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诚实善良的程序员或者实施工程师,我们的思考从不会转180度,对于繁杂交错的社会,我们更是不懂;项目验收,作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大年”,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繁忙,从未思考背后的门道。今天个人总结几点有关项目验收背后的“门与道”。
One触发项目验收的标准是什么? 有一个现象也许很多人遇见过:项目经理长期驻场却通过公司电话知道自己长期干的项目要验收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不得不梳理下触发项目验收的几条标准: 1、项目承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按时完成了建设内容,由建设单位主动提出验收申请; 2、甲方上级单位有相关信息化建设要求,必须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建设工作,触发项目验收; 3、甲方项目负责人需要项目验收提升政绩; 4、甲方单位确实需要信息系统及时上线,完善提升全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 5、项目建设周期过长,急需完成项目验收完成财务拨付流程,否则有经费回收危险。 …… 除了建设单位主动提出验收申请后,其余主要都是甲方触发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当然验收推动效果也是最佳的。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很难很难推动项目验收,又是为什么呢?
反问是什么导致项目验收难以推进? 是什么原因导致推动验收工作如此之难呢?总结几点可以参考: 1、项目承建单位确实没有完成合同规定内容; 2、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双方沟通不畅,或者由于双方合作不愉快导致甲方有意拖延项目验收工作; 3、甲方由于无法真正推动系统试运行,对项目建设成果无法真正落地,未达到预期效果; 4、甲方负责人过于小心谨慎,担心项目验收后会有意想不到问题出现,担心后续服务跟不上; ……
Two项目验收都有什么类型? 对项目验收进行分类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项目验收触发的内因、项目验收专家组成。 在国内,“专家”是不需要专门证书的,从技术角度出发“专家”可以是技术员也可以是院士,从行政级别角度触发“专家”可以是一般职员到总书记;所以,项目验收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1、技术型 主要有院校老师组成,偏技术理论型。 2、领导型 主要甲方单位上级领导组成,偏业务管理型。 3、内部型 由甲方单位内部成员组成,多偏流程型(过场型)验收。
Three项目验收关注点是什么? 不同的验收项目类型,在项目验收会上的关注点也不相同,作为承建单位必须做足功课,对参与验收的专家人员进行分析。 1、技术型。 作为国内学术型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多关注的是项目中真正用到了哪些技术,或者说是哪些可靠的技术,所以验收重点汇报前期技术选型和后期实际效果,当然,如果能够提到当前最新技术或者一些特有的小创新,技术型专家更感兴趣。 专家其实和我们屌丝一样,看见新东西两眼都会冒光的。 2、领导型。 领导型的项目验收会已经演变为一场你和客户共同的政治任务,不能有任何闪失。汇报重点为建设内容和业务应用成效,简单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市的领导去一个县进行项目验收,他可能在A县听到建设了5个系统,到你这听到你已经建设了6个系统了,更多的业务覆盖、更广的应用范围,那么你就是冒尖的、信息化建设走在前面。 3、内部型。 很多时候是一个验收流程,也可能是为了有一个验收意见而已;只要按照正常验收准备即可,不出意外即可。
Four项目验收准备工作? 不管是什么样的验收类型、什么样的验收目的,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一场生死考验,所以作为诚实善良的我们必须做好十足的准备工作。 给大家的福利干货《验收准备check list》
Five项目验收流程? 项目验收是一场“狡猾的狐狸与老司机的较量”,在这场验收会上宛如一场无形的博弈。具体验收流程参考另一篇博文《再狡猾的狐狸躲不过老司机的枪》。
Six项目验收成果有哪些? 项目验收最主要的成果:《项目验收意见》、《专家签名签到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带有专家组长签名的验收意见。在验收意见上主要关注一条就是: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如果本项目后续有打算申报相关奖项的话,需要在验收意见文字上进行多多斟酌,多提一些牛逼的技术应用和行业领先之类的语言。
Seven项目验收后续工作内容? 项目验收不是项目建设的终结,而是一个新服务时期的开始。项目验收后后续主要工作包括:系统培训、正式上线、驻地维护服务一段时间、后续维护移交等。 客官,关注转发再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