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痛悼念沈绍功教授

 369蓝田书院 2017-01-30

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沈绍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26日19时逝世,享年78岁。1月30日清晨,沈教授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沈教授生前单位领导、同事和夫人陈秀珍、亲属、朋友、弟子及患者代表300余人不顾严寒,从全国各地赶来,送沈教授最后一程。

追悼会现场挽联高悬,气氛庄严肃穆,大家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沈教授。现场内依次摆放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北京广安中医门诊部、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有限公司、北京德胜门中医院及北京西等沈教授生前工作单位敬献的花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炼;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武东;中国中医科学院办公室主任曹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胡镜清、办公室主任苏静、人事处处长赵红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谢雁鸣、办公室主任白卫国;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办公室主任王志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沈氏女科第20代嫡传弟子杨金生;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河;上海老饭店金总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委领导同志分别向沈教授敬献花圈并对家属表示慰问,沈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六三届同学,国家级名老中医薛伯寿、林兰、高健生、庄曾渊等,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原所长潘桂娟、办公室原主任刘治中、人事处原处长刘铭福等也分别前来吊唁或致信表示哀悼。此外,沈教授的学术继承人韩学杰及杨金生、高峰、张印生、丁京生、贾海骅、王蕾、崔叶敏、孙占山、宋永江、杜文明、郝纪松、白伟超、刘大胜等嫡传弟子60余名参加了追悼会。

上午7时,追悼会正式开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胡镜清、沈教授学术继承人韩学杰博士、沈教授儿子沈宁分别致哀悼词。随后,参加追悼会的沈教授亲友、弟子及患者代表纷纷进入追悼会现场。沈教授的遗体面容安详,在鲜花翠柏中静静躺着。来宾依次进入礼堂,三鞠躬后,绕着沈教授的遗体走上一圈,并向沈教授的亲人握手致意。礼堂中,哀乐低回。前来吊唁的人们表情凝重,更有很多患者代表难以抑制心中的悲痛,在追悼会现场痛哭不已。

沈教授193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63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2005年退休。2006年被返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沈教授一生心系患者、心系中医事业,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令人敬佩的一生!


在此,将沈绍功教授追悼会上三篇悼词附后,愿沈绍功教授千古!


         在沈绍功先生追悼会上的悼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  胡镜清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悼念仪式,悼念我们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沈绍功先生。

沈绍功先生为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生幼承庭训,跟随祖父心九先生、父亲祥之先生临证抄方,从小便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生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带着先辈们的嘱托,怀着一颗仁心,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工作,并先后担任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以及肿瘤病房负责人。1985年,沈绍功先生由广安门医院调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任副所长。2005年退休。虽然离开工作岗位,但他依然不忘医者使命,利用自己扎实的临床经验和科研功底,为杏林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坚持每周4-5次门诊,周门诊量500余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先生在去世的上午还在门诊为50余位患者服务,终因积劳成疾,于2017年1月26日19点猝然离世,享年78岁。

绍功先生为人谦虚、友善,医德高尚,孜孜以求,刻苦钻研中医理论,积极投身中医事业,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之苦。他时刻牢记“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不图名利,发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对技术精益求精,把解除患者的痛苦看作是自己最高的追求,行医五十年多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患者的需要,他都有求必应。先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医治了无数患者;他待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始终把病人当亲人,以高尚的医德和精良的医术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从先生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何为“医者父母心”,感受到了“大医精诚”的风范!先生的一生是丰富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令人感佩的一生!

绍功先生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一大损失,也是中华杏林的重大损失。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思想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公而忘私的精神,学习他对中医事业执着追求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他视病人如亲人、献身事业的精神。我们要继承他的遗愿,坚持继承发扬,努力拼搏,积极完成好我们的各项工作,为发扬沈氏女科学术思想,发扬中医事业而努力奋斗。

驾鹤西去,神州挥泪悼名医;紫气东来,仙界开颜迎大师!愿沈绍功先生千古!

                            2017年1月30日


           沉痛悼念恩师沈绍功教授

(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沈绍功教授学术继承人  韩学杰)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同仁们:

大地含悲,江河垂泪。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沉痛悼念一位德高望重的杏林巨擘,我的恩师绍功先生。

绍功先生是我的授业恩师,1996年我有幸成为沈师研究生,也是他唯一的博士,20多年聆听沈师教诲,扎根杏林。沈师出身中医世家,打破“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家规,将我收为“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先生既是恩师,又如慈父,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等方面都给予我莫大的关心、鼓励和帮助,没有先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沈师继承祖业,传承医道,不仅重视发扬创新,精于临证,而且勤于笔耕,共编专著近20余部,撰写论文百余篇。其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更是融入了他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经验。2012年,沈师结合临床体悟,凝练沈氏家传心得,吸收、传承古今中医药发展成果,编撰出版《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系统总结了沈氏女科的学术成就和临证经验,保持了沈氏女科的完整性和实践性。沈师行医五十余年,“全身心地投入,一切为了患者的康复,一切为了民众的保健”,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挚爱的中医事业,在他去世的当天上午,还为来自全国50余名患者诊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真是“为中医而生,为中医而死”,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落泪! 

如今,斯人已逝,杜鹃泣血,百灵哀鸣,晴空一声霹雳,噩耗猛然当头,不料恩师沈绍功先生溘然长辞,撒手西还。想当年,中流砥柱耀杏林;值此日,星沉月落尽哀音。沈师带着家人和弟子们空余血泪、肝肠寸断的不忍和难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杏林风范,万世流芳,恩师的形象,永不泯灭,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种扎根杏林、悬壶济世,一心为了患者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敢为天下先的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甘为人梯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每一位弟子心中。可惜医学没有回天之术,恩师已无再生之能。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位恩师慈父,杏林少了一位擎天巨柱!可悲!可叹!

 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恩师在这雾霭飘雪、人竟云亡的日子,离开了我们,却把沈氏女科丰富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留给了所有的学子和弟子们,把对中医付出的光和热永远地留在了人间。您的遗志弟子们将一如既往地传承,您的教诲弟子们将铭心刻骨!沈老师,愿您安息,早登西方极乐净土!

弟子韩学杰叩首以拜!

                              2017年1月30日


             沉痛悼念父亲沈绍功大人悼词

(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沈绍功教授儿子、学术继承人    沈宁)

 

各位领导、各位长辈、各位亲朋、各位同仁: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我敬爱的父亲大人,并向他作最后的告别。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的母亲和全家衷心地感谢大家在新春之际不辞辛劳,在此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痛,我们由衷地说一声:谢谢!

       父沈公大人讳绍功,生于公元1939年5月,因突发心力衰竭,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26日19时逝世,享年78岁。

       父亲一生忠厚善良,光明磊落,诚信修睦,谦虚谨慎,为人和蔼。他自幼聪颖,年仅10岁就能背诵《药性赋》及《汤头歌诀》。谨记“学有所成,务必勤奋刻苦;悬壶行医,首当注重医德”家训。沈氏女科在父亲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被政府及百姓认可,传承六百余年的沈氏女科在北京发扬光大。

       父亲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对于我来说,他更是一位“严父”,我身为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可以说自出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传承和发扬沈氏女科学术的使命,父亲的教育历历在目。难忘父亲为了教我背方药手写的每一张卡片;难忘父亲在家里讲课时给我说的每一句话;难忘随父抄方时开出的每一张药方;为了培养我,父亲倾注了全部心血。2002年我和韩学杰博士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父亲的学术继承人,我终于在父亲的培养下成为国家认可的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同时,家父广收传人,使沈氏门人遍布全国各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先父一生胸怀坦荡,待人处事,谦恭礼让。对人慷慨大方,对己克勤克俭,生活上始终低标准,严要求,从不奢侈浪费,他的一点一滴深深地影响和教育着我们每一位子孙,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言传身教指引着、启迪着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如何为“医”,如何为“人”。在我的心中,父亲优秀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永远是我的榜样。

       如今,我最敬爱的父亲猝然长逝,我一时难以接受这一痛苦的现实,但我为能有您这样一位好父亲而骄傲,我将永远铭记您的养育之恩,铭记您为我们这个家所付出的一切,铭记您对我们的殷切教诲。我们一定会继承您的优良品质,用毕生的光和热守护我们热爱的中医药事业,守护我们的每一位患者。也请您老人家放心,我们今后会更好地照顾好母亲,使她健康长寿,安静、祥和、幸福地欢度晚年生活。

       慈父驾鹤西行,杏林痛失擎天一柱,涕泪磅礴,稽首再拜,愿敬爱的父亲大人一路走好!

                                          2017年1月30日

 


沉痛悼念沈绍功教授


沈绍功教授生平简介

沈绍功(1939.5-2017.1),男,汉族,上海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中国中医急症》杂志副主编,科技部973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届专家组成员。历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胸痹急症协作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特聘专家。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52年小学毕业即随祖父、父亲临证抄方,成为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1957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为全国首创4所中医学院第一批学生。1963年9月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工作,拜名老中医叶心清为师。1964年及1965年,在北京顺义及山东沂蒙山老区巡回医疗。

临床科研,成果颇丰。1983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1984年4月卫生部中医司成立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被聘任为全国中医胸痹急症协作组组长。1990年提出“辨证序列方药诊治冠心病”的新思路。1987年“心痛气雾剂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乙级奖;1992年“心痛口服液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1991年取得“补心气口服液”和“滋心阴口服液”卫生部颁发的中药三类新药证书。1998年取得“心痛舒喷雾剂”卫生部颁发的中药三类新药证书。筹建广安门医院肺部肿瘤病房并担任“猪苓多糖治疗原发性肺癌”科研课题组组长。1981年“猪苓多糖治疗原发性肺癌116例扶正作用的临床观察”获得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成果三等奖。

1985年7月-1991年2月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组织全所多学科、多层次、多途径地对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脾气虚证”和“肝郁血证”开展实验和临床研究。开发的“脑血康口服液”、“益肾蠲痹丸”、“六味地黄浓缩丸”、“猪苓多糖胶囊”均获中药新药证书。1990年出席在美国加州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中医大会,特别演讲“辨证序列方药诊治冠心病”获“突出贡献荣誉”奖。1992年起连续3年访问宝岛台湾,对中医诊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养生之道进行学术讲座,受到岛内同仁的好评,立夫先生题词“仁术济世”留作纪念。1992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开展“冠心病从痰瘀论治”研究。主编《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中医急诊医学》《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叶心清》等。 

注重传承,悉心带教。2002年12月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儿子沈宁、韩学杰博士成为学术继承人,嫡传弟子60余人。2011年始,在北京、包头、石家庄等12个省市设立了22家沈氏女科学术思想基层推广示范基地,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在基层的传承与发展。

 2012年11月,沈氏女科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4年3月及2014年12月,“崇厚堂沈氏女科疗法”分别被列入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北京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5年10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成立薪火传承3+3项目“沈绍功名医传承工作站”。201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沈绍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2017年1月26日19时,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8岁。

沈绍功教授幼承家传,德艺双馨,学贯中西,融古创新,敢于求真求异;临床上辨证精细、疗效卓著,深得患者信赖;学术上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硕果累累;为人上豁达直爽、低调务实,绝少苟同异说,立志耕耘终生。沈教授人生信条:学术上追求创新,事业上追求精品,成果上追求效益,学风上追求实干,处世上追求真诚,生活上追求低调。他的格言是:“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是硬道理”。他的座右铭为“全身心地投入,一切为了患者的康复,一切为了民众的保健”。绍功教授被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称赞为“深得患者信赖的临床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誉为“中医临床家”。实乃中医学界之大家,令人钦佩,值得敬仰。

沈绍功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沈绍功教授治丧小组

                                    2017年1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