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是乱世群雄并起的年代,而张定边是不折不扣的猛将,文可比刘伯温,武可比徐达常遇春。而且还安度了晚年,比起其他人下场要好很多。 张定边(1318至1417),沔阳人,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张定边原籍湖北沔阳州湖弦口,出身渔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从陈友谅起义,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官居大汉太尉,能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不仅善战,而且多谋。当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投书伪降,张定边曾力阻其行,陈友谅专横独断,不纳其言,致遭江东桥之惨败。 张定边最出名的一场战役,便是鄱阳湖之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朱元璋在此战差一点便被张定边杀死。 鄱阳湖战役出现僵持状态后,张定边决定实施个人计划,这一行动事先并不为陈友谅所知,若是陈友谅知道的话,绝对不会同意实施。 张定边率领他的旗舰和两艘副舰从陈友谅水军阵型中驶出,陈朱两军都以为他是出来巡航的,并未在意,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张定边率领他的三条战船一刻不停,直接冲向朱元璋旗舰! 他竟想百万军中取元璋首级! 张定边勇不可挡,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此时作战双方都被他惊呆了,陈友谅军也不知为何出现这一情况,而朱元璋军更是没有提防,前锋纷纷败退,张定边也不理睬,直奔朱元璋而去。 一直冲到中军,朱元璋水军才反应过来,他的目标是全军主帅朱元璋!被惊呆的将领们纷纷缓过神来,立刻指挥自己的战舰前去阻挡,张定边冲到中军,已经被三十余条战舰围住,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在这些将领看来,张定边的表演已经结束了。 更让他们诧异的事情还在后面。张定边简直堪称一身都是胆,身陷重围,孤军奋战,却越战越勇,锐不可当!他虽然孤军深入,实在勇猛无比,为鼓舞士气,亲自持剑站立在船头,以示决不后退之心,士兵为其勇气所感,无不尽力而战,舰船竟然从重围中杀出,一路击败朱元璋各路将领,先后斩杀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冲出一条血路,朱元璋水军竟被他冲成两半,一路直奔朱元璋而来。 此时在后军的朱元璋眼见张定边战船一路冲过来,也慌了手脚,连忙命令船只躲避,谁知由于转舵太急,船只竟然搁浅! 朱元璋已经是束手无策,以无战船前来相救,眼看就要被生擒。此时,常遇春的战船就在朱元璋不远处,在众人乱成一锅粥时,他手持一弓,来到瞭望军士身边,沉稳的对他说:“不要慌乱,告诉我,哪个是张定边?” 军士用手指向前方战船舰首一人,常遇春拉弓搭箭,军士手还未放下,箭已离弦,一箭正中张定边肩膀,张定边被射中后,无力再继续指挥战斗,就此退出朱元璋水军,退去竟也无人阻挡。张定边有胆有谋,凭此一战,便能看出其确为一代猛将。 陈友谅死后,群龙无首,起义失败。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遂于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一面带领僧众开荒种地,一面泡制药茶“灵源茶饼”,普济万民,分文不收,因还懂得岐黄之术,也时常悬壶济世,人称“活菩萨”。洪武十二年,张定边在紫云室旁边修了一所经馆,叫“天公案”,深居简出,于永乐十五年坐化,终年一百岁。从这一点来看,他才是笑到最后的人,朱元璋死了二十年他才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