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研究之“走进数学绘本--以数学绘本整合课《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为例”

 wangzh311 2017-01-30

向你介绍我是谁

             张雪秀

   温州市鹿城区实验小学学教师

   朱乐平数学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15小组成员”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数学绘本是一本神奇的数学书!

读一读:找规律绘本整合课“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想一想:10个小朋友同时吃10个苹果需要几分钟?


轻轻松松听听书

数学绘本是一本神奇的数学书!赶快来听一听吧!(选自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年第8期)

坚持阅读八分钟

一年级找规律数学绘本整合课“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

1

问题与思考

     《找规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从整个单元来看,例1是规律的意义主要是具体的实物和图形的形状、颜色,例2是图形与数量相结合,例3是数量上的递增或递减(由形抽象为数),例4数量关系上的规律,例5是数量变化中的规律。教材的安排层层递进,第一课时规律的意义是基础,其中“以(   )为一组重复排列”是规律的内涵。当然也有找不出一组一组的而又有规律的,是规律意义的外延。在教学中要掌握规律的内涵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规律的外延意义。

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

(1)从已有知识经验上分析

为了体现《标准(2011)》的理念,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渗透探索规律的内容,如:通过1个1个、2个2个、5个5个地数数,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数数过程中的规律;通过整理20以内加法表,让学生探索计算中的规律;在认识图形中,也渗透了最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在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图形(二)--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百数表”等,也渗透了探索规律的内容。


(2) 从前置性作业上分析

共抽测40个学生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从图表上看白色(正确)占了绝大部分,灰色(错误)只占了一小部分。第一题,两种图形按规律依次排列是在找规律的知识当中属于相对简单的,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能凭借自己的感知,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到规律,并能够画出来。在实际调查中,像这样的规律,哪怕是3种或4种图形大部分学生也能感知到这种规律。第二题,单一的颜色变化是对学生最直接的视觉冲突,学生基本上能快速判断少量的颜色变化规律。第三题,学生的数感比较良好,能看出简单的图形数量和数字变化的规律。

我们还要教什么?

      从以上分析来看,学生的起点是很高的,甚至是不学也已经会了,那我们还要教什么呢?

虽然学生在幼儿教学(小班、中班、大班)已经接触的规律比较简单,一般都是建立在实物图形上,孩子能感知、找到规律但是不能明确用语言表达规律、解读规律。所以在这节课要让学生感知、发现规律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对规律的理解由形象的提升到抽象的,从而认识规律的本质。

这节课我们要教的是:

1、对“一组”的理解,以及组与组之间的联系。

2、规律的可预测性,规律的具有客观性、重复性、稳定性的特征,所以规律是可预测的。发现规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预测未知,一般三组以上重复出现才能保证推测的相对可靠性。要让学生通过前面三组或三组以上的观察能预测后面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推理的过程。

2

结合绘本进行关键问题的设计与解决

       以绘本故事内容创设探险式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就会自主参与,主动建构,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在轻松中达到一定的预定效果。

如何让学生表达规律?

      通过绘本中解锁的情境,学生主动地轻松地找到了丢失的图形是三角形,但为什么丢失的就是三角形而不是正方形或五边形呢?其实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图形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可是不会表达规律。

     所以这时需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单上涂一涂、画一画,把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学生会用各种各样的符有个性的表达方式,老师要在方法的多样性上进行优化。

       在表示和优化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什么是一组,并会用“重复排列”来表达对规律的认识。我们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是老师规定的一句话来阐述,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一组”和“重复排列”这两个关键词即可。

如何渗透规律的可预测性并进行运用?

        一般我们把“一组”、“重复出现”引出来后,就好像完成了本节课的新课内容了,其实不然。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规律的内涵,渗透规律的可预测性。将横着排列的图形按每组一行对应地排列就得到:

      将横向的每一组进行纵向排列,可以直观地看到每组一一对应的图形是一样的,从而让学生理解规律重复性的本质是每组的图形是一样的,每个图形的顺序也是一样。 

    从而明白每组图形间是一一对应的,顺序也是重复的。通过问下一组是什么,让学生运用规律预测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与归纳能力。

如何选择绘本图片?

       虽然运用绘本进行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因为绘本故事内容往往很有趣,如果处理不当数学课就变成了读绘本,反而盖住了数学的内涵。所以绘本应该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需要适当删减和调整故事情节,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确保学生获得准确的数学概念并能学以致用。

3

反思与感悟

在绘本中感悟数学

     听故事是孩子很喜欢的,他们在听故事时能接受很多信息,所以以绘本故事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使数学变得更有情节、更生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数学知识。在进行绘本的教学时,需要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探索。

想一想

  4个小朋友同时吃4个苹果用了4分        钟,那么10个小朋友同时吃10个苹果      需要几分钟?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