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饮料的迷思

 小猪电子业 2017-01-31

2016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美国饮料行业出现了一个大新闻:澎泉思蓝宝集团以17亿美元收购了一个叫做BAI的饮料品牌。澎泉思蓝宝集团虽然不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那么有名,但在饮料行业也是举足轻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他们排到四百多位,对于一个饮料企业,也是非常难得了。

被收购的这个BAI,成立只有数年,产品是一系列叫做“抗氧化浸出物”的饮料。它的卖点是“100%纯天然”、“每瓶5大卡热量”。低热量和纯天然,是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对于饮料最大的期望。BAI只是抓住了这个趋势,在短短的几年间,年销售额就达到了4亿美元左右。澎泉思蓝宝集团出价17亿美元收购,被许多人认为是超过了BAI的实际价值。但对于澎泉思蓝宝集团来说,BAI的品牌在他们的经营体系下能够进一步扩张,这是他们愿意以大溢价收购的根本原因。

这个被如此看好的产品,到底里面是什么东西呢?在成分表中,水之外最多的成分是这个品牌特有的复合甜味剂,其实就是赤藓醇和甜菊糖的混合。在它之后,有浓缩果汁、天然香精、几种有机酸以及咖啡和茶的提取物。因为这些成分排在甜味剂之后,可以推测出含量都很低。这种饮料,其实就是加了甜味剂和一些香精的水。只不过,所用的甜味剂是天然提取物,香精也是消费者熟知的提取物,于是整个产品就可以宣称“100%纯天然”。

实际上,它的味道并不怎么样,两种甜味剂的组合甜味依然也不纯正。它的每瓶容量是10盎司,约530毫升,零售价格每瓶2美元左右,不算很贵,但也不便宜。但是,“抗氧化剂”、“100%纯天然”和“每瓶5大卡”,还是为它赢得了许多追随者。

另一个例子是苏亚果汁。这个产品的卖点是冷榨蔬果汁,宣称一瓶苏亚来源于多少棵蔬菜、多少个水果,而且采取冷榨工艺,保留了蔬果的营养成分。“蔬菜”、“水果”、“冷榨”,也是迎合了消费者对健康的期望,获得了高端消费者的追捧。出现四五年,销售额就近亿美元。

实际上,“多少棵蔬菜”、“多少个水果”这只是原料,而榨汁只是获取了其中一小部分营养成分,尤其是蔬菜,其实大部分都留在渣中被丢弃了。经过榨汁,很大一部分抗氧化剂被氧化,营养又进一步损失。而榨出来的汁味道并不好,又需要加入大量的糖来补救。当然,为了避免“添加糖”的标注,他们采用的是浓缩苹果汁。这样的一个产品,其实就是从一大堆营养优越的蔬菜水果中,丢弃大部分营养成分,获取一小部分,再通过苹果汁中的糖来改善风味。一方面并非消费者想象的那么健康,另一方面又造成了食物的巨大浪费。

这大概反应了食品行业的运作方式。消费者期望什么,生产者就迎合什么,但是生产者提供的只是字面上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而实质内容可能与消费者的期望相去甚远。但是,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能力去分辨实质内容,再加上生产者刻意引导,让许多人相信:他们提供的,就是目前人们所说的“健康食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食品、健康饮料是顺理成章的需求。不过,什么是“健康食品”,消费者的期望往往是盲目的,或者说不求甚解的人云亦云。

在中国,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比如说,靠营销文案打造的各种水,从早些年的磁化水、小分子团水,到近些年的富氧水、苦味矿泉水,以及2016年的水素水、睡眠水。基本上就是:只要有人敢忽悠,就总有许多追求健康的人掏钱。

回到饮料上来。美国市场上,BAI和苏亚的热销,表明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为了健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妥协口味。在中国,作为快消品的饮料,基本上还践行着食品工业公开的潜规则:风味不好怎么办?加糖。热销的饮料,不管是凉茶、冰茶、奶茶,还是乳饮料、果汁饮料、酸奶饮料、乳酸菌饮料,都是在10%左右糖水的基础上,加一点点“健康成分”作为名头。这个10%的糖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世卫组织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添加糖应该不超过10%的总热量,大约相当于50克糖,最好是控制到5%以下比较健康。而这些饮料,不管以什么名头宣称“健康”,一瓶500毫升饮料中的含糖量就大约是50克了。

以上就是云无心对健康饮料的观点,如果喜欢上面的观点请点击下面的原文链接,进群一起学习讨论,会有海量的意外让你2017收获满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