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笑谈人生iavo6h 2018-08-21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世为农家,自幼习武,赋性刚直,臂力绝人,猿臂善射。元末大乱的时候,他跟随刘聚当强盗,但他觉得当强盗没有出息,就去投奔了朱元璋。
常遇春去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的态度很冷淡。朱元璋认为他就是来混饭吃的,后来常遇春再三请求,朱元璋才答应下来。
图片
常遇春
朱元璋攻打牛渚的时候,岸上全是元兵,起义军没有人能冲上去的。常遇春觉得自己表现的时候到了,他手持长矛往岸上刺去。元兵接住了他的长矛,他乘势跳上江岸,大砍大杀。元军很快就溃败了,常遇春立了大功,朱元璋这才发现他是个人才,重用了他。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朱元璋攻取金华后,派遣常遇春进兵攻取衢州。常遇春率部一路杀将而来,首先攻取了龙游城。他在戎马倥偬间,还吟赋《龙游道中》一诗以纪行:“策蹇龙游道,西风妒旅袍。红添秋树血,绿长旱池毛。比屋豪华歇,平原杀气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鬓须搔。”字里行间,流露出英雄豪气。
当常遇春率领马、步、水三军到达衢州城下时,但见城垣壁垒森严,固若金汤。双方交战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后来,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毁其所架之炮,攻围甚急。元军支持不住,遣使密约投降,衢州路院判张斌夜出小西门,迎常遇春大军入城。这样,元军甲士万人,才迅速崩溃。
常遇春攻取衢州城后,立“金斗翼元帅府”,设元帅和枢密分院判官,元朝在衢统治势力遂荡然无存。
图片
常遇春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36天的大决战。朱元璋的帅船“白海号”搁到了浅水滩上,陈友谅的大元帅张定边见状,令旗一招,手下战船将朱元璋的帅船团团围住,张定边手下大将陈英杰指挥士卒发炮,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常遇春命令战船冲开一条血路,杀进包围圈,常遇春的一支雕翎箭正好射中张定边的右额,常遇春趁势一跳,跃上朱元璋坐船,背起朱元璋就腾空跳过一丈多宽的水面,落到自己的战船上。只听“轰”的一声炮响,帅船被炸得四分五裂。陈友谅渐渐不支,欲逃回武昌,中流矢而亡。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9月出师太湖,克乌镇、取湖州、破平江(今苏州),活捉降元叛逆张士诚。至此,扫平了江南群雄。加封中书平章军国重事,疏封鄂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10月,与徐达率军25万北伐中原。取山东,攻河南。元军五万布于洛水北,脱英帖木儿组织了二十个神箭手,各执弓箭,列阵环攻,只等常遇春等人进入伏击圈对他攒槊而射。常遇春热血沸腾,早已忘了朱元璋对他的告诫:“身为大将,临阵不可亲自与敌将校搏杀。”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未等敌人反应,弯弓一箭,将敌人的前锋射下马来,顺势,连发数箭,将其余神箭手射杀,徐达乘势擂鼓助阵,指挥大军追杀,大获全胜。
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从之,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这一仗,占领了河南和潼关,夺取了陕西的门槛,为攻取元大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七月,克河北诸郡。八月初二日,燕都(北京)不战而克。
图片
常遇春
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全师围剿开平(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闪电河以北。)遂奏凯还师。七月七日,师至柳河川(今河北省赤城县龙关镇),得暴疾身亡,年仅40岁。翌日,追封开平王,谥曰忠武。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为之赋诗:“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此后朱元璋令宫廷画师为常遇春公绘制身穿龙袍的全身像。封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常茂隶宋国公冯胜北征纳哈出,不奉约束,被削爵,安置在广西龙州;别封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建文末,以抗靖难师安置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忧死。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