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笑溜达 2017-01-29

作者简介                       

李隆基(685—672),即唐玄宗,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在位前期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代极盛的开元之治,在位后期则怠慢朝政,宠信奸佞,加之政策失误,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工书,尤善八分、章草,乃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

此卷书敕毛应佺《知恤诏》全文,卷后署“十七日“三字,又大书“敕“字,未署作者名款。后纸张雨、文徵明、项元汴诸跋定为“唐明皇手敕“。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顾复《平生壮观》、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虽将其归入唐明皇名下,但张丑认为“诏文原属中书秉笔,止十七日三字御手(宋太宗)书之“,顾复对此件大为贬斥,高士奇亦对其提出疑义,而吴升《大观录》定为宋仁宗书。《石渠宝笈》初编定为唐玄宗书。

唐玄宗书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传世书迹有《鹡鸰颂》等。与《鹡鸰颂》的书风雄秀、丰润浑茂、用笔健劲、萧散洒落相比,此卷风格迥异。徐邦达根据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所述唐宋时“敕“字的写法认为,此卷“从书法上看,应是宋代之物,而且不能早于北宋末年徽宗朝“,且“提举“官衔也是宋时才有,故“此敕是在北宋徽宗朝所颁发给提点刑狱之类的官吏毛应佺其人的,书写则出于尚书省省吏之手“。

《鹡鸰颂》疑为双钩本,或出自宫廷书手。纸本。纵26厘米,横192厘米。行书,40行,计337字。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部曲将印”、“晋府图书”、“吴廷”、“石渠宝笈、“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曾经宋宣和内府、明晋王府、吴廷、清内府等收藏,后有蔡京、蔡卞以及清人王文治等人跋。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鹡鸰颂》起笔与收笔少藏锋,挺拔别致。书风雄秀,结体丰丽,用笔遒厚。从整幅观之,书法遒紧健劲,丰润浑茂,具有唐典型风格,书出“二王”之间,而渐趋肥腴,法袭传统家学。师承历代宸翰之风。明张丑《清河书画舫》评此帖云:“结构精谨,笔法纵横”。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云:“字径寸许大,遒劲峻爽,神气逼人,盖法文皇大令”。清梁巘《承晋斋集闻录》云:“顿挫提空,得褚之趣,开米之门”。清吴其贞《书画记》亦云:“书法雄秀,结构丰丽,绝无山野气”。清杨守敬《学书迩言》:“明皇碑版已开圆熟之派。此帖柔而有骨,故自可传。”此颂为唐玄宗书法墨迹传世之唯一孤本,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世称人间瑰宝。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李隆基行书《鹡鸰颂》】

您的支持使我们前进的动力


如果您欣赏中国艺术名家”公众平台,合作共赢的朋友和老师请加私人微信:w58285131,推广投稿信箱:58285131@qq.com

网址:http://www.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