不仅要明确人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更具有体质类型各异的属性,这是我们提出特色养生的客观根据。没有任何一条具体养生方法能适合每一个人。这里说的“体质”不是指的单纯身体健康状况,而主要是先天形成的各人体质类型。体质类型好像人的性格一样,是不易改变的。它无所谓绝对的好坏,只要求照应自身体质类型择优养生。中医学家栾加芹教授根据长期研究归纳出八种先天体质类型,即易患头部疾病的体质、易患脾系统疾病的体质、易患肺部疾病的体质、易患胃部疾病的体质、易患肾系统疾病的体质、易患心系统疾病的体质、易患与胆有关的疾病的体质、易患肝系统疾病的体质。知道了自己的体质也就看到了自己疾病的本质。为什么各人的体质类型病不同?一是先天的遗传病;二是诞生初始时天地气候环境形成的感应病;三是纯后天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病。先天遗传和纯后天病大家易理解,不赘述。现就感应病谈点看法。婴儿在母腹十月怀胎中,由于间接受外界风、寒、暑、湿、燥、火等不及或者太过等不正常的影响。比如说一个人出生在“火太过”的年份,其肺则受火邪的影响,一生容易患咳嗽、咽喉干燥等肺系统的疾病;如果一个婴儿出生在“金()”太过的年份,他的肝木受邪,从小就比别的孩子容易出现肝脏系统的疾病;如果出生在“火不及”的年份,心脏功能相对于其它脏腑就弱一些,容易心系统方面的疾病。不同的先天体质决定了不同的人一生中最易患的疾病,这些病一般很难断根。十月怀胎期,婴儿在母腹中受到的间接影响,只是量变过程,不能完全为其体质类型定性,只有出生初始的环境才是量变的终结,质变的开始,质变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因为由生活在母腹的阴环境到出生后的阳环境,由依靠在母腹中胎息到出生后的肺自由呼吸,当发出“哇哇”哭声才意味着他与天地有了真正的相通,直接地建立了一个与当时当地自然界的气候相吻合的适应机制,与之伴随并影响他的终身。

  为了更有利于养生,防治疾病,中医学家将人的现实体质分为后八类:①平和体质:机能协调,七情适度;②阳虚体质:火力不足,畏寒怕冷;③气虚体质:气力不足,容易外感;④湿热体质:又湿又热,排泄不畅;⑤痰湿体质:怠惰沉重,容易发胖;⑥阴虚体质:五心烦热,口干咽燥;⑦瘀血体质:面色晦暗,易生肿瘤;⑧气郁体质:气相不顺,情绪郁闷。根据体质的寒性、热性不同,在养生方法上就要有所区别。如在饮食上应遵照“同气相求”的原则选择食物,其保健措施应以自我体质类型为圭臬,就是同样的病,在药物的搭配上也应有所侧重,这里还要说明一点,我们的体质一出生就是阴阳不平衡的,或偏阳盛,或偏阴盛。要问这两种体质哪种好?无所谓好坏,阳虚的人有阳虚爱得的疾病,同时,阴虚的人也有阴虚爱得的疾病,只是阳虚的人平日多以助阳温热为保健重点;阴虚的人通常以滋阴为主。特色养生的本质要求就是走自己的路,不盲目跟风。

              中和养生

    世界万事万物都具有数量质量的互变属性,高血压病、高血脂病、高血糖病都是由原来的正常血压、血脂、血糖值突破“度”的临界点,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结果。所谓“中和养生”,既不可长期不足量,也不可长期超量,不论养生的内容与形式怎样变化,必须坚守“中和为度”的原则。我国自古就把“动静结合”、“劳逸适度”、“阴阳平衡”、“形神互亲”,“刚柔相济”这种最佳状态,称为“中和养生”或“合度养生”。人们常说的“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就是违背数质规律导致的恶果,使事物走向反面。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总结提出的“养神十戒”也是说对养生保健中的数量关系必须恪守。养神十戒即“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扰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视,久视苦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没有把养生中的数质变化关系提升到规律上来认识,来把握,人们只关注病变的结果——质变,轻视甚至漠视量变过程,经医生检查说自己得了癌症,惊恐万状,却不知任何癌都是由一个个癌细胞长期积聚甚至转移的结果。再如中医说的虚症、实症、寒症、热症,也不是一时的虚、实、寒、热就会形成“病症”,都是某一方面长期的不足或过剩形成。中和养生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注意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自觉运用数质规律,控制生命活动,控制五劳,保持动静平衡;控制七情,做到心理平衡;控制饮食,做到营养平衡。   

  “五律养生”的最佳状态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养生中量与质的和谐,特别是自我身心的形神和谐。

    三、五律养生的行动纲领:七“以”

    1、以养命为本。养好精气神,它是人体生命活动和谐健康的集中体现,要做到精足、气充、神旺、科学摄膳、合理饮食。

    2、以气血为纲。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依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生成。庄子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3、以经络为载体。人体的经络是一个系统,它沟通内外,联系上下,纵横交错,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构成整体。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的循行规律、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4、以脏腑养护为重点。脏养在藏,腑养在通。

    5、以“五动”为切入点。形体活动、经络联动、脏腑内动、子午律动、意识能动。

    6、以学习保健知识为通向康寿之舟。

    7、以心神愉悦、无疾而终,度百岁乃去为理想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