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刊01 | 孩子天生有办法

 行动23 2017-01-29




谜底揭晓

从今天开始

我们要给大家讲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

《魔法岁月》




讲书  付丽娟

编辑  黄思思



1
 为什么选择讲这本书


这本书在美国畅销了整整有五十年,它是影响三代妈妈的育儿圣经,是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前会长鼎力推荐的一本读物。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0到6岁的孩子的精神世界,作者的名字叫做塞尔·玛弗雷伯格,翻译是江兰。


塞尔玛·弗雷伯格是美国研究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先驱者,著名的儿童研究专家,杰出的女性社会工作者,她在美国加州大学的附属旧金山总医院担任亲子项目的负责人,也是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荣誉教授,曾经为患有情绪障碍的儿童创立了多个儿童发展项目,她也出版了多部专著,并在很多顶级的学术期刊和知名媒体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这本书呢,最初是发表于1959年,不管是精神分析专业的读者还是非专业的读者,都对这本书赞不绝口,说它是“关于0到6岁儿童发展的所有书籍当中最好的一本”。它还被翻译成为丹麦语、希伯来语、瑞典语、法语、挪威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日语出版,并在英国、加拿大和美国被多次重印,而且获得了当年儿童研究协会的年度图书大奖。在1981年的时候,由于在婴幼儿精神健康领域的杰出地位和贡献,她被授予多利麦迪逊奖。


塞尔玛的一生都致力于去研究婴幼儿的发展,她用她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母亲与孩子之间保持紧密联系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帮助那些受到忽视或者虐待的孩子茁壮成长,开创了很多促进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项目,并通过幽默轻松的文章和书籍将研究的这些结果传达给父母和政策制定者。她积极倡导婴幼儿有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的理念,即使是站在她对立面的人,也高度赞扬她对自己信念的执着精神,他用他的努力和成果扩大了人们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识,全世界的孩子们都因为他的研究成果而受益。



2
 这本书的结构:从人格发展状况到实际问题与解决办法


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本书,《魔法岁月》,主要内容是关于0到6岁的孩子的人格发展,所以在这本书当中会描述和讨论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书中所说的一些例子,也来自于塞尔玛在工作当中所接触到的一些孩子和父母向她提出的问题。可这本书不仅仅只是描述了一些典型的问题,和给出一些解决办法,而且它还剖析了孩子的精神生活,从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社会文化习惯当中总结出养育孩子的原则。所以塞尔玛分了三个阶段来讨论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十八个月,第二个阶段是从十八个月到三岁,第三个阶段是从三岁到六岁。


在这本书里面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一个单独的部分,塞尔玛都会先来介绍每一个阶段的孩子的人格发展状况,然后再来讨论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因为实际上每一个孩子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特定的问题,两岁孩子的焦虑跟五岁孩子的焦虑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一个小男孩,他从两岁到五岁这三年的时间当中,一直都认为自己的床底下藏着同一条鳄鱼,那么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两岁的时候所想象的鳄鱼跟他五岁的时候想象的鳄鱼是不一样的,鳄鱼也会随着小男孩的成长而长大,并且在床下藏里三年之后,情况可能要比它刚刚出现的时候复杂得多,所以在孩子两岁的时候,你去处理这条鳄鱼的办法,跟孩子五岁的时候,去处理的办法是不一样的。两岁的孩子,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好,而且在处理鳄鱼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也存在其他困难,因为他相信床底下真的有一条鳄鱼;但是如果我们跟五岁的孩子去讨论鳄鱼的问题就不一样,因为五岁的孩子的语言表达已经比较成熟,可以跟我们去讨论,而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说他并不是真的相信床底下有鳄鱼。


而且,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我们对两岁的孩子和五岁的孩子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想让自己的管教行为有效,那么就必须了解两岁的孩子,他是什么特点,我们就要知道他控制冲动的能力到底发展到哪种程度,当然我们也必须了解五岁的孩子特点,他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够跟我们的管教相匹配的能力,如果我们知道五岁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良知或者说自我控制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良知来教育他,如果我们知道两岁的孩子还做不到自我控制,那我们在管教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孩子的自我控制体系是还不够完善的,我们就要兼顾如何去促进孩子能够形成良知,所以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去管教两岁的孩子和五岁的孩子,也就是说在讨论管教孩子的原则和方法时,不能够脱离孩子具体的发展阶段,这一点非常重要


重点渐渐来啦


3
 戴着精神分析的眼镜去读一个有关孩子恐惧的故事


我们刚才已经介绍到塞尔玛是一名儿童精神分析专家,那么她的这本书,或者她的育儿思想,受到了哪些人的影响呢?首先是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还有精神分析专家雷诺史毕兹,和自体心理学的科胡特,以及奥地利的心理学家恩斯特克里斯。塞尔玛从他们的著作当中吸取了很有实用价值的思想。


1
他们力图排除可能让孩子焦虑或恐惧的一切因子


在这本书的一开始,塞尔玛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叫做弗朗基的小男孩,他的父母非常希望能够把他养成一个没有焦虑、远离恐惧的孩子,所以他的父母非常勤奋,他们会读各种专家著作,而且参加各种各样的育儿系列讲座,并且用了当时那个时代所推崇的养育方式去养育弗朗基,所以弗朗基的哺乳、断奶,和排便训练都是以非常科学的方式进行的。同时他的父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他们也考虑了这可能会给弗朗基所带来的情感创伤,所以他们就在弗朗基发展的某个阶段,精确计算了这个时间之后才决定了小妹妹的出生日期。而且他们给弗朗基的性教育也非常坦诚。


这对父母他们非常在乎他们的孩子是不是恐惧,是不是焦虑,所以他们就会用各种办法来找到可能引发弗朗基恐惧的来源,而且他们也会去想办法把这些恐惧的来源给解决掉。比如说他们会改编儿歌和童话故事,在他们改编的故事里面,老鼠尾巴是不会被切断的,吃人的怪兽吃的是麦片而不是人肉,女巫婆跟坏人他们所施展的魔法都不会导致伤害。而且在他们所改编的世界里面,轻微的处罚或者是非常温和的责备,就能让一些人改过自新。在他们所编造的童话世界里面,是没有死亡的,所以弗朗基这个世界里面也没有死亡。但是恰恰弗朗基有一只鹦鹉死了,有一天在弗朗基午睡醒来之前,鹦鹉的尸体已经被处理掉了,并被她的父母换了一只新的鹦鹉。


2
然而事与愿违,孩子依然和所有小孩一样,会害怕


虽然弗朗基的父母用了很多方式想要去预防弗朗基的恐惧,或者是焦虑,但是他们的孩子,也就是弗朗基,还是会有恐惧。这对父母就非常纳闷,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为什么弗朗基还是会有焦虑还是会恐惧呢?


我们知道很多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害怕自己顺着浴缸的排水管消失不见,或者说是顺着这个抽水马桶的洞消失不见,所以在弗朗基两岁多的时候,他同样也有类似的恐惧。其实这种恐惧的产生跟别人是没有关系的,也并不是说受到了什么不良影响。而且我们刚才说到,弗朗基的父母为了这个小妹妹的出生,是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是弗朗基其实并不欢迎他的妹妹到来,而且他违背父母的意愿,想要密谋除掉小妹妹。很多孩子都会在睡眠当中被噩梦吓醒,弗朗基也会被噩梦吓醒。尽管在父母对弗朗基的教育当中,把巫婆的惩罚变得非常仁慈,但是弗朗基自己在编故事的时候,还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置坏人,比如说,在他的故事里面,他的惩罚就是要砍掉那些巫婆的头。


3
抓错重点了,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怎么解决的问题


塞尔玛在一开始给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故事,她是想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究竟是严格按照一些育儿的方法来进行,还是说我们要抛弃这些所有有关于母乳的排便训练的或者性教育的一些育儿理念?实际上,父母在喂养或者排便训练以及性教育等方面,去养育孩子的这些智慧和知识,的确能够提升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信任,也能够增加孩子对自己的生理需求跟冲动的控制能力,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即使是最理想的早期训练,也没有办法消除孩子内心的全部焦虑,更没有办法把孩子世界里的或者自身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风险给扫除,因为没有任何养育方式,可以让孩子完全体验不到焦虑和恐惧,人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伤害和危险。


而对于父母来讲,你对孩子生活环境当中的那些妖怪、魔鬼、或者死鹦鹉是过度警觉的,这并不一定会有益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因为很多的类似的恐惧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而且也无须避免。当然父母并不会故意的把孩子放在一个恐怖的情景当中,也不会让自己变得像一个妖怪或者魔鬼那样子,但是在孩子的成长世界当中,当妖怪、魔鬼或者死鹦鹉出现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够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对待,而且帮助孩子能够以同样的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它们。我们刚才说到两岁多的孩子都会害怕浴缸的排水管,或者是抽水马桶的抽水洞,这不一定是个坏事情。而且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偶尔会有焦虑的梦,或者说当一个家庭当中第二个孩子会来到,父母会为第二个孩子的到来做很多很多的准备,包括帮助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来做一些心理准备,但是无论父母做得多么完美,也没有办法让第一个孩子能够全盘接受一个真实的婴儿会出现在他生活当中,以及这个婴儿还会分享父母对他的爱的这个事实。实际上,儿童未来的心理健康并不取决于他的幻想世界当中到底有没有一些妖怪或者很可怕的东西,而是取决于这个孩子,他怎么样能够去解决与这些妖怪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正是孩子处理自己非理性恐惧的方式,决定了这些恐惧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


4
孩子天生有办法


如果说对妖怪、小偷或者野兽的恐惧妨碍了孩子的生活,那么孩子在面对自己想象当中的危险的时候,他会感到无依无靠和毫无防备,并且能因此形成对生活的畏惧和屈服的态度,当然就会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果说一个孩子,他的行为看起来好像是受到一些真实的或者是想象的危险的威胁,他自己认为必须要小心或者要提防和准备反击,那么这个孩子可能就会表现出过强的攻击性,更反叛。


但是实际上孩子们通常都能够克服自己的非理性恐惧。我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孩子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孩子天生就有克服自身恐惧的办法,比如说早在两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拥有了一套非常复杂而精妙的心理系统,这套系统为它提供预感、评估、防范、抵御和克服危险的很多方法。


当然了,孩子到底能不能够凭借天生的能力成功地克服自己的恐惧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教他如何运用这种能力的父母。所以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正在成长的孩子的某些天性,以及他的人格当中存在着一些用于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促进他心理健康的因素,那么肯定就能帮助他培养出应对恐惧的内在能力。


我们刚才谈到儿童心理健康,那究竟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下期节目再和大家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