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辑 | “鸡”祥三宝

 清茶清清 2017-01-31


今年是农历丁酉鸡年。提到鸡,在都市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想到的是餐桌上的一道道美食。无论是急匆匆一顿快餐的中香辣鸡腿堡、黄焖鸡米饭;还是融合了各地民风习俗的茶香鸡、叫花鸡、白斩鸡、辣子鸡、小鸡炖蘑菇等等;哪怕只是早餐里的一颗白水煮鸡蛋,都是美味而丰富、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但是,作为一个优雅的、有文化的、中华民族传统吃货,对于鸡,知道这些可远远不够。自古以来,鸡作为人类最熟悉的家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鸡是拥有“文、武、勇、仁、信”的五德之禽: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鸡也是民俗中的神物:鸡王镇宅、祠鬼神皆以雄鸡……在中华民族古老的自然崇拜中,鸡具有无上的神力和辟邪致吉的功能,从而通过祭祀、禳祝、衅礼作用于民众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鸡也是封建社会礼乐制度的一羽:“巽为鸡,亦为号令”。树金鸡于长竿,成为颁布赦诏时的仪仗、帝王发号施令的象征。


当然也少不了古代医家在日常生活、农耕蓄养及临床实践中发掘出的“鸡”祥三宝!


一宝——鸡内金


说到鸡内金,就不得不提到大家在家常菜中常吃的美味鸡胗。在杀鸡、收拾鸡的时候,我们会把鸡胃外面的那层膜撕掉,留下里面的肉就是鸡胗,撕掉的外皮就是鸡内金。老人们都说“鸡内金,软黄金”,将撕下来的这层金黄色的软膜洗净、放在自家阳台晒干,鸡内金便成为各种民间小偏方里钟爱的药材。


古人用各种方式炮制鸡内金,宋代有净洗阴干,炙制,蜜炙,焙制、麸炒,煅制等方法。明代出现了酒制、炒制法。清代增加了猪胆汁制等炮制方法。到今天,常用的则有砂炒鸡内金、焦鸡内金和醋鸡内金。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对鸡内金进行如此阐释: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胀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若再与白术等分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症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经络之瘀滞,而病始可愈。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盖以能助当归、白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


在张锡纯的经验中,鸡内金人皆用以消食,而以消症瘕亦甚有力。鸡内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均可消。如治妇人经闭月信不至者,习用鸡内金。再则,张氏承叶天士“久病人络”之说,亦认为虚劳日久络脉多瘀,鸡内金也是常用之。需留意,张氏用鸡内金消症通瘀,强调必须生用。其日:“然鸡内金必须生用,方有效验,若炒熟用之则无效矣。”


但是,张氏用鸡内金也有宜忌。张氏认为,生鸡内金能化瘀血,又不伤气分,对症瘕、经闭而体弱者,鸡内金较三棱、莪术更为适宜。另外,鸡内金性主降,如脾胃受伤,饮食停滞而反胃吐食,宜用之;胃不和而肝血亏虚,阴虚不能潜阳,兼见肝火上升而致不寐者,鸡内金又可和胃降逆,引热下行。其它如肝气郁兼胃气上逆,或冲气上逆兼奔豚证及气上冲脑之头痛等证常用生鸡内金。反之,凡大气下陷,或咳嗽吐血等证,又忌用鸡内金,以避其降气、活血之弊。


二宝——鸡子黄


鸡子黄,即鸡蛋黄。中医认为,鸡子黄温润淳浓,体备土德,滋脾胃之精液,泽中脘之枯槁,降低浊阴而止呕吐,升清阳而断泄利,补中之良药也。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鸡子黄归上品,无毒,性甘平,主除热火疮,痫痉。《伤寒论》中用到鸡子黄的也仅三方:黄连阿胶汤、百合鸡子汤、排脓散方。


黄连阿胶汤组方: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两枚。是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之主方。
少阴感寒入里,肾阴不足上济于君火,而致心火亢盛。方中,鸡子黄与阿胶配伍,滋阴润燥,泄心火,滋肾水,交通心肾。吴鞠通《温病条辨》云:“盖鸡子黄有地球之象,为血肉有情,生生不已,乃奠安中焦之圣品,有甘草之功能,而灵于甘草;其正中有孔,故能上通心气,下达肾气,居中以达两头,有莲子之妙用;其性和平,能使亢者不争,弱者得振;其气焦臭,故上补心;其味甘咸,故下补肾。”


百合鸡子汤组方:百合7枚(擘)、鸡子黄1枚。用法:先以水洗百合,浸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鸡子黄搅匀,煎至100毫升,温服。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篇。用于治疗百合病吐之后者,其病机多为,误吐之后,胃中津亏。尤在泾云:“《本草》: 鸡子黄安五脏,治热疾,吐后脏气伤而病不去,用之不特安内,亦且攘外也。”


排脓散方组方: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用法: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兴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和服之,日一服。方用枳实破结气,芍药活血,桔梗清热消肿排脓,另用鸡子黄取其甘寒而滋润之性,补中焦而生血肉,排脓腐而化肿毒。尤在泾云:“尤赖鸡子黄之甘润,以为排脓化毒之本也。”


鸡子黄为血肉有情之品,外形如阳抱阴,其色黄居中,禀土之性。位中能调和上下,交通心肾;禀土之性,润中焦之燥,滋后天之本。从小小一枚鸡子黄,窥探医圣遣方用药之奥妙,不得不佩服观察细致,治方独特。


三宝——鸡血藤


鸡血藤,虽然名字中带“鸡”,可并非鸡身上的“宝”,为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鸡血藤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茎里面含有一种别的豆科植物所没有的物质。当它的茎被切断以后,其木质部就立即出现淡红棕色,不久慢慢变成鲜红色汁液流出来,很像鸡血,因此,人们称它为鸡血藤。


鸡血藤产于云南凤庆最佳。《广西植物名录》别名“过岗龙”、“九层风”。功效同当归,即补血又行血,同为有效的调经药。补血之力次于当归,但尚能养筋通络,适于虚人、老人及血虚不营、血不养筋、经络不通者。还能提升放化疗所致的血细胞下降。其性平和,用量可大,投10-30g。

沈绍功在谈其临床应用鸡血藤的经验时介绍说:鸡血藤,是和血的一个特效药,它是双向的,既能补血又能行血,而且养筋通络。虚痹用鸡血藤,既能养筋又能通络,又能提升血象,而且能调经。贫血、白血球低、血小板低可用鸡血藤,在辨证的基础上,鸡血藤配伍石苇,就明显的能提高血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