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脾与胃病辨证

 唐文庆图书馆 2017-01-30

三;脾与胃病辨证

脾胃病斑点皆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脾以虚证常见。脾病以阳气虚衰,运化失调,水湿痰饮内生,以及气虚下陷为常见。胃以实证为多。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

1:脾气虚  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而表现的证候。

{证候}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脘腹胀满,便溏,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分析〉多由饮食不节或饮食失调,或过度劳倦,损伤脾气所致。脾气虚运化失常,故食少纳呆,口淡无味:食后脘腹胀满,水湿不化,流注肠中,则便溏或先干后溏。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故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而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2;脾阳虚  是指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腹胀纳少,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稀溏或泻泄清谷,口淡不渴,或肢体浮肿,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分析〉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损伤脾阳所致。脾阳虚,运化减弱,故腹胀纳少。阳虚阳盛,寒凝气滞,故脘腹冷痛喜温喜按。中焦虚寒,故口淡不渴。脾阳虚水湿不能运化,溢于肌肤,则肢体浮肿。脾湿下注,则白带清稀量多。形寒肢冷,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迟无力,均为阳虚之象。

3;中气下陷   是指脾气虚,主升的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脘腹有坠胀感,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久痢不止,甚则脱肛,或内脏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见头晕目眩,少气无力,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分析〉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脾气虚升举无力,内脏无托,故脘腹坠胀,便意频数,或见脱肛,内脏下垂。固摄无权,故久痢不止,小便混浊如米泔。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于头,故头晕目眩。少气无力。技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4;脾不统血    是指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便血,尿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伴有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

〈分析〉多因久病脾气弱所致。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不能循经而行,溢于肌肤,则见肌衄,溢于膀胱,则见尿血。脾虚统血无权,冲任不固,故月经过多,崩漏。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均不脾气虚之征。

5;寒湿困脾  是指寒湿内盛,脾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呕吐,口粘不爽,腹痛溏泄,头重身困或浮肿,苔白腻或舌淡胖,脉濡缓。
〈分析〉多顺贪凉饮冷,过食生冷瓜果,居往潮湿,哐内湿素盛所致。脾为湿邪所困,升降失常,故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泛恶呕吐,腹痛溏泄。湿性粘滞重浊,阳气被困,故头重身困,口粘不爽。中阳被寒湿所困,水湿溢于肌肤,则为浮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皆为寒湿内盛之象。
6;脾胃湿热    是指湿热蕴结脾胃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脘腹痞闷,恶心欲吐,口粘而甜,肢体困重,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赤不利,或面目肌发黄,或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由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所致。湿热之邪蕴结脾胃,升降失常,故脘腹痞闷,恶心欲吐。湿热上泛,故口粘而甜。湿性粘滞重浊,湿热阻遏,故身重困倦,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赤不利。湿性粘滞,湿热互结,故身热起伏,不为汗解。湿热内蕴脾胃,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而目肌肤发黄,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7;胃阴虚   是指胃阴亏虚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分析〉多由湿热病后热盛伤津所致。胃阴不足,胃阳偏亢,虚热内生,胃气不和,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胃阴亏虚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为能濡润大肠,故大便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则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则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均是阴虚内热之象。
8;胃火炽盛    是指斩中热炽盛所表现的实热证。

{证候}胃脘灼热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烂,齿衄,口嗅,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分析〉多由平素过食辛辣之品,化热生火,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所致。胃火内炽,煎灼津液,故胃脘灼热疼痛,渴喜冷饮。肝经郁火横逆侮土,肝胃气火上逆,则吞酸嘈杂,呕吐,或食入即吐。胃热盛腐熟水谷功能亢进,故消谷善饥,胃的经脉上络齿龈,胃热上蒸,故口臭,齿龈肿痛或溃烂;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则齿衄。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热盛之象。
9;食滞胃脘    是指食物停滞胃脘所表现的证候。

{证候}脘腹胀满或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馊食,吐后腹痛得减,厌食矢气酸臭,大便溏泄,泻下物酸腐臭秽。苔厚腻,脉滑
〈分析〉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滞于胃脘,阻滞气机,故脘腹胀满疼痛。胃失和降而上逆,胃中腐败谷物挟腐蚀之气上泛,故见暖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馊食,厌食。吐后实邪得消,故胀痛得减。若食浊下趋。积于肠道,则腹痛,腹泄,矢气酸臭。泻下物酸腐臭秽。苔厚腻,脉滑,均为食浊内阻之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