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杨灵君,来自台 州临海回浦实验 小学,是朱乐平 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13组成员,很高兴再次与您相遇。 2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数学课程标准(二) 读一读: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做一做:听得清学得透做得出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4 坚持阅读8分钟 数学课程标准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设计的?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学段划分 课程标准是如何划分学段的呢?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本标准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课程目标 ![]() 课程目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课程目标包括哪些方面?用哪些行为动词来表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 ![]() 课程内容 ![]() 课程内容分成哪几个部分?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综合与实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 课程标准用了哪十个核心词?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核心词1 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和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核心词2 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核心词3 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核心词4 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心词5 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核心词6 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核心词7 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核心词8 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核心词9 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核心词10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 5 清清楚楚做得出 ![]() 一、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2.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 、 、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建立 ,注重培养学生的 与 。 3.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 是创新的基础; 、 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 ,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二、选择。 1.推理一般包括( )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 2.《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性目标 B、知识技能目标 C、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 A、数感 B、符号感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简答。 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应包括哪些内容? 3.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 ![]() ![]() ![]()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2.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 3.发现和提出问题 独立思考、学会思考 猜想和规律 二、选择 1. C 2.A 3.A、B、C、D、E 三、简答 1.答案要点: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2.答案要点: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可见,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非常必要。 3.答案要点:“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 ![]()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