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三刚开始决定做衣服的时候,算是产后低谷的时期。 阿全很反对。 当时约了个设计师朋友来工作室谈合作,阿全突然提高声音: “你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店?什么都没想好就去做只会什么都做不成。你说要做衣服,说了多少年了?” 朋友尴尬,匆匆告辞。 我能理解阿全,那时候家里还有几家实体店,忙不过来。 但同时这句话也成了决心的契机: 正因为没想好,所以要试试。 2 “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而是什么都不做。” 上个月,我和阿全突然决定去留学。 买了书下了几个app,就开始学习日语。 从五十音背起,可能真的是因为年纪大,记忆力跟不上,就卯足了劲听说读写。 朋友们说,你们疯了吧,都快三十岁的人了!难道要和一群十七八岁的孩子们当同学吗? 没错,虽然很丢脸,三十岁回学校上课偶尔也觉得羞耻,可是, 因为感到设计能力的不足通过学习去提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吧。 别人总问我,你去哪么多国家的动机是什么? 其实我只是想看看没有到过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不是通过电视屏幕,不是阅读,不是听到别人怎么形容,而是靠自己去体验。 能想到的事,应该都去尝试一下。 那个男生多看了我几眼,是不是该勇敢的上去说句话。 看那个女生身材好棒,要不从今晚开始跑步。 朋友圈那张看上去很明媚的地方,如果真正去到那里会是什么感受呢。 3 其实,在初中的时候,我是学过日语的。 家里请了一对一的教师,付了一大笔钱。 我呢?学了两节课,书本一丢溜到网吧了。 也想过如果那时候坚持下来,会不会不一样?至少现在背起单词来没那么辛苦吧。 可是,现在下的这种决心是年轻时并没有的,不懂得年岁的财富是需要感受式的积累。 前阵子在追韩剧。 直播时看一次,第二天有字幕了再看一次,总之每天掐着手指等更新。 奇怪的是,自从决定半年内考出N2等级证的那天起,对追剧提不起一点兴趣。 晚上十一点左右睡觉,早上七点起床,每天背单词,学语法,累了看会书,或者设计几款新品。 一个月过去我发现,看的书竟然比去年一整年都多! 刷微博刷手机?完全提不起兴趣。 身体就像个干海绵,只想源源不断的吸收新的东西。 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再赖床,偶尔健身,看书,学习,能笑着和每一个人打招呼。 4 给自己下达一个任务,不管多简单,多糗,在嫌弃之前先尝试去做。 我和阿全都是旱鸭子,所以很多次去海边时,我们会精心挑选漂亮的泳衣,但害怕自己淹死,躲在遮阳伞下面。 也尝试套上救生圈,那是只有孩子才会干的事情,觉得很不好意思,划了几下水又跑回沙滩上。 后来有一次,认识了一个潜水摄影师,得知我们不会游泳的经历后大笑并一脚把我俩踹下泳池。 还没来得及生气,她大叫道:你不去尝试,就永远不知道它有多美妙! 一个下午,呛水,抽筋,结果呢,我们能游十五米远啦! 激动兴奋之余,“我们明年年初就把潜水证考了吧!” “去哪考?”阿全问。 “就去泰国,年初就去!” 潜水,冲浪,跳伞,开飞机,登雪山,异装飞行,待办事项还有很多很多, 这个世界这么好玩,不去试一试,老了就坐在那后悔,哎呀这辈子过的太平常,都没有疯狂一次。 打碎一个旧世界,你就会想办法去搭建一个新的世界。 跳离目前的保温区,让自己置入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对任何事物保持好奇,接纳,并拓展。 据说,40%左右的大学生,一个月一本书都没读,一天里有超过4个小时是拿着手机,甚至不关心除自己以外的事物。 对我和阿全来说,读书就是两个人相对独处的时间。这让我俩变身成一位“接纳者”,与书的作者去讨论,接收作者的讯息,并输出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候人就会变的很坦诚,心想着,“他说的很对。” 或者,“我并不赞同这个想法。” 相互之间有了交流,思考也越来越多。 所以,给自己一个小目标,一个月至少看两本书吧。 不管什么事都去尝试,脑子里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新的想法。 这,也是让大脑保鲜的方式之一呀, 人脑长期不用会变笨哟。 5 “亲自前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这个世界需要你亲自感受,一切都值得尝试。 别人说的,不算。 PS:今天是大年三十,你们都在做什么呢? 抛弃群发信息给亲近的朋友打个电话亲口道声新年快乐吧。 或者视频看看他的大脸啊。 一对一的人际关系,更重要哦~ |
|
来自: 百眼通 > 《05众生百相-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